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勤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馬嶺河峽谷,位于貴州省興義市境內(nèi),東北距貴陽334公里,西距昆明321公里,總面積450平方公里。由于地處云貴高原隆起的烏蒙山與廣西丘陵之間,三疊系碳酸鹽可溶巖石分布廣泛,巖層斷裂褶皺復雜,集中體現(xiàn)了喀斯特多層次、多類型地貌景觀,與東西兩邊的黃果樹瀑布和云南路南石林競展風姿,構成冠蓋中華的喀斯特風光。
馬嶺河峽谷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由馬嶺河峽谷、萬峰湖、萬峰林三大景區(qū)構成。其中,馬嶺河峽谷景區(qū)是一條在造山運動中剖削深切的大裂谷地縫,谷內(nèi)群瀑飛流,翠竹倒掛,溶洞相連,兩岸古樹名木點綴其問,千姿百態(tài)。萬峰林景區(qū)東峰林層巒疊嶂、西峰林山寨田園交相輝映。萬峰湖景區(qū)則有上萬個島嶼。如今,馬嶺河峽谷漂流更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
馬嶺河峽谷景區(qū)。面積74平方公里,以地縫嶂谷、群瀑橫飛、碳酸鈣壁掛而著名,是喀斯特多層次地貌景觀的集中表現(xiàn),有“地球上最美麗的傷疤”之稱。景區(qū)有大小瀑布56條,瀑高120-170米,瀑寬5-100米,壯如銀河缺口,柔似裊裊娜娜“百簾”。有名泉120余處,如洗心泉,車榔溫泉,千眼泉、天潭、地潭等。“萬峰環(huán)繞,千泉歸壑,溪水溯蝕,江流擊水”孕育著多姿多彩的“百魚、百瀑、百簾、百泉”奇觀,構成了馬嶺河峽谷風景名勝區(qū)豐富多彩的山水畫。馬嶺河峽谷是從地面向下剖削深切的凹形河谷,兩岸峭崖對峙,谷深流急,銀瀑飛瀉,濃墨重彩,形似一幅幅壁畫;灘險急流處,水石相搏、驚濤拍岸、震耳欲聾。從河床昂首兩岸,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猶如天溝;從峽谷大橋俯視谷底,湍急的河流恰似地縫。馬嶺河峽谷交織成群的瀑布氣勢磅礴,尖峭的錐峰密集叢生,兩岸峰林之中,還有古廟、古橋、古戰(zhàn)場、古驛道等人文景觀,充滿了古野的情趣和神秘幽深的色彩。根據(jù)不同的景觀特點,景區(qū)自上而下分為車榔溫泉、五彩長廊、天星畫廊和趙家渡景觀。馬嶺河峽谷景區(qū)雄、奇、險、峻的景觀,十分有利于開展漂流探奇和觀光活動,被譽為“天下第一縫,中國第一漂”,首屆中國國際皮劃艇漂流賽就曾在這里舉行。
車榔溫泉地處馬嶺河上游車榔布依族古寨。峽谷從寨前穿過,河谷兩岸各有一處溫泉,左稱“兒子泉”,右稱“姑娘泉”,水溫38℃-40℃,泉水四季清澈。古往今來布依族男女對河而浴,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充滿情趣。
龍蔭至馬嶺鎮(zhèn)20公里的峽谷段,被譽為“五彩長廊”。谷內(nèi)有三條清泉流淌,水隨山轉、山因水活,此“一彩”;馬保樹龍頭山溶洞處高水頭瀑布,水花飛濺、草木飄動,與彩虹相輝映,此“二彩”:長廊內(nèi)泉水叮咚、溪水潺潺,水族動物穿梭不息、生機勃勃,此“三彩”;百花異草映水而生、隨風擺動、充滿活力,此“四彩”:長廊兩岸的豬場河、木榔河秀水相映,稱為峽谷“瑤池”,此“五彩”。
天星畫廊是峽谷景區(qū)精華核心部分。它以規(guī)模宏大的瀑布群和巖頁壁掛形成主要景觀特色,堪稱一絕。從馬嶺古橋到天星橋9.7公里段有56條瀑布,終年長瀉36條。其中長僅1.7公里的天星畫廊段就有萬馬咆哮瀑、珍珠瀑、面紗瀑、間歇五疊瀑、撈月瀑、洗心瀑、路簾瀑、飛廳瀑等13條。瀑高120-200米,瀑寬20-110米,壯如銀河缺口,柔如輕紗裊娜。懸掛堆積的鐘乳石、石筍、石柱、石幔等景物構成一座座立體的“瓊樓玉宇”。景區(qū)從上至下有彩巖峽、三古峽、天賜石窟、五里幽谷、彩水河、古驛道、霞光浴場、海豚拜佛、畫中游、雨灑芭蕉、天星橋等奇特自然景觀。
馬嶺河峽谷灘多水急,迂回曲折,是漂流旅游的好地方。在馬嶺鎮(zhèn)至天星橋之間被稱為“天下第一縫,西南第一漂”的漂流區(qū),游人穿上救生衣,坐上橡皮船,在總落差27.2米、全長13.8公里的河道中漂流,可觀賞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兩岸壯觀神奇風光。而登上峽谷兩岸依山勢建筑的旅游山道,坐上空中纜車,便可把峽谷奇觀盡收眼底。
萬峰湖景區(qū)。位于馬嶺河下游,處于云貴高原向廣西過渡的南盤江大裂谷斷層地帶,由天生橋一級電站大壩將南盤江攔截而成,湖面面積176平方公里,蓄水102.6億立方米,內(nèi)有30多個全島、58個半島、82個港灣,是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萬峰湖景區(qū)以紅椿坡陽口內(nèi)湖景觀為主,景觀面積50平方公里。它的主要景點有紅椿水上石林、馬嶺河坡陽入湖口、水上布依山寨等。萬峰湖美景天成,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煙波浩渺,重巒疊嶂,魚肥水美,是眾多釣魚者聚會的天堂,湖光山色美不勝收。它早、中、晚景致各異,有“一日三景”的美譽。景區(qū)氣候宜人、四季可游,融山、谷、湖、林于一體,既能乘船暢游、又可臨湖垂釣,還能體驗濃郁的民族風情,這里不但是黔、滇、桂三?。▍^(qū))的水上黃金運輸線,更是旅游度假的好去處。
萬峰林景區(qū)。長200多公里,寬30-50公里。根據(jù)峰林的形態(tài),分為列陣峰林、寶劍峰林、群龍峰林、羅漢峰林、疊帽峰林等五大類型,是中國西南三大喀斯特地貌之一。從地質(zhì)學的角度看,北部為峰林盆地,中南部為峰林洼地和峰叢山地,峰林、峰叢大多為錐形,部分為鐘狀、平頂狀和馬鞍狀,堪稱一座“中國錐狀喀斯特博物館”。下五屯南北兩段峰林也各具特色,北部峰林如同一道屏風,護佑著耳寨、魚隴、雙生、樂立一帶的村寨田園。這里奇峰如林,田壩似錦,河水如帶,村寨如云,充滿詩情畫意,恰似一幅樸素、涪麗的布依族織錦。而中南部納灰村一帶,只見一座座奇峰從錦繡田園中拔地而起,瑰奇挺秀,姿態(tài)萬千,峰與峰之間若連若斷,錯落有致,具有極強的通透感。夏天,游人從觀峰道上往下望去,一座座峰巒分布于綠色秧田之上,好像是碧玉巨盤上托起一顆顆碩大的翡翠。下五屯這一奇異的峰林帶,幾乎包含了錐狀喀斯特地區(qū)所有的峰巒形態(tài),其間還有河流、溶洞、伏流、漏斗,單單西峰林風景區(qū)大小漏斗就有三十多個,組成一漏斗群奇觀。這里也是中國錐狀喀斯特發(fā)育最典型、最完整、最集中的地方,并作為貴州錐狀喀斯特的典型代表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中國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chǎn)預選名單。
(作者單位:貴州省寫作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