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瓊 洪秀美 戴浦娟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0-0310-02
臨床實習是護生成為護士的重要過渡階段,在臨床實習過程中,靜脈穿刺是臨床護理工作中的一項基本技能,也是保證患者治療效果的關鍵,對于急診患者來說,能否在第一時間成功建立靜脈通道更是顯得尤為重要,靜脈穿刺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急診、重癥患者搶救的成功率和臨床療效[1],由于急診病人病情復雜,情緒不穩(wěn)定,年齡差距大,流動性大,護患關系建立時間短,容易產生矛盾、糾紛和投訴的特點,使得護生在急診實習中進行靜脈輸液操作遇到了一定的困難。經過長期的臨床帶教,我們分析和總結了護生在急診靜脈穿刺成功率低的原因,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現將體會總結如下:
1 原因
1.1 患者因素:急診患者病情較重,血管條件多數不理想;慢性病急性發(fā)作的老年患者多,末梢循環(huán)差,血管不明顯脆性大等;患者不配合,對護生的不信任;患者病情較急,家屬存在焦急心理等,都給護生的操作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以致過度緊張導致穿刺失敗。
1.2 環(huán)境因素:急診病人多、病種雜,環(huán)境嘈雜喧鬧,操作時圍觀人員較多,圍觀家屬的一些刺激性語言,加上患者病情多數都較急,使得護生無法專心操作,急于求成,導致穿刺失敗。
1.3 護生因素:
1.3.1 心理因素:護生從學校下到臨床,很少進行真人靜脈穿刺操作,對從模擬人到患者的轉換無所適從,對自己的操作能力估計過低,缺乏信心,尤其是在行靜脈留置針時更是不敢下手;心理素質差,沒有老師在身邊指導就不敢操作,加上缺乏與患者及家屬的有效溝通,以至于其膽怯的表現使患者及家屬產生不信任感及抵觸情緒,使護生常常感到無助和無奈。
1.3.2 技術因素:由于急診患者病情和血管條件因素及環(huán)境因素限制,為搶救生命和治療為先,多數時候靜脈穿刺都由急診老師第一時間操作完成,使得學生極少有操作機會,導致操作流程不熟練,遇到有操作的機會,常存在一些不足:1、血管選擇不適宜,沒有考慮血管的彈性及位置是否影響患者的活動。2、扎止血帶的位置不正確,松緊度不適宜。3、固定血管時沒有根據血管的位置改變手法,以至于血管滑動。4、進針角度及力度沒有掌握控制好導致穿透血管。5、針頭斜面只進一半就固定,導致液體外滲。6、缺乏自信,在進針還不到一半沒見到回血就急于往后退,導致患者疼痛不適,以至于不敢再操作。7、固定針頭手法不熟練導致針頭帶出。
2 對策
2.1 急診環(huán)境因素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做為急診老師應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操作條件,排除干擾,讓學生不要因對象是急診病人就壓力過大產生害怕心理,另外老師應做好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工作,對他們的顧慮表示理解,消除他們的不信任心理,讓患者了解護生在臨床上進行靜脈穿刺等操作的必要性,取得患者的配合。
2.2 急診總帶教老師應該多組織學生進行操作示范與訓練,熟悉基本操作程序;也可安排學生之間互相訓練,學會尋找適宜的血管,學會扎松止血帶的技巧,學會規(guī)范地消毒皮膚,學會根據不同的位置如何繃緊皮膚固定血管的方法,學會規(guī)范牢固地固定針頭,還有很主要的是學會與對方的溝通。通過嚴格的模擬訓練,讓她們明白熟能生巧,通過訓練熟練掌握操作流程與技巧,在遇到真人操作的時候有一定的信心,不會產生膽怯心理,而她們相對嫻熟的動作也能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
2.3 在真人操作時,對于病情急重血管條件不好的急診患者,老師應該親自操作,但是可以招呼護生在旁邊仔細觀察并配合老師的操作。如是一般患者的靜脈采血、靜脈注射,或者在急診患者病情允許、血管條件又理想的情況下,急診科帶教老師應該多讓護生動手,選擇患者身上較為粗直、彈性較好、位置適于操作的血管,努力為護生創(chuàng)造穿刺成功的機會,告訴學生老師會站在旁邊適時的給予指導,消除護生的顧慮,鼓勵護生樹立信心。另外應讓護生明白做好護患溝通的重要性2.4加強護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首選帶教老師要真正做到放手不放眼,鼓勵學生有老師在旁邊可大膽的操作,出現錯誤老師會及時制止,其次可讓學生在學習靜脈穿刺的初期在選擇血管時,盡量選擇粗直較有把握穿刺成功的血管進行操作,這樣在穿刺成功后,學生會樹立信心對操作產生濃厚的興趣,在面對急診病人時,不至于產生害怕心理,也不會因環(huán)境干擾而不敢執(zhí)行操作。老師在學生穿刺成功后,要及時給予肯定及贊許;在操作失敗時,急診帶教老師應首先向患者道歉,然后用自己成熟的技術立即給患者重新穿刺,注意不要當著患者及家屬的面批評護生,以免產生消極心理,從此對靜脈穿刺感到恐懼,不再敢給患者進行靜脈穿刺。知道不要當第三者面責備學生是護生對臨床受歡迎教師行為中評分較高的一項[1] 。 應給予正確的鼓勵和幫助,先肯定她的操作,指出欠缺的地方希望她下次能做的更好,幫助護生找到失敗的原因及如何避免的方法。采取建設性批評有助于促進溝通,增強理解,可以促使學生正視失誤,進而剖析錯誤的根源,避免重蹈覆轍。[2]不斷總結成功的經驗及失敗的原因。
3 體會
通過對護生在急診靜脈穿刺成功率低的原因分析,我們找到了來自外在的因素和護生自身的因素,而急診帶教老師在帶教工作中注意排除環(huán)境干擾,減輕護生心理壓力,指導護生掌握溝通技巧,取得患者的配合;經常組織操作流程的訓練,掌握操作技巧;在情況許可的前提下,多給學生操作機會;加強心理素質培養(yǎng),指導初下臨床護生找有把握的大血管穿刺,增加操作信心;并加強對護生的正確鼓勵和建設性批評,幫助護生總結出穿刺成功的一些經驗和方法,極大地提高了護生靜脈穿刺的成功率,增加了護生的信心,有效保證了實習的順利進行。同時也提高了急診患者的滿意度,改變了患者對護生操作方面的成見,提高了急診護理工作質量。[3]
參考文獻
[1]王艷梅,李小寒.本專科護生對臨床護理教師行為的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1):59-60.
[2]黃回,馬小琴.應用護理程序方法對護生的錯誤提出建設性批評[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6):466-468.
[3]顧雯霞.護生靜脈穿刺失敗的原因分析與對策[J].淮海醫(yī)藥,2006年12月24卷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