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和義
2014年7月,我有幸參加了由皖新傳媒和少年博覽雜志社共同舉辦的第一屆“皖新教育杯”安徽青少年科技發(fā)明大賽暨“以色列創(chuàng)新之旅”。
以色列總人口810萬左右,只有安徽省的六分之一大,國土面積70%是沙漠,然而不論你到以色列什么地方,你都可以感受到其先進的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和國防科技力量。我不禁思考是什么讓以色列人具有如此強大的創(chuàng)造力,在和當?shù)氐膶в我约把芯吭旱目茖W家交流中我慢慢找到了原因。原因是很多的,但我認為,這跟猶太民族的教育很有關系。其中一點,猶太民族非常注意對孩子“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中華民族的教育與猶太民族的教育有什么區(qū)別呢?我們來看一段每天放學回家父母問孩子的問題就知一二。當中國孩子放學回家,中國媽媽問:“孩子,今天老師向你提了幾個問題?你答對了幾個?”孩子得意地回答:“3個,我答對了3個?!眿寢尮膭钫f:“你真棒!”當猶太孩子放學回家,猶太媽媽問:“孩子,今天你向老師提了幾個問題?老師答上幾個?”孩子得意地回答:“3個,老師答上一個。”媽媽鼓勵說:“你真棒!”這個家教細節(jié)告訴我們,中國人培養(yǎng)孩子的是“應答問題的能力”,猶太人培養(yǎng)孩子的是“提出問題的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一個人只有善于提出問題,才能發(fā)現(xiàn)問題,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善于提出問題將使您的孩子具有強大的原創(chuàng)力,而且這種原創(chuàng)力將推動科技的巨大進步。那么,我們家長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問題意識”?
首先,當孩子提出問題時我們家長千萬不要應付更不能厭煩。我們家長都有這樣的體會和感受,孩子小的時候會整天提問題,只要有不懂的就會問父母,剛開始家長很樂意去回答,但時間長了,有些家長就會不耐煩,而且隨著孩子長大,孩子提出的問題有時家長也回答不了,這時有些家長就會厭煩和抱怨孩子提出問題,而這會極大打擊孩子提問題的激情。只要幾次家長這樣,孩子就不敢或不愿意去提問題了,“問題”被淹沒了,使得孩子們對周圍世界的觀察和思考也少了,創(chuàng)造力被削弱了。所以,在這方面家長一定要耐心,千萬不要壓抑孩子的“問題意識”。
其次,不能僅僅只是回答孩子的問題,不能簡單地作為知識的容器,要培養(yǎng)孩子思考并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當孩子向我們提出問題時,有些家長不管問題的難易程度,有問必答,這樣也不是很好。有時候,我們家長不必要急著回答,而是可以讓孩子先思考一下,不妨先說一句:“你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什么?”當孩子開動腦筋思考時我們要積極鼓勵他,哪怕他的回答離答案很遙遠我們也要給予認可與肯定,這時可以說:“你思考的是對的,能不能再進一步思考是什么原因?”或者說:“能不能再想想其他的原因?”這樣時間久了,孩子在遇到問題時往往會先思考是什么原因,當他再次向你提出問題時已經(jīng)是經(jīng)思考過的,相對來說問題就會有價值一些。
再次,當孩子提出的問題答案對孩子來說比較難以理解時,最好和孩子一起去探究其原因。比如,孩子看見不倒翁玩具時都喜歡玩,還會問“不倒翁為什么不會倒”,由于重心這個概念比較抽象,如果你直接告訴他答案,孩子是理解不了的,最好的辦法是買一個不倒翁和孩子一起打開尋找其中的奧秘,并親手去制作一個新不倒翁,讓孩子將較重的鐵塊放在玩具的不同位置感受物體的穩(wěn)定性,最后加深孩子對重心概念的理解。可能有些家長要說,這樣下去孩子就會把家里的一些東西給拆了,甚至破壞了很多電器。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正是由于你的限制才使得孩子的動手能力降低了,你可以和孩子來個約定,如果拆了東西就一定要組裝回原樣,這樣孩子在拆卸的時候就會很慎重了,還培養(yǎng)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思考問題的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提出的問題你也可能回答不了,或者你實在沒有太多時間和孩子交流時,可以教給孩子一些尋找問題答案的方法,比如,可以告訴孩子到圖書館、網(wǎng)絡上去查閱資料或者去問老師等。這對大一些的孩子尤其重要,學會查閱資料并能對查閱的資料進行總結和分析,選擇自己所需要的答案,這是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
總之,為了每一個孩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就需要我們在對孩子教育時要有耐心和細心,用智慧去培養(yǎng)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新一代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