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莉
【摘要】音樂游戲,是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通過老師寓音樂于游戲,讓學生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享受音樂體驗,感受音樂內涵,從而提高音樂學習與欣賞能力,達到音樂教學的目的。文章分析了音樂課堂中如何巧用游戲教學的手法。
【關鍵詞】音樂課堂;音樂游戲;手法
在音樂課堂中適當?shù)夭捎糜螒虻姆椒ú粌H能調動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還能讓他們在游戲中了解新鮮的音樂知識和有趣的音樂小故事。甚至平時他們很難弄明白的節(jié)奏、節(jié)拍、速度等問題也在游戲中得到了解決。
所謂音樂游戲就是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通過老師寓音樂于游戲,讓學生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享受音樂體驗,感受音樂內涵,從而提高音樂學習與欣賞能力,達到音樂教學的目的。在教學活動中,我會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主動學習,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讓他們成為音樂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創(chuàng)造者,從而在創(chuàng)造與收獲中獲得愉快的體驗。
一、使之喜歡音樂,樂于學習音樂
對于音樂游戲的設計與實施,對我們音樂教師而言只是音樂課教學過程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一種手段,所以我們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 游戲要以“音樂”為主
以“音樂”為主的音樂課堂是最重要的。音樂游戲是學習音樂的一種手段而非目的,音樂游戲的靈魂是音樂,音樂游戲的過程也必須伴隨著音樂。所以說音樂游戲的最大特點就是“音樂性”,如果學生只是單純地玩,就不能讓游戲更好地為我們的“音樂”學習服務,這樣也脫離了音樂課堂音樂性的本質。我們老師不能讓整個課堂表面上熱熱鬧鬧的,學生在熱火朝天的游戲中只知道好玩,沒能從中獲得知識,為了游戲而游戲,真正的教學目的沒有達到,這樣的音樂課必定是失敗的。因此我們老師一定要抓住音樂游戲音樂性的特點設計游戲。
2. 音樂游戲要圍繞教材
國家課程標準的制定以及教材的編纂是具有科學性和嚴密性的,教材內容的設定符合孩子們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優(yōu)秀的教師,一定知道如何利用教材,從而在教材中提煉知識點,把握重、難點,從而利用自己的方式傳遞給學生。所以作為一名音樂老師,一定要的吃透教材,根據(jù)教材的知識及特點設計音樂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只有這樣,才能最大化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潛能。
3. 音樂游戲要多樣化富有趣味性
學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意志力比較薄弱,因而游戲方案的設計要好玩、豐富。如音樂課堂上我們會接觸到基本的音樂要素。我們便可以通過節(jié)奏訓練游戲,音準訓練游戲、培養(yǎng)音樂感受力游戲等來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讓整堂音樂課在富有音樂性的游戲中活起來。當然要想達到這樣的課堂效果。還是需要我們音樂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不斷的研究和探索的。
二、讓學生從音樂中來,再到音樂中去
剛剛在音樂游戲的設計與實施中也提到,要針對不同學段設計不同游戲,這個非常重要,音樂老師通常都會涉及各個年級,這樣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怎么設計呢?
1.小學低年級(一到二年級)
這個學段的孩子學生理解、記憶能力相對較弱。但活潑好動,有很強的好奇心
易被生動有趣的情節(jié)、色彩鮮艷的圖畫、可愛的活動工具所吸引。所以在進行音樂游戲設計的時候,一定要努力讓孩子們動起來,幫助孩子們更好的記住音樂。例如我在給一年級孩子們教唱《小松鼠》一曲的時候。就讓學生們自由的根據(jù)圖片讀歌詞,根據(jù)歌詞的內容做動作。于此同時我也給他們循環(huán)播放歌曲的原唱,在“聽”和“動”中,孩子們很快就記住了歌詞。由此可見低年級的孩子更適合自己設計的游戲,這樣能夠很快的接受,同時也將孩子作為學習的主體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
2.小學中年級學段(三到四年級)
相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在知覺上更進一步的得到了滿足,因此在設計
游戲時要引導學生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注意他們的思維活動的掌握和調動。其實在音樂教材中,很多歌曲都是以動物、小朋友等角色為主題的,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感受音樂當中描繪的角色,我們可以設計一些有角色的音樂游戲。 例如我在教授歌曲《大白象》時候。歌詞里面有各種小動物,還有各式各樣的玩具,我會讓一部分孩子扮演小動物,一部分孩子手里拿著道具,在音樂聲中將大白象的故事表演出來。學生主動參與,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老師的我也在這個里面扮演給《大白象》故事拍照的大狗熊。教師的參與與引導,讓孩子們的面部表情逐漸的豐富起來了,肢體動作忽快忽慢,整個音樂游戲具有了生命力,孩子也在游戲的過程中實現(xiàn)了交往合作,表現(xiàn)創(chuàng)造等全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小學高年級學段(五到六年級)
他們由于年齡的增長,心理上有很大的變化,情感和意志方面也有所發(fā)展。我覺得競賽游戲法就特別適合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通過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快樂的嚓嚓嚓》這首歌曲時,我給學生玩了這樣的一個游戲——“動作接龍”。學生之間進行一個小小的比賽,我讓他們做表現(xiàn)內心愉快的動作,做完之后回頭笑著看下個同學,接下來的同學做其它的動作,動作不能重復,看看最后停在誰那里,誰就輸了。在玩的同時,播放背景音樂《快樂的嚓嚓嚓》。在游戲結束時,學生都已經(jīng)會唱這首歌曲,而且還能自己編出新的歌詞了,效果特別好。
音樂游戲,對每個孩子都是平等的,不管孩子的音樂素養(yǎng)水平是高是低,都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yǎng)。也很好地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理念。當然音樂課堂中不止能用音樂游戲,像體育游戲也能運用。例如讓學生在感受十六分音符時值及其音響效果時,我就選用《捉尾巴》的游戲,每個學生身后系上一條自制的“小尾巴”,聽到連續(xù)的十六分音符開始捉,一邊游戲一邊體驗音樂快速的節(jié)奏、緊張的情緒,這樣就自然降低了學生對十六分音符時值的理解難度,讓學生在“玩”當中,理解樂理知識。
贊可夫說:“讓學生從音樂中來,再到音樂中去?!币魳氛n堂上的游戲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從中起到的作用也非常大。我們要讓學生在游戲中去學習音樂,感受音樂的流動,旋律的跌宕起伏,節(jié)奏的活潑跳躍,音色的不斷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