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出生,山東臨邑人。1963年畢業(yè)于山東藝術??茖W校。中央美術學院1978級美術史系碩士研究生畢業(yè)。現(xiàn)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理論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
《藝術沙龍》:您怎樣評價當代中國畫題款的整體風貌?
劉曦林:題款亦稱款識,乃中國畫構成元素之一?,F(xiàn)在普遍狀況是沒有文化,題寫內(nèi)容沒有文采,更不能闡發(fā)畫外之意,更甚者文辭不通,或有錯別字。書法差者連窮款也不敢題。
《藝術沙龍》:您認為題款中最難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可否談談您的題款心得?
劉曦林:題款的難度是文化修養(yǎng),不能寫詩詞、古文為一大障礙,所以畫家總要學點詩文。農(nóng)村長大的齊白石補充了詩書學養(yǎng),提高了藝術境界?!栋l(fā)財圖》那段長題多么生動。那張《蠅》不及明信片大,有了那兩段題記,遂使其人文關懷內(nèi)美得以闡發(fā)。他還有一《蠅》,題道:“能識此畫者他日不能無名?!边@是對欣賞者的考核,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今日之畫已寥此妙題,少此思維也。
《藝術沙龍》:您的書法,得益于哪一體、哪一家最多?您是否堅持在繪畫之余進行有意識的書法研習?
劉曦林:我喜用行草題款,與畫風相近。就性情而論,慕顛張狂素而難以達,狂草亦不辨識,于是喜臨王書,于《十七帖》用功較勤,得王書行草之基本規(guī)律和韻律節(jié)奏,助筆意頗多。王字練久了,或流于秀,當避綿軟,故時臨漢隸、魏碑、金文以補陽剛之氣,亦偶以篆隸書畫題,以增變化。余同時喜歡書法,并非因題款而習字,書法惠中國畫之筆法、節(jié)律、格調(diào)、內(nèi)美殊多,吾儕當深悟之,以書法為日課最佳。陸儼少“四分讀書,三分作畫,三分寫字”之意可參。
《藝術沙龍》:您認為“畫家書”與“書家書”有何不同?
劉曦林:畫家書多得結體、章法、筆墨之靈變,古蘇軾、吳鎮(zhèn)、徐渭、金農(nóng)、鄭燮可證,近代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亦然,故畫家書于書法美學貢獻殊多。但畫家習書功力不盡然到位,當如書家臨碑、臨帖多下功夫。大畫家當深知書,大書家亦深知畫,此中國藝術之綜合學養(yǎng)使然。
《藝術沙龍》:您喜歡創(chuàng)作古典詩詞嗎?浸淫于當代文化氛圍,您認為中國畫題款在內(nèi)容上是否應具有開放性?
劉曦林:余喜讀古典詩文,亦時練習寫作。至自己寫詩時,方知背誦古詩尚少,平仄、對仗之規(guī)律也不規(guī)范,遇到今韻、古韻問題更是頭疼,皆國學之根底不深之故。中國畫題款當然兼有傳承性和開放性,唯傳承可保持本色,唯開放當不辱藝術創(chuàng)造之使命。
《藝術沙龍》:受西方現(xiàn)代藝術影響,今日部分畫家題款,著重于文字作為視覺元素在畫面中的分割與重組,您怎樣看待這種傾向?您認為中國畫題款今后將何去何從?
劉曦林:以題字、印章作為視覺元素,以助畫面之構成,是現(xiàn)代水墨的一種實驗。此當具體作品具體而論,用之嘉則妙,用之泛則爛。藝術既然多元,就不必唯此為傾向。
《藝術沙龍》:您經(jīng)常使用微博、微信嗎?現(xiàn)階段您獲取資訊的主要渠道是什么?
劉曦林:人漸老,視力漸弱,加之糖尿病累及目力,讀書看報多有選擇,且厭字過小者。一般資訊看題即可,涉及學理、考據(jù)還是要細讀。近來學得微信小技,能將照片及片言只語發(fā)于微信,以為日記之補充、交流之渠道。但因微信轉(zhuǎn)發(fā)文章字號太小,不耐通讀,是為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