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喜慶
1
“老師,上次您讓我們自編劇本表演五種溝通形態(tài),我編好了,可我找不到同學演”,正在上晚自習,班級很安靜,同學們都在認真寫作業(yè),一個叫小A的男生悄悄走到我身邊,小聲對我說道。
“是他們覺得劇本不好,還是學習忙沒時間演?”我關(guān)心地問。
小A垂頭喪氣地說:“不是,是他們和我關(guān)系不好,都不愿意演我的劇本?!?/p>
接著,小A的聲音壓得更低了:“老師,坦白說,我在班級沒什么朋友,不知怎么的,他們都挺討厭我的。”作為心理健康老師,我察覺出他主要目的不是跟我說劇本的事,而是為自己不被同學們歡迎而苦惱。
“你自己覺得哪些方面做得不好而令他們討厭?”
“我也不知道。”
我想,一個學生不受周圍同學的歡迎,肯定是有原因的,為了讓小A了解同學眼中的自己,我沉思一會說:“老師想在全班選取部分同學,對你作個匿名的評價,你同意嗎?”
“這不太好吧!”他有些猶豫。
畢竟他還只是一個初一的孩子,直接讓同伴指出自己的缺點還是需要很大勇氣的。
我鼓勵道:“老師在讓其他同學寫評價之前,會告訴大家你是想改變自己、想真誠地和大家交朋友,只是不知道自己身上存在什么缺點,不知道大家為什么那么不喜歡自己。同學們知道了你的這種想法,肯定會真誠地為你指出來的,這樣,你就能知道別人為什么不喜歡你,當然也就知道該向什么方向努力改正了。你不是想成為一個受大家歡迎的人嗎?”
他回頭看了看那些正在一起討論題目的同學,眼神里流露出對友誼的渴望,也好像看到了改變后的自己。片刻沉默后,他慢慢點了點頭,說:“好吧,老師,我同意您的提議?!?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4/05/31/qkimagesxljkxljk201412xljk20141213-1-l.jpg"/>
2
第二節(jié)晚自習,部分學生的作業(yè)已經(jīng)做完了,我找了四名男生、四名女生,向他們說明情況,他們表示愿意幫助小A,都很認真地寫下了對小A的評價。等他們寫好后我大吃一驚,小A在同學們眼中竟是這樣一個學生:
學生甲:他性格外向,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善于向別人求助,做事不拘束,體育成績也很好。但是他有時會說臟話,對同學沒禮貌,經(jīng)常吹牛、說大話,有時會惹老師生氣,經(jīng)常不寫作業(yè),厚臉皮。
學生乙:他在班里的確不太受歡迎,他天天都跟外班人一起混,不寫作業(yè)。還有,他竟然天天買報紙給生活老師,讓生活老師不要扣其他班同學的生活分。
學生丙:他經(jīng)常講不可能發(fā)生的事情;自己還以嘲笑他人為樂;平時不注重形象:鞋帶、紅領(lǐng)巾不系好;說話的聲音讓人聽著很不舒服……
學生?。核粣蹖W習,上課喜歡講話,是男生的“公敵”(不確定,但的確很多男生討厭他);有時愛起哄,但為人還是挺大方的;厚臉皮,挨訓(xùn)時還在笑,或狡辯;經(jīng)常問老師一些不著邊際的話。
我把同學寫的評語讀給小A聽,他也很驚訝。他說:“老師,我有時確實會講一些不著邊際的話,但那都是跟他們開玩笑的。還有,我之所以給生活老師買報紙是有原因的,因為我和隔壁班的同學住在一個宿舍。我們班里的人都不和我玩,我就想和隔壁班的同學搞好關(guān)系。有一次我給生活老師買了份報紙,生活老師對我們宿舍就好了些。我覺得買一次不夠真誠,我就……”
“不著邊際的話,講一次別人會認為是開玩笑,但是如果經(jīng)常講,就會被別人誤解的。關(guān)于給生活老師買報紙,首先,這位生活老師做得也不對,但是你想想,如果大家都像你這樣,宿舍衛(wèi)生、管理會亂成什么樣?我們學習和生活的環(huán)境豈不很糟糕?!”
聽了我的話,小A沉默了。
3
后來,我通過班主任了解了小A的一些其他情況:他的成績很不好,父母離異,他跟著父親生活。與小A的幾次談話后,我發(fā)現(xiàn)他的問題在于缺乏自信—由于在家里得不到充分的情感支持,學習成績也不好,小A便通過一些“嘩眾取寵”的行為和語言來獲得大家的關(guān)注。我知道,小A的內(nèi)心其實是極度渴望友誼的,也非常希望能夠獲得大家的肯定,只是采取的方法和努力的方向不對。
問題的癥結(jié)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就有了。我對他的情況進行分析之后,和他一起探討了能爭取同學肯定的正確方式。通過我的啟發(fā),他說出了很多方法:比如,發(fā)揮自己的體育優(yōu)勢,提高學習成績,改掉不尊重老師、說大話、沒禮貌的毛病,做一個文明陽光的學生,等等。接下來就要靠他自己的努力了。同時,我又與班主任和其他學科老師進行了溝通,一起幫助小A去改變,只要他向著好的方向改變就給予鼓勵、贊揚,使他在改變的過程中獲得情感上的支持,讓他的改變更有動力。平時,有意識地為小A提供一些可以展示其優(yōu)勢的平臺,讓他充分展示自我,建立自信。
一個月后,同學們反映小A確實變了,雖然有時還會說話惹人生氣,但沒聽到他再說臟話了。作業(yè)基本能完成,其他任課老師也反映他上課紀律比以前好多了。聽到大家的反饋,我松了一口氣。
沒有一個孩子一開始就是“壞孩子”,也沒有一個孩子希望成為大家眼中的“討厭鬼”。如果我們真心幫助他,調(diào)動他積極地去改變,相信每個孩子都可以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