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華
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患有抑郁癥的人數已經超過2600萬,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預測,到2020年,抑郁癥將成為發(fā)展中國家最為嚴重的疾病負擔。除必要的抗抑郁藥物治療外,患者通常采用適度宣泄、減輕壓力、積極運動等方式來緩解內心的憂慮和痛苦。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有些對外界環(huán)境條件要求較高,有沒有一種立足自身、從根本上改善不良心境的自助方法呢?積極的自我對話就是這樣一種有效的心理自助方法,而且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習。
那么,對于抑郁癥患者,他們都可能會有哪些消極的自我對話呢?概括來說,常常有以下一些自我表達:
“我是一個笨蛋,什么都做不好”;
“別人都在看我的笑話,嘲笑我”;
“全是我的錯,我應該承擔全部責任”;
“如果早點想到這一點,結果就不會這樣了”;
“這件事情對于我來說,實在是太難了”;
“我本應該把這件事情做好”;
“我是不受歡迎的人,沒有人喜歡我”;
……
我們看到,這些想法充滿了失望和無助,肆意蔓延的消極情緒最終淹沒了自我。如何把這些表達調整為積極的自我對話形式呢?
“對事不對人,這件事沒有做好并不意味著我是一個笨蛋,下次一定比這次做得好”;
“不會每個人都嘲笑我,因為還是會有人關心我,即便是說我也不必介意,我不該在這方面浪費我的精神”;
“并非全部是我的責任,其他人也有責任,還有些事情不是我能控制的”;
“后悔只能讓我更焦慮卻不能帶來任何改變”;
“承擔困難的任務是我成長和進步的機會,我可以將這件復雜的事情分解為幾個簡單的步驟”;
“世界上沒有絕對應該的事情”;
“上帝也不能做到讓每個人都喜歡他,何況我不是上帝,并且也沒有必要得到每一個人的歡心”;
……
不難看出,上述積極的想法讓我們看到無限的希望,賦予我們行動和前進的力量。
如何教抑郁癥患者學會積極的自我對話方法呢?讓我們先看一個案例:
李先生今年36歲,是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工人。3年前,他的妻子因腦出血去世,留下一對子女與李先生相依為命。屋漏偏逢連夜雨,半年前,由于單位破產,李先生也下崗了。剛開始,李先生覺得沒什么,可是在家待著待著,就覺得不好了,開始睡不著覺,吃不下飯,為兩個孩子發(fā)愁,擔心沒有穩(wěn)定的收入,以后的日子怎么過。最近3個月,李先生的狀態(tài)尤其不好,整天心煩,高興不起來,恨自己沒本事,沒有一技之長,什么也干不了,以前感興趣的事情,比如看電視、打牌啊,現在也沒興趣了,渾身乏力,難受,家里的活堆在那里也不愛干。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更是痛苦,想到現在孤苦一人,妻子這么早去世,都怪自己當初沒有照顧好她,知道妻子生病了也沒有好好重視對待,耽誤了治療,內心非常自責。
經過治療師的耐心詢問,得知李先生身體一向健康,家里也沒有精神疾病歷史。李先生說自己出生于農村,父母是農民,有5個兄弟姐妹,自己排行老四。母親性格溫和,父親是生產隊隊長,對家人要求嚴格,脾氣暴躁,動輒打罵家人。李先生上到初中時,因為家中經濟情況不好,只能供哥哥上學,于是被迫退學,外出打工,26歲時與妻子結婚。李先生說:“我平時也不太與人交流,只是干活,照顧孩子。最近由于失業(yè),孩子也要上學,感覺壓力特別大,心煩意亂,失眠,食欲不振。”為此,他很苦惱。
治療師在白板上畫出一個兩欄表,左欄表示消極的自我對話,右欄表示積極的自我對話。治療師請李先生在左欄寫出他腦中反復浮現出的消極想法:
我再也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
我沒有照顧好妻子,妻子去世都是我的錯;
我是個不稱職的父親,無法讓孩子上好學校。
然后,治療師與李先生充分討論,鼓勵他從更積極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才有助于改善情緒和促進行動。通過啟發(fā),李先生找出了如下積極的想法,治療師讓他寫在右欄:
我過去也曾失去過工作,通過努力又找到了工作,今后我仍然可以做到這一點;
我是愛妻子的,她生病期間,我為她做了很多,妻子當時的病情確實比較嚴重,現在的醫(yī)療技術要救活妻子并不容易,生老病死是我無法控制的事情;
孩子不能上重點學校并不意味著我就是個不稱職和無能的父親,不能上好學校的孩子很多,在一般的學校里,只要孩子努力,我多關心孩子的學習,他們同樣能取得好的成績。
治療師讓李先生大聲讀出這些積極的想法,形成自我對話。李先生表示,他能接受這些積極的想法,但是消極的想法還是會時不時地在腦子里浮現。治療師告訴李先生:“這種現象是正常的,因為那些消極的想法已經在你的腦中反復出現了成千上萬次,負性思維已形成了習慣,所以,只有反復進行積極的自我對話,才能克服舊有的習慣,這需要一個過程,就像只有持續(xù)地鍛煉身體才可以保持健康一樣?!?/p>
摒棄消極的自我對話,代之以積極的自我對話,能幫助眾多抑郁癥朋友驅散心靈的霧霾,重燃生活的希望。大家何不努力嘗試一下這種不花分文又無副作用的有效方法呢?你還可以戴上藍牙耳機,把自我對話的內容說出來,這樣你也不會感到尷尬,因為旁人還以為你在給朋友打電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