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溫泉縣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大力推廣玉米全程機械化節(jié)水種植技術,通過國家購置補貼政策,引進玉米精量點播機和玉米聯合收獲機械,使玉米播種面積達全縣總耕地面積的60%以上,玉米收獲機械化程度達96%以上,畝產量在1200kg以上,畝純收入在1270元左右,比普通地膜玉米增產250kg,通過大面積推廣節(jié)水滴灌技術,可有效提高水的利用率,增加社會效益,為農民增收,社會穩(wěn)定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關鍵詞] 玉米 滴灌 機械化 效益
[中圖分類號] S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5-0197-01
溫泉縣在2011-2012年實施玉米機械化項目中,發(fā)輝了很大作用,通過幾年的全程玉米機械化推廣和玉精播種機及玉米收獲機的引進,使得我縣玉米機械化程度迅速提高,在2012年統計中,玉米精量點播機達462臺,玉米聯合收獲機在我縣從無到有,現達到121臺,其中:穗粒收割機51臺,穗棒收獲機械70臺,玉米畝產量達1200-1500公斤左右,玉米機收率達到96%以上。
一、溫泉縣在玉米種植方面,主要采取了如下技術措施
1.品種選擇
選擇優(yōu)質、高產、株型緊湊、糧飼兼用品種,根據溫泉縣各鄉(xiāng)鎮(zhèn)場氣候條件,在溫泉縣東部鄉(xiāng)鎮(zhèn)如哈日布呼鎮(zhèn)、塔秀鄉(xiāng)、種畜場主要栽培品種有,康地XK1568、KWS2564、KWS3564、KWS7551、SC-704、DK656、登海一號;西部鄉(xiāng)鎮(zhèn)至安格里格鄉(xiāng)、查干屯格鄉(xiāng)主要栽培品種有KWS3375、KWS3376、KWS1566,根據技術要求,畝播株數在6500-6800株左右。
2.主要技術指標
2.1行配置:采用地膜覆蓋滴灌技術,實行寬窄行,交接行距55cm,行距40cm,平均行距47.5cm,株距18-20cm。
2.2產量結構;通過以上18-20行機械精量點播,高產玉米種植株數為7010-7789株/畝;減去不發(fā)芽率15%、種子不純度4%、不凈度3%及中耕破損率2%,按50%計算為12%,在高水肥條件下玉米出苗在6168-6854株/畝,基本達到技術畝播株數,每株穗行數在16-18行,每行42粒,平均每穗粒數672-756粒,平均穗粒重221-249克,千粒重330克,理論畝產量在1367kg-1709kg(6168*672/1000*0.33-6854*756/1000*0.33)。實際收獲后減去損耗,產量按90%計算為1230kg-1538kg/畝。
3.播前準備
3.1耕整地準備
3.1.1土攘選擇及地力培肥;選擇前茬為小麥、油葵、瓜菜、苜蓿、豆類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甜菜茬口不宜種植玉米,以免延緩其生長發(fā)育。結合犁地畝施優(yōu)質農家肥2-3噸、磷銨10-12公斤、尿素5-8公斤、鋅肥1公斤,深翻入土,全耕層施入。
3.1.2耕地標準:嚴格按照:適時耕翻、耕深一至、覆蓋嚴密、地頭整齊、不重不漏、耕后松碎,耕后地表噴灑除草劑進行土壤處理,3-4小時后整地。
3.1.3整地標準:嚴格按照“墑、平、松、碎、齊、凈”六字標準,為玉米豐產奠定良好的基礎。
4.播種
4.1種子準備
種子選擇;使用雜交一代種子,質量應達到國家種予分級二級以上的標準,
4.2播前曬種2-3天,促進種子后熟,降低含水量,增強種子的成活率和發(fā)芽能力。
4.3播期:當土壤5cm地溫穩(wěn)定在8-12℃時,即可播種,
4.4播種量;每畝2-2.5公斤,達到畝播株數6500-6800株/畝。
4.5播種深度;4-5cm。
4.6播種質量:“適時播種、播行筆直、播量準確、下籽均勻、深淺一致、接茬準確、行距一致、覆土嚴密、鎮(zhèn)壓確實、覆膜平坦”。
4.7帶足種肥,畝帶磷酸二銨3-5公斤作種肥。
5.苗期管理
5.1及時放苗、查苗,確保全苗、苗壯。
5.2中耕除草:為了提高地溫,消滅膜間雜草,改善土壤通透性,從現行起即中耕,一般苗期中耕2-3遍,中耕深度8-15cm,逐次加深。
5.3間苗、定苗:地膜玉米在3-4片葉時進行定苗,每穴留苗1株,在缺苗處可留雙株。
6.中后期管理
6.1追肥;在拔節(jié)期,結合最后一次中耕開始培土,畝追尿素30-35公斤。
6.2 灌水:玉米整個生育期灌水4-5次,畝灌水量400-450方,灌漿至成熟期,還需再灌水1-2次,此時是決定籽粒飽滿關鍵水。
7.病蟲害防止
7.1紅蜘蛛防治:初春要及時除去田邊地埂雜草,破壞紅蜘蛛繁衍場所,或選用專項殺螨劑(禁用三氯殺螨醇)進行藥劑噴霧封閉。
7.2玉米螟防止:在玉米小喇叭口期畝用200克BT生物制劑拌2公斤左右的細沙或螟粒(按說明書使用)灌心,防止玉米螟危害。
8.適時收獲
玉米成熟后,含水量在30%以內時,及時用玉米穗粒聯合收獲機收獲。
二、經濟效益分析
地膜滴灌玉米耕整地作業(yè)中,耙地要求二遍,玉米精播量為2.2kg/畝 ,穴播在2.8 kg/畝左右 ,每畝水費加人工費用為60元,滴灌帶每圈2000米300元,可鋪展3畝地,第二年回收返還140元,實際收費160元/圈,畝支出為53元/畝,尿素每公斤1.95元,每畝施肥量為35 kg 為68.25元/畝,磷酸銨一袋50 kg 183元,畝施28 kg,102.48元,一瓶禾乃斯500克,噴霧5畝地,畝費用5.6元,拉運費由烘干廠負責。
畝產量按平均產量1200kg計算,當年市場平均價為1.55元計算,畝收入1860元加上秸桿打捆減去打捆費用后收入20元合計毛收入1880元,其中:精播純收入為1284.92元/畝(1880-595.08),穴播純收入為1255.52元/畝(1880-624.48),平均純收入為1270.22元/畝。
大水漫灌地膜玉米平均畝產在1000kg 左右,畝收入在1000kg*1.55元/kg=1550元,減去相同支出624元/畝,因無滴灌帶再加上53元,純收入為979元/畝,相比滴灌玉米少收入291.22元/畝(1270-979=291.22)。2013年溫泉縣種植玉米面積25萬畝,其中滴灌玉米面積達10.42萬畝,增加社會效益達3034萬元(10.42萬畝*291.22元=3034萬元)。
通過大面積推廣節(jié)水灌溉,可有效提高水的利用率,增加社會效益,為農民增收,社會穩(wěn)定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作者簡介:龐恒國,男,(1962-),農機化大專學歷,副高級工程師,1987年就任推廣站站長至今,工作以來一直從事農機技術推廣工作,畜牧業(yè)機械化養(yǎng)殖項目、農業(yè)部保護性耕作示范項目、農業(yè)部保護性耕作工程建設項目、農業(yè)部玉米全程機械化項目、農機化服務體系建設項目、甜菜全程機械化項目、農機局直屬站建設項目等多項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