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平
進入夏季雨水較多,溫度升高、濕度增大,各種雜草生長旺盛,容易造成果樹病蟲害的流行和泛濫。為了有效控制果樹病蟲害的發(fā)生,保證果品豐產(chǎn)豐收,應堅持綜合防治,治早治小的原則,在做好預測預報的基礎上把病蟲害控制在萌芽狀態(tài)。果樹主要病蟲害防治措施是:
一、蟲害
1.生活習性及發(fā)生特點
1.1桃小食心蟲:此蟲除危害蘋果外,還可危害梨、棗、山楂和桃等。
桃小危害蘋果,多從果實胴部或頂部蛀入,經(jīng)2天左右從蛀果孔流出透明的水珠狀果膠,不久干涸成白色蠟狀物。幼蟲蛀入后在皮下及果肉縱橫潛食,果面上凹凸不平成畸形,俗稱“猴頭果”。近成熟果實受害形不變,但蟲道中充滿蟲糞,俗稱“豆沙餡”。
桃小在我市每年發(fā)生1-2代,以老熟幼蟲在樹冠下半徑1m、深4-12cm土層中結(jié)繭越冬。來年6月中下旬為破繭出土盛期,此時透雨出土順利而整齊,干旱缺雨出土不齊,盛期推遲。出土后,在靠近樹干的土塊、雜草等縫隙處結(jié)夏繭化蛹。第一代卵盛期為6月下旬到7月中旬,多產(chǎn)在果實上,經(jīng)7-8天孵化出幼蟲。第二代卵盛期為8月中下旬。一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第二代幼蟲陸續(xù)脫果入土結(jié)繭越冬。桃小食心蟲成蟲晝伏夜出,0-2時活動最盛,對人工合成的桃小性誘劑有極強的趨性,可用于預測及防治。
1.2云斑天牛:核桃云斑天牛除為害核桃外還為害楊、柳、榆、蘋果等樹。成蟲啃食新梢嫩枝皮,幼蟲蛀食枝干韌皮部和木質(zhì)部,使受害樹干枯死,是核桃樹一種毀滅性害蟲。
此蟲2-3年一代,以幼蟲或成蟲在樹干內(nèi)越冬,5-6月出現(xiàn)成蟲,6月份較多。成蟲羽化后蛀孔脫出,啃食當年生核桃枝條嫩皮,補充營養(yǎng)一個月左右。6月下旬為交尾產(chǎn)卵盛期,卵多產(chǎn)于當?shù)?.5米左右范圍內(nèi)的20-30年生的樹干和大枝上。產(chǎn)卵時,雌蟲在樹皮上啃咬一刻槽,每一刻槽產(chǎn)卵一粒,卵期15天左右。幼蟲孵化后,為害槽內(nèi)皮層或邊材,逐漸蛀食皮下木質(zhì)部,蛀孔排出大量糞屑和褐色樹液。8月老熟幼蟲 在蛀道頂端做一蛹室化蛹,9月羽化為成蟲在蛹室越冬。當年幼蟲10月中旬在蟲道或蛹室內(nèi)越冬,為害期長達1.5-2年。受害樹木嚴重時,整株死亡,失去利用價值。
2. 防止方法
針對桃小食心蟲
2.1地面防治,在越冬幼蟲出土期(6月上旬)在樹盤上噴藥,隔10-15天再噴一次。施藥前除草松土,施藥后要耙平。噴藥范圍要超出樹冠外50cm.。常用藥劑有25%辛硫磷200-300倍液、對硫磷微膠囊劑300倍液,也可用亞農(nóng)呋喃丹等藥。
2.2樹上防治,消滅卵和初孵化幼蟲,應在孵化盛期幼蟲入果前進行噴布。常用藥劑有50%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桃小靈2000倍液,天掃利2000倍液、辛硫磷1500倍等。為了保護天敵,最好使用青蟲菌6號和滅幼脲3號500-1000倍液。
2.3用性誘劑誘殺成蟲。
針對云斑天牛
(1)捕捉成蟲,5-6月是成蟲發(fā)生盛期,力爭在成蟲交尾產(chǎn)卵前,組織人工在田間、樹圍捕捉消滅。成蟲具有趨光性和夜間活動特點,因此在成蟲發(fā)生期傍晚,可持燈在樹下捕殺成蟲。
(2)人工砸卵,6-8月,及時查卵,在其產(chǎn)卵痕明顯地方,用錘砸擊,殺死卵塊或小幼蟲。
(3)藥物防治,挖幼蟲,堵蟲道,4-5月從蟲孔注入敵敵畏50倍液,然后用黃泥堵塞蟲孔。
果實套袋以上蟲害均可以防治。
二、病害
1.癥狀及發(fā)病特點
1.1蘋果輪紋病。主要危害枝干和果實,引起樹勢衰弱,樹干枯死,果實腐爛。
枝干受害以皮孔為中心,產(chǎn)生紅褐色近圓形或不定形的硬質(zhì)病斑,中心隆起,病健交界處環(huán)列后病斑呈馬鞍狀,許多病斑相連后造成樹皮粗糙。果實受害后,以皮孔為中心成水漬狀褐色同心輪紋斑,中心表皮下可散生黑色粒點,條件適宜的情況下3-5天可使全果腐爛。
蘋果輪紋病菌在病枝、病果上越冬,借風再傳播侵染危害。枝干上的病菌是侵染果實的主要菌源。謝花后的幼果最易被侵染,一般在幼果期不發(fā)病,成熟期或貯藏期才發(fā)病。若果樹衰弱、管理粗放及幼果期多雨等,其枝干、果實很易發(fā)病。
1.2蘋果炭疽?。褐饕:麑?,也可浸染枝干和果胎。
癥狀及發(fā)病特點:果實發(fā)病后,病斑圓形、褐色、凹陷,腐爛部呈漏斗狀、味苦,斑上有同心輪紋排列的小黑點。病菌在病枝、小僵果、死果胎上越冬。借風雨或昆蟲傳播,可多次侵染,從幼果期到成熟期均可侵染,果實近期以后開始發(fā)病。高溫高濕、管理粗放、土壤粘重、地勢地洼、肥水不足的果園易發(fā)病。
1.3蘋果早期落葉?。褐饕ê稚卟?、圓斑病、灰斑病和輪斑病四種。發(fā)病后易引起大量早期落葉,削弱樹勢,影響花芽分化和來年產(chǎn)量。
癥狀及發(fā)病特點:葉片發(fā)病后,褐斑病的病斑暗褐色,邊緣不整齊,呈同心輪紋狀或針芒狀。圓斑病的病斑圓形,褐色,病健交界明顯,中央有一個小黑點?;野卟〉牟“邽閳A形,灰褐色至灰白色,斑上散生小黑點。輪斑病的病斑略呈圓形、較大、褐色,有明顯的深淺交錯的同心輪紋,多發(fā)生在葉片邊緣,潮濕時病斑背面產(chǎn)生黑色霉層。
病菌多在病葉上越冬,也可在被害枝、果上越冬。次年春季節(jié)風雨傳播,多次侵染。5-6月開始發(fā)病,7-8月為發(fā)病盛期,10月停止發(fā)展。降雨早而多的年份發(fā)病早而重,管理粗放,修剪不合理,樹勢衰弱等均利于發(fā)病。
2.防治方法
2.1加強栽培管理,增施有機肥與磷鉀肥,避免偏施氮肥。改善樹冠通風透光條件,控制結(jié)果量,合理修剪,中耕除草,雨季及時排水。果園周圍50米以內(nèi)不種植刺槐樹,提高樹體抗病力。
2.2減少菌源
(1)針對輪紋病菌,在休眠期刮除枝干上的病瘤(粗皮),清掃病果集中深埋,并于發(fā)芽前全樹噴35%輪紋鏟除劑100-200倍液等防效較好。
(2)針對蘋果炭疽,要結(jié)合冬剪剪掉病枯枝、病僵果和病果臺等,減少初染菌源。生長季節(jié)及時摘除病果,清除落果,減少再侵染菌源。
(3)針對蘋果早期落葉病,秋末冬初徹底清掃落葉和其它病殘體,并集中燒掉或深埋。
2.3藥劑防治、在果樹落花15天開始至8月上旬,每15-20天噴1次保護劑或內(nèi)吸性殺菌劑,以保護果實和枝干。幼果期可噴灑61%花麥特800-1000倍液或35%輪紋鏟除劑400倍液等,果實膨大后可噴施1:2:240倍波爾多液或50%輪炭比克1500-2000倍液。
2.4果實套袋可防治輪紋病,兼治其它害果病蟲。
2.5貯藏果的處理,采果后10天內(nèi),用仲丁胺100-200倍液浸果1-3分鐘,貯藏期間窖內(nèi)溫度控制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