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亞偉
生病住院,讓愛人買來一個小收音機,準備以此來打發(fā)難挨的日子。沒想到,收音機里的節(jié)目簡直乏味到極點,鋪天蓋地的廣告,粗制濫造的娛樂節(jié)目……除了新聞、天氣,很難聽到有價值的東西。
不由得懷念起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那時候,收音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家用電器”。當時的收音機,被人們稱為“戲匣子”。“戲匣子”之“戲”,是因為播放的戲曲節(jié)目比較多。至于“匣子”,說的是其形狀,像個匣子。我覺得,“匣子”給人的感覺,總帶有一絲神秘和期待,可能“匣子”容易讓人想到“寶盒”,里面會有層出不窮的寶貝。
小小的收音機,是每家每戶快樂的源頭。各類豐富多彩的節(jié)目,通過電波流向千家萬戶,就像一盞盞溫情的燈,點燃了生動和豐富的日子,營造了溫馨愉快的氣氛。
我記憶最深的一幕是:晚飯后,父親把收音機擺在桌子上,小心翼翼撥一下旋鈕,悅耳的聲音就會神奇地傳出來,一家人立刻興奮起來。我們姐妹們圍坐著,豎起耳朵聽。有時,全家人都隨著節(jié)目或喜或憂,神情如出一轍。多少個溫馨的夜晚,我們側著頭,專注地聽著收音機。那些節(jié)目的感染力,遠遠超過今天的電視節(jié)目。今天,我們手握遙控器,眼前是五彩的屏幕,耳邊是嘈雜的聲響,我們的眼睛和耳朵已經(jīng)失去了專注的功能,只能走馬觀花,匆匆瀏覽。
當時收音機里的節(jié)目幾乎都是精品,有我們喜歡的“小喇叭”節(jié)目,還有評書、廣播劇。印象最深的是風靡一時的評書—《夜幕下的哈爾濱》,播音員的聲音從喇叭里傳出來,讓多少男女老少沉醉?。‘敃r聽評書的人,恐怕是數(shù)以千萬計。每天夜色初上時,家家守著收音機,沉浸在起伏跌宕的故事里,或唏噓,或感慨。收音機牢牢地把人們的心吸引住了。
不同的藝術形式,借助電波開成朵朵絢麗的花。收音機時代,是一段芳醇的回憶。
時至今日,我們已經(jīng)很難有機會守著收音機,把握屬于自己的一段時光了。讓眼睛休息,用雙耳打開心靈的羽翼,陶醉在聲音創(chuàng)設的境界中,該是多么愜意的事情??!可是,我們眼前掠過了太多令人眼花繚亂的東西,攪亂了曾經(jīng)的簡單和美好。這個時代,現(xiàn)代人躁動的腳步已經(jīng)碾碎了那些平靜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