在 2700多年前的古代奧運會上,來自古希臘各個城邦的壯年們聚集在一起,他們崇尚自然之力,赤身裸體踏上賽道,用橄欖油涂抹全身,向宙斯之神和觀眾展示健美的身軀。他們身體沒有任何遮蓋物,卻能夠拋開貧富、尊卑等世俗偏見,純粹地競技。
奧林匹亞競技場入口的宙斯雕像上刻著這樣一句話:“在奧林匹亞只能以速度和體力戰(zhàn)勝對手,金錢不可能讓你贏得勝利?!苯裉欤斎藗円轮怩r地出現(xiàn)在奧運賽場的開幕式上,當運動員身穿各大體育品牌設計獨特的服裝在賽場上的時候,競技變得不那么純粹。當體育遇上科技時,金錢可以幫助運動員贏得勝利??萍家匀藶楸?,這句話并不絕對。
缺失的公正
超輕跑步鞋、鯊魚皮泳衣、航天材料撐桿、降溫運動衣等高科技產(chǎn)品吸引著人們的視線。對于更高、更快、更強的挑戰(zhàn),也需要它們的助力。索契冬奧會就像是一場科技盛宴。獲得短道速滑男子1500米冠軍的加拿大人查爾斯·哈梅林配備了最高科技的服裝──氨綸緊身衣,這是一種依靠新的空氣動力學連體服?!拔抑肋@個(氨綸緊身衣)更快,更舒適,毫無疑問會對提高成績有好處”,哈梅林在賽前接受采訪時說。美國高山滑雪運動員依靠納米管把滑雪板各層固定在一起,從而在不平整的路面上保持穩(wěn)定。加拿大和俄羅斯的滑雪運動員外套均使用了名為“輕軌”的新型拉鏈,閉合性能更好,且富有彈性,大幅度提高了外套的防水性能。在此之前,冬奧會就拒絕過高科技高山滑雪服進入奧運賽場,因為這會使穿著者優(yōu)勢更為明顯。但至今,高科技產(chǎn)品仍然受到追捧。從伊恩·索普2000年身著鯊魚皮,到皮斯托瑞斯使用“獵豹”成為“全世界跑得最快的無腿飛人”,更高、更快、更強的口號更像是科技的較量。當科技成為體育的一部分,大腕們總會得到產(chǎn)品制造商的贊助,并最早了解和試用最新的科技產(chǎn)品。所以,強者更強,科技無法保障所有競爭者都擁有一個絕對公平的賽場。
當然,科技也為體育賽場做出很多有益的貢獻,如索契冬奧會。索契地處亞熱帶地區(qū),是冬奧有史以來最溫暖的舉辦地,主辦方不得不為防備高溫和儲備冰雪費盡心思。索契此次使用芬蘭人工造雪系統(tǒng),這套系統(tǒng)據(jù)說可以在20攝氏度的氣溫中制造出理想的比賽用雪。此外,主辦方還設計出利用反光隔熱技術儲備積雪的辦法,遇到百年未遇的暖冬也能順利比賽。
電子產(chǎn)品在體育賽事中占據(jù)重要地位。在NBA,一些球隊的主教練開始在iPad上安裝視頻戰(zhàn)術手冊,然后把它們分給球員。小牛隊主帥里克·卡萊爾曾把他的戰(zhàn)術手冊做成芯片,然后安裝在球員們的筆記本電腦上。不必在更衣室的白板上描畫復雜的戰(zhàn)術安排,只需要讓球員打開iPad或者筆記本電腦,就一切OK了。電子產(chǎn)品固然帶來便利,但前提是球員們要將這些電子產(chǎn)品在正確的時間使用。
球員間凝聚力下降
英格蘭球員索斯蓋特在職業(yè)足球生涯末端觀察到這樣的現(xiàn)象:2002年世界杯,當比賽或者訓練結(jié)束之后,在一起分享賽場經(jīng)驗的基本上都是老隊員,年輕的球員早就回到自己的房間里,手里拿著筆記本電腦或是電子游戲機。
鄧加在德國世界杯之后成為巴西隊主教練,作為主帥的他迫切地希望球員們忘掉那些電子產(chǎn)品,他們必須明白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是大耳機還是iPod?都不是。鄧加曾幫助巴西獲得1994年的大力神杯,鄧加說:“在那之前(1994年),巴西隊24年沒能捧得大力神杯,盡管我們一直都擁有最出色的球員。我們在1994年做到了,因為我們明白團隊才是第一位的?!钡搅?998年的法國,巴西隊在決賽中慘敗給東道主。鄧加認為,當時一個叫手機的科技產(chǎn)品在那場戰(zhàn)敗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那些小玩意兒會給隊員提供更私密的私人空間,但同時也會侵蝕球隊的凝聚力,集體的概念會因為它們而消失。
鄧加接過巴西隊教鞭之后,先是廢除球員們的獨立單間,然后讓他們學會分享彼此的生活,使他們重新凝聚在一起。盡管巴西隊在南非世界杯賽未能進入4強,但鄧加上任后帶領球隊贏下了美洲杯和聯(lián)合會杯,并在南美區(qū)世界杯預選賽中以第一名的身份出線,至少能證明幾乎沒有執(zhí)教經(jīng)驗的鄧加在處理團隊凝聚力方面還是頗有心得。
球迷的信息量流失
受到電子產(chǎn)品侵蝕的還有球迷。backpagefootball.com的Eamonn Power曾在2011年撰文,球迷閱讀賽事的信息量因電子產(chǎn)品大量喪失。
人們了解體育新聞的來源曾經(jīng)是通過雜志和報紙,里面有大量的文字信息,在那里,人們能了解到更多的故事、規(guī)則、運動員生活等等。當科技走進人們的生活,更多體育迷通過門戶網(wǎng)站獲取信息,即便這樣,依然能在博客中看到不同的觀點。時至今日,年輕的球迷通過手機上的三言兩語來了解賽事比分、新聞。對于獨特的觀點、獨家采訪,也只是一概而過。如果你是一個球迷,那我想你已經(jīng)被電子產(chǎn)品剝奪了作為球迷的一項樂趣──閱讀。
人們有了越來越多的自己可以支配的媒體渠道,但忽略的卻是更多有用的信息?!鞍⑸{在哪個賽季一場未敗贏得英超聯(lián)賽冠軍?”想知道答案,只要在iphone上動動手指,就能找到(2003-04賽季)。如果想多了解一些,多翻閱一些資料,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無聊的問題背后卻有一件趣事。2003年9月,效力曼聯(lián)的范尼如果能踢進在補時創(chuàng)造的點球,阿森納不敗奪冠的神話將不復存在,而范尼也不會遭到維埃拉為首的7名阿森納球員“圍攻”。比賽的過程永遠比結(jié)果更值得銘記,網(wǎng)絡資訊和手機客戶端只能給球迷一個結(jié)果,無法給出一個充實自己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