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奮
近些年成功學風靡于世,各種書籍和培訓班鋪天蓋地,成功學大師到處講課,他們的觀點、方法都堪稱精湛,可以讓你熱血沸騰、激情滿懷,產(chǎn)生馬上將要獲得成功的錯覺,誤以為自己可以靈活自如地應用這些方法。懂、會、精、通之間,有一種似是而非的感覺—懂了就以為會了,會了就以為精了,精了就以為通了,人往往被這樣一些似是而非的理念擊敗。
在競爭激烈的現(xiàn)代社會,要想脫穎而出,就必須精通某項技能。而絕大部分人在學習時都停留在“懂”和“會”這兩個層次,達不到“精”和“通”,所以,學了成功學后真正成功的人依然稀少。
學習知識和技能一般要經(jīng)歷懂、會、精、通四個層次。一個合格的教練可以在三分鐘內(nèi)讓你明白汽車的油門、剎車、離合器的操作方法,可是,如果你從未開過車,肯定不敢馬上駕車去市區(qū)兜風。當你通過練習可以駕車外出時,如果讓你在地形復雜的公路上快速飛奔,你又做不到了,因為會操作并不代表精于操作。當你可以熟練地駕車飛奔時,如果讓你玩漂移等高難度花樣,你又做不到了,因為精于操作并不代表融會貫通。
任何知識和技能的原理都是簡單的,我可以在三分鐘內(nèi)向你講清游泳的方法要領(lǐng),在三個小時內(nèi)讓你明白飛機里每個按鈕控件的操作方法,可以在一天之內(nèi)把為人處世的方法向你講解清楚,可你不可能在三分鐘內(nèi)學會游泳,不可能在三小時內(nèi)學會駕駛飛機,更不可能在一天內(nèi)學會協(xié)調(diào)各種人際關(guān)系。
當我們讀到一本好書,被其中精辟的觀點所打動時,千萬不能自滿,不要以為自己悟性高,以為自己足夠智慧,因為理解了書中的含義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精通某項技能,不光要理解其中的原理,還要能隨心所欲地駕馭其操作方法,甚至達到在使用這些技能時,不需要刻意思考。比如精通駕車的司機,他在極速飆車、準確漂移時,手腳并用地剎車、加油、掛擋和打方向盤,這一系列必須毫秒不差、高度精確的動作并無思維的參與,只能憑直覺去完成,此時他忘記師父的教導,忘記書中的理論,忘記自己的經(jīng)驗教訓。
同樣,在管理下屬時,我們從書本上學會了愛而又嚴的方法,知道什么時候應該對下屬微笑,什么時候應該對下屬嚴厲,這只是低層次的管理。如果思考后才反應過來這時應該去關(guān)心下屬或者批評下屬,那么表情會別扭、不自然,動作會笨拙、不協(xié)調(diào),管理效果自然不會太好。高明的管理者,在應該微笑時能自然地微笑,在應該嚴肅時能自然地嚴肅。權(quán)傾朝野的曾國藩在處理各種人際關(guān)系方面達到了融會貫通的境界,于是,他“功震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眾不妒,窮奢極欲而人不非”。這才算真正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