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梅
[摘 要] 沙棘是一種具有很高經(jīng)濟、社會和生態(tài)價值的珍貴樹種。這種植物的繁殖能力非常的強,種植的方法可以使播種、扦插、壓條和分蘗等。沙棘的耐干旱、耐瘠薄,防風固沙能力非常的強。具有非常高的生態(tài)效益。
[關鍵詞] 沙棘 造林 技術
[中圖分類號] S79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5-0085-01
沙棘(醋柳)Hippophae rhamnoides L.屬于胡頹子科,沙棘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枝有刺。葉互生或近對生,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2—6厘米,先端尖或鈍,基部狹楔形,背面密被銀白色鱗片;葉柄極短?;ㄐ?,淡黃色,先葉開放。果球形或卵形,長6—8㎜,熟時橘黃色或橘紅色;種子1,骨質?;ㄆ?—4月;9—10月果熟。喜光;耐寒;耐干旱和 貧瘠土壤,也能耐水濕、流沙及鹽堿地??捎貌シN、扦插、壓條及分蘗等法繁殖。雄花無柄。沙棘是一種具有固氮能力的野生落葉灌木,耐干旱、耐瘠薄,防風固沙,生態(tài)適應面寬。多年來沙棘主要作為造林水土保持林和薪碳林樹種被廣泛栽植,但隨著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的綜合開發(fā),沙棘已成為一種集社會、生態(tài)與經(jīng)濟效益于一身的珍貴樹種。
沙棘分布很廣,在阿勒泰地區(qū)種植面積較大,適應海拔1000—4000米。沙棘是喜光樹種,也能生長于疏林下,對氣候和土壤的 適應性極強,既抗嚴寒、風沙,又不為酷暑。農十師宜林面積大,有利于發(fā)展生態(tài)型經(jīng)濟林。優(yōu)良灌木沙棘主要造林技術有以下幾點:
一、造林地的選擇
沙棘對種植的土壤沒有嚴格的要求,但是良好的土壤是實現(xiàn)沙棘高產(chǎn)的基礎。良好的種植條件是促進沙棘的早成熟、高產(chǎn)量以及產(chǎn)量穩(wěn)定的重要條件。進行造林前需要進行地塊的選擇,應該選擇向陽的沙土壤田塊,以確保土壤的質地疏松。嚴禁將沙棘林建在粘性重的土壤地中。
二、良種壯苗選擇
沙棘的栽植方式是選取一年生長的壯苗,采用的栽植方式是扦插培育。沙棘是一種雌雄異株的植物,主要的繁殖苗木方法是利用種子進行。其后代發(fā)生變異的幾率非常高,且幼苗性別難辨,只能用于一般生態(tài)林的建設。扦插所用的 全部插穗采自當?shù)胤植加诤0?500—2200米山地優(yōu)良沙棘團狀片林。母株具有植從矮、果繁刺少、品質優(yōu)良、結實期早的特性。
三、整地及栽植方式
整地采取穴狀方式,以盡量保持原生植被,并有利于保持水土。由于沙棘栽植區(qū)多為干旱區(qū),故整地應該采取秋季整地,以利蓄水保墑,提高造林成活率。沙棘根系發(fā)達,喜光,萌蘗性強,宜稀植,株行距1.4米*1.6米。栽植于春季進行,沙棘根系發(fā)達,阿勒泰地區(qū)有凍害,不利于秋季造林。由于沙棘苗發(fā)芽較早,春季要適時早栽,一般在土壤解凍20—30厘米時就可以進行。根據(jù)具體的情況進行深栽。
四、幼林撫育及管護
實施幼林撫育需要3年內進行4次,即第一年2次,于6月和 8月分別施加一次;第二年、第三年各1次,在每年6月和7月初各進行。
五、病蟲害防治
沙棘林發(fā)生病害的主要害蟲是沙棗毒蛾、介殼蟲等害蟲,這就要求在進行造林時采用混交樹種的種植方法、平茬及時進行更新等。進行防治時還要遵循的重要原則是“預防為主”、“營林措施為主”和 “生物防治、人工防治與藥劑防治相結合”的 原則。根據(jù)具體的情況進行及時的防治。
六、用途
枝葉茂密,根系發(fā)達,是良好的防風固沙及水土保持樹種,在園林中可植為綠籬笆,并兼有刺籬及果籬的效果。果富含維生素C,可供食用,并可藥用。
總之,抓好以上幾項營造 林技術措施,不但能提高沙棘造林的成活率,盡快成林,而且能早產(chǎn)、豐產(chǎn),取得顯著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賀強. 石質荒山沙棘造林技術及品種篩選[J]. 農業(yè)科技與信息,2011,02:30.
[2]葉彥輝,韓艷英. 不同造林技術措施對沙棘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J]. 中國農學通報,2012,13:121-125.
[3]祝海利. 內蒙古大興安嶺高寒地區(qū)大果沙棘栽培技術[J]. 內蒙古林業(yè),2013,05: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