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背包客
1881年,20多歲的鐘表匠服部金太郎在東京創(chuàng)立了服部時計店,開始鐘表銷售和維修業(yè)務。后來服部金太郎開始以瑞士表為藍本制造自己品牌的懷表。1924年,日本第一家使用蒸汽動力的現(xiàn)代化表廠“精工舍”成立。自此,以同時期最先進、最耐用的瑞士表為藍本,精工開始了自己的制表生涯。精工品牌誕生之初,只有區(qū)區(qū)15名員工,產(chǎn)品也以簡單款的手動機械表為主。在手表走向普及的年代,以皮實耐用為賣點的精工表逐漸走向日本的千家萬戶,并開始批量出口。與此同時,日本的汽車業(yè)也從戰(zhàn)爭的廢墟中騰飛,以豐田為代表的日本廉價小車開始登陸美國這個當時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他們用日常生活消費品的制造理念制造物美價廉的汽車,對全球汽車市場造成了巨大的沖擊。無獨有偶,產(chǎn)量巨大的廉價手表和汽車的盈利能力,與產(chǎn)量不高但售價高昂的瑞士表和美國高級轎車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這讓服部這位“日本鐘表之父”和當時的豐田一樣,下決心開始了曠日持久的高端品牌塑造之路。
在上世紀80年代,豐田、日產(chǎn)、本田陸續(xù)開發(fā)專屬北美市場的豪華品牌,以維持自己在這片全球最大市場的份額,并擴大日本產(chǎn)品的美譽度和影響力。于是,我們今天耳熟能詳?shù)睦卓怂_斯、英菲尼迪和謳歌誕生了。三十年彈指一揮,回首往事,曾經(jīng)被日系三巨頭當做首要對手的林肯和凱迪拉克已經(jīng)年過垂暮,走上了二次創(chuàng)業(yè)的道路;曾經(jīng)在同一起跑線的馬自達、五十鈴、鈴木、三菱,現(xiàn)在已經(jīng)基本退出了歐美市場份額的爭奪。而豐田及其高端品牌雷克薩斯,則通過前瞻科技和出眾品質穩(wěn)步向全球第一的王座邁進。
罐頭,打造腕上的凱美瑞
1968年,一名來自廣島的職業(yè)潛水員給精工公司寫了一封后來舉世聞名的信。他抱怨在350米深的水下工作時,精工潛水表的表鏡很容易爆裂,并且小磕碰就會影響計時,“完全不及格”。這封信引起了精工高層的高度重視,自那時開始到1977年,以當時最卓越的勞力士潛水表為參照,精工集結了最強大的技術團隊。10年后,擁有20項世界專利的600米潛水表“罐頭”誕生了。據(jù)說,一位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工作的探險家在5年時間里佩戴精工“罐頭”潛水1100小時,甚至手腕骨折了都不曾影響其穩(wěn)定工作。也正因此,雖然精工表的售價僅為同級別瑞士表的一半,但它的保值率特別高。
從1982年開始,豐田的中級轎車凱美瑞正式登陸美國市場,它以低廉的價格、超高的配置、人性化的設計,特別是讓人恐怖的超低故障率一舉擊敗了所有同級對手,并連續(xù)12年衛(wèi)冕北美銷量冠軍。從一開始,豐田就將這款全新中級車的假想敵設定為福特金牛座、克萊斯勒男爵、雪佛蘭英帕拉等銷冠車型,并且有針對性地進行技術攻關。這在狂妄的美國三大公司看來簡直是荒謬的,直到凱美瑞亮相的那一刻,他們才手忙腳亂地應對,并最終大敗而歸。凱美瑞如今已經(jīng)累計銷售了1600萬輛,多年來在美國的二手車殘值遠遠超過美國本土車型。精工的潛水表以其出眾的可靠性,重新演繹了豐田凱美瑞在美國市場上的口碑神話。
GS,不計成本的精度競賽
瑞士表揚名全球是因為其無可匹敵的精準度,這也是精工揚名立萬的首個突破口。1960年,日本第一只“天文臺表(符合日誤差達到+8/-3秒)”誕生了,精工將其命名為GS(Grand Sieko的縮寫,意為:偉大的精工)。1963年,GS首次參加瑞士納沙泰爾天文臺競賽,大敗而歸。研發(fā)團隊頂著巨大的壓力,以不計成本和盈利的態(tài)度持續(xù)投入資金和熱情,終于包攬了后來幾乎所有精度競賽的冠軍。
當年的豐田也是通過參加WRC世界拉力錦標賽和勒芒24小時耐力賽在歐洲打開銷售局面的。當傲慢的意大利人在謙遜好學的日本人面前丟掉了家門口的獎杯時,當不茍言笑的英國人將質量奇差的羅孚和莫里斯轎車丟進垃圾堆,轉而購買豐田的花冠轎車和海拉克斯皮卡時,當標致和雷諾的故鄉(xiāng)法國街頭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豐田出租車時,一個屬于老牌歐洲車的時代結束了。當意大利人開始關注跑車的裝配質量,當英國人開始研究降低車身銹蝕率以提高二手車殘值,當法國人開始學習中庸平和的設計理念時,日本貨在歐洲得到了真正的尊重。
就像賽場上的賽車一樣,當時大多數(shù)瑞士表廠制造的天文臺表只是為了競賽,耐用性很差,幾乎不面向普通用戶銷售。而精工在質量上擁有了絕對自信,盡管當時的售價高達30萬~40萬日元,但他們還是售出了36000只GS。這批表奠定了精工GS在日本鐘表制造歷史上的巔峰地位,成為鐘表收藏家競相搶購的經(jīng)典。曾經(jīng),一只35年表齡的手上弦GS居然僅僅擁有+3/-3秒的日誤差,日本鐘表匠人的執(zhí)著和一絲不茍讓人瞠目結舌。
Astron,翻天覆地的行業(yè)革命
豐田的“精益生產(chǎn)”模式極大限度地增加了工廠的效率,降低了成本,讓“流水線”的發(fā)明者美國福特公司輸?shù)眯姆诜.敃r的小福特先生最喜歡接待來自全球的車企高管,帶著他們參觀自己父親發(fā)明的流水線生產(chǎn)方式。當他接待來自日本的豐田英二時,對方出人意料地說:“這種生產(chǎn)方式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要知道,當時底特律的福特工廠月產(chǎn)量接近1萬輛,相當于豐田的年產(chǎn)量。豐田英二回到日本后進行了一系列實驗,根據(jù)日本國情提出了一整套生產(chǎn)機制。經(jīng)過30年的努力,終于形成了完整的豐田生產(chǎn)方式,豐田車的年產(chǎn)量達到了1300萬輛,占世界汽車總量的30%,這直接使日本的汽車工業(yè)超過了美國。
精工也用劃時代的石英機芯徹底擊敗了瑞士表。1969年,精工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石英手表Astron系列,極小的誤差讓瑞士人不得不取消了以后的天文臺競賽,因為那一年競賽的前15名都是日本表。精工石英表的誕生,終結了一個屬于機械表的時代,瑞士表迎來了著名的“石英危機”,大批表廠倒閉,精工也將“世界上最精準的手表”稱號一直保持至今。
而在機械表領域,精工也和豐田一樣,將批量生產(chǎn)做到了極致。在擁有416個零件、50顆寶石的精工GS計時機芯上,擁有140個潤滑點,需要用5種不同系數(shù)的潤滑油。在GS工廠的40名工人中,僅有8名為男性,日本女性特有的細心、專注和敬業(yè)是其品質的最終保證。
貴朵,手表里的雷克薩斯
雷克薩斯的英文名稱是英語“Luxury(奢華)”的變形,品牌主打豪華和奢侈。豐田最厲害的殺手锏是其無微不至的貼心服務,雷克薩斯承諾的超長質保、賓至如歸的服務態(tài)度、日本企業(yè)一絲不茍的鉆研精神、精心營造的選車環(huán)境讓這這個全新品牌獲得了車主的認可,它用相當于德國品牌一半的價格,主推忽略運動性能卻強調奢華享受的車型,在美國人心目中樹立了實惠又有面子的形象。
多年來,瑞士制造的頂級珠寶表和大復雜機械表,就像德國和英國的頂級豪華轎車一樣,高傲地占據(jù)著皇冠的頂端。已經(jīng)在平民消費領域稱霸的精工就像豐田打造雷克薩斯一樣,從1974年開始,就秘密研制一款超高端鐘表。1982年,全新品牌“貴朵(Credor,法語:黃金之冠)”誕生了。貴朵的首款表是一枚密集鑲嵌的珠寶表,售價高達2億2千萬日元。隨后的30年里,精工將大自鳴、三問等一些瑞士表拿手的頂級復雜工藝先后應用在貴朵上,還引入了龜甲、貝母、象牙、牛角等不同材質的表盤,并復興了失傳已久的日本傳統(tǒng)琺瑯燒造工藝“七寶燒”,連在歐洲早已失傳的“Pique”鑲嵌技法都被精工的制表大師鹽島敏彥成功破解。再加上每款30枚的極低產(chǎn)量和貴金屬表殼的應用,貴朵真正讓精工站在了世界制表業(yè)的頂點。
Spring Drive,勵精圖治的混合動力
1977年,精工的制表師赤羽好和先生立下毒誓:制造一種由發(fā)條驅動的,日誤差只有1秒的頂級手表。28年來,他制造了600只試驗品,直到去世前夜,赤羽大師才將Spring Drive成功投產(chǎn)。這種表擁有名符其實的混合動力和以下幾個劃時代的尖端技術:“魔術杠桿”快速上弦系統(tǒng)效率極高,特殊材質的發(fā)條保證了72小時的動力存儲,無擺輪擒縱系統(tǒng)保證了秒針是順滑地掃過表盤的,結合了機械表與電子表的優(yōu)勢保證更精準。
一直以來,當歐美汽車廠家將主要精力投入到氫動力、燃料電池、純電動、太陽能等虛無縹緲的前衛(wèi)技術中時,豐田一直在默默耕耘混合動力技術。他們不顧坊間對其是“過渡技術”的譏諷,執(zhí)著地將其商品化,并用第一款混合動力車普銳斯在好萊塢巨星中掀起了環(huán)保熱潮。賠本賺吆喝的豐田終于站在了全球環(huán)保的前沿。
可以說,精工和一直在新能源領域默默耕耘的豐田一樣,用雄厚的實力和鍥而不舍的精神詮釋了日本產(chǎn)品的前衛(wèi)科技形象。就像歐美汽車巨頭紛紛選用豐田的混合動力專利技術一樣,精工頂級機芯的可靠和耐用也讓瑞士表廠折服了。從2011年開始,豪雅宣布購買精工的技術專利用于自己最新的表款,這也是對精工半個世紀以來不懈努力的最大肯定。
Kinetic,重新定義手表
1969年,為了防止電池耗盡后石英表停止走時,精工發(fā)明了人動電能系統(tǒng)Kinetic,它是利用自動機械表的上弦原理為石英表的電池充電??梢哉f它將手表的工作原理發(fā)起了挑戰(zhàn),并極大限度地減少了電池的使用,對環(huán)保有著深遠的意義。這在因循守舊的鐘表制造領域是破天荒的頭一回,直到2000年,日臻成熟的Kinetic才正式被大面積推向市場。一枚小小的手表都要經(jīng)過30年的技術沉淀,足見日本人做事的嚴謹和認真、執(zhí)著的態(tài)度。
在旗下混合動力車全球年銷量突破100萬輛時,豐田低調地發(fā)布了高性能緊湊型純電動汽車eQ。這款車沒有傲人的加速能力,沒有驚人的續(xù)航里程,沒有超大的電池容量,而是采用了體積小、容量控制在最小范圍內的高功率鋰電池,容量只有12kWh,單次充電續(xù)航100公里。豐田的解釋是,它將成為最合適的城市代步工具,因為充滿一次電只需3小時,且最高時速可達125公里。豐田巧妙地避開了技術難題,從最困擾用戶的充電時間和電池安全性角度出發(fā),獨辟蹊徑研發(fā)產(chǎn)品,這與精工的綜合了機械表和石英表特點的人動電能表異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