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胡英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血透患者內瘺穿刺致血腫的原因、預防及護理對策。 方法:選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5例內瘺穿刺致血腫的血透患者,將其分為觀察組(40例)和對照組(35例),對照組采取預防治療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護理服務??偨Y分析兩組患者血腫形成原因,并比較兩組患者預防治療及護理效果。 結果: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7.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內瘺穿刺導致血透患者出現血腫與醫(yī)護人員的技術和責任心、患者自身等多因素有關,醫(yī)護人員應當提供合理的預防及護理措施,減少血腫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和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血透;內瘺穿刺;血腫;預防;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0-0177-01
維持性血透是提高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存時間的有效辦法之一,而對長期血透的患者來說,動靜脈內瘺是目前效果最好的血管通路,有血透患者的“生命線”之稱[1-2]。內瘺穿刺致血腫是影響血透患者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對內瘺穿刺致血腫實施有效的預防和護理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3]。本研究就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5例內瘺穿刺致血腫的血透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分析血透患者內瘺穿刺致血腫的原因、預防及護理對策,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5例內瘺穿刺致血腫的血透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33例,年齡48.2±7.7歲,血腫大小2mm×2mm至整個上肢不等。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40例,對照組3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血腫大小等方面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因分析 通過對所有患者過往內瘺穿刺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總結出內瘺穿刺致血腫的原因有:血透時使用內漏過早、醫(yī)護人員在穿刺時操作不規(guī)范、技術不到位、責任心缺乏、患者自身因素。按壓不當等。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結合病因對患者進行針對性預防,包括:①內漏使用時間合理,內漏形成初期血管壁較薄,管腔較細,特別是對于一些營養(yǎng)不良或伴有糖尿病、腎臟疾病的患者,過早使用內漏極易導致出血[4],需待內瘺完全成熟后再使用。②穿刺方法程序化,首次開瘺非常重要,應由具有豐富穿刺經驗的護士進行。③妥善固定膠布,內瘺穿刺成功后即使用膠布固定,直至治療結束,透析過程中若有膠布松脫需重新固定。④若血透過程中患者出現皮下血腫,應更換穿刺部位,并進行血腫消除處理。⑤患者局部出現腫脹時可采用冷敷來收縮毛細血管,減緩充血。⑥透析結束,拔針之后,使用特制紗布按壓穿刺點,按壓力度以止血且穿刺點上下兩端輕微搏動為宜。⑦透析結束24h后,選用50%硫酸鎂溶液濕熱敷幫助消除血腫。⑧醫(yī)護人員應具備高度的責任心,正確指導患者進行血液透析,告知患者注意事項。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根據患者狀況結合介于相應護理服務,包括:①患者血透過程中一旦有血腫出現應立即向主管醫(yī)生報告,觀察血腫及內漏通暢情況,遵醫(yī)囑減少肝素用量或使用魚精蛋白對抗肝素,必要時可肌注止血藥。②患者血透結束后出現血腫,在查明原因的情況下,對癥選擇治療方法。③抬高患肢,促進靜脈回流,有利于減輕局部腫脹。④醫(yī)護人員嚴格落實交班制度,對血透患者血腫情況和內漏是否通暢進行持續(xù)觀察,出現血腫則應查明原因,報告醫(yī)生;若內瘺出現閉塞需盡早再通。⑤每個血透患者責任到人,強化護士的責任心,追蹤隨訪患者血腫吸收情況,并進行護理指導。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兩組總有效率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經過預防和護理,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7.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1%,兩組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下表。
3.討論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依據半透膜原理將機體內的代謝廢物和其他有害物質通過擴散或對流的形式移出體外的一種血液凈化技術,血透對酸堿平衡和水、電解質紊亂具有良好的調節(jié)作用[5]。動靜脈內瘺是血液透析的重要手段,通過前臂遠端動脈與鄰近的靜脈縫合后形成的內瘺,動脈血進入靜脈,能為血液透析提供足夠多的血液,充分保障透析治療的順利進行。以動靜脈內瘺為永久性血管通路的維持型血液透析是目前臨床上提高慢性腎功能衰竭和尿毒癥患者生命最廣泛的一種替代療法,但是內瘺穿刺血腫的發(fā)生對內瘺的長期使用造成嚴重的影響,并且給患者帶來附加的痛苦。因此,明確內瘺穿刺致血腫的原因,并選擇有效的預防和護理措施十分必要。
本研究顯示,血透患者內瘺穿刺致血腫的原因非常多,通常與醫(yī)護人員的技術和責任心、患者自身等多種因素存在密切聯系。通過對患者提供合理的預防及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7.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1%,兩組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研究選用的預防及護理措施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另外,通過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調查,發(fā)現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綜上所述,醫(yī)護人員應結合內漏血腫產生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選擇預防及護理措施,提高血液透析的臨床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邢麗娟,江詠. 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穿刺方法進展[J]. 解放軍醫(yī)藥雜志,2013,07:107-108.
[2]溫振英,黃雪芳,練桂英,黃敬心,陳海英,申淑儀.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的狀況調查分析與維護[J]. 中國醫(yī)療沿,2013,15:100-101.
[3]陳付梅. 血液透析患者內瘺穿刺拔針后發(fā)生皮下血腫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2,14:42-43.
[4]董華飛.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成熟初期的觀察與護理[J]. 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2,02:225-226.
[5]羅子云. 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在尿毒癥患者中的應用對比[J]. 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17:3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