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麗 胡雪瑩 闕昭秀
【摘要】目的 探討急性腦卒中患者合并睡眠障礙的護理措施。 方法 回顧108例急性腦卒中病例,及時給予睡眠評估,對其中69例合并睡眠障礙患者在腦卒中傳統(tǒng)護理措施下,積極予睡眠障礙的護理干預。 結論 腦卒中合并睡眠障礙患者及早發(fā)現(xiàn)并予以護理干預對減輕患者癥狀,減少并發(fā)癥,提高生存質量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0-0144-02
以往研究顯示,急性腦卒中患者發(fā)生睡眠障礙的原因與急性腦卒中后患者腦部血液供應減少、腦組織異常釋放有興奮性的氨基酸及腦水腫壓迫睡眠中樞等有關(1)。睡眠障礙在急性腦卒中患者中發(fā)生的時間:入院時無意識障礙者多在入院一周內,有意識障礙患者多在清醒后3天內發(fā)生(2)。急性腦卒中患者因各種障礙容易產(chǎn)生軀體和心理不適,臨床上最常見的是導致睡眠障礙,直接影響患者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臨床表現(xiàn)為睡眠顛倒、全天睡眠增多或減少、有精神癥狀的睡眠---覺醒(3),還會使腦卒中的危險因素的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癥狀加重,甚至誘發(fā)腦梗死或腦出血的再發(fā)(4)。因此,對急性腦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礙進行積極的治療和護理,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質量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將探討急性腦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礙的相關護理知識,現(xiàn)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了2013.01-2013.12在我科住院治療的確診急性腦卒中患者108例,發(fā)生睡眠障礙共69例,占急性腦卒中的62%,與以往的報道相似。急性腦卒中患者入院3天內,采用SPIEGEL睡眠量表測定,通過對入睡時間、睡眠時間、夜醒次數(shù)、睡眠深度、做夢情況、醒后感覺6項內容進行測量,具體見下表:
針對以上病例進行評分,睡眠情況量表中≥12分為無睡眠障礙,不采取特殊措施;<12分者,在3-5天積極采取合適的治療及護理后,59例患者夜間睡眠能達到6小時,8例患者效果不明顯,2例患者未繼續(xù)治療。
護理措施:
1、 晚間護理:提供良好的睡眠環(huán)境,適宜的溫度,必要時提供單人病房,避免患者間的相互干擾,21:00熄滅病室燈光。保持皮膚清潔,溫水浸泡足部15分鐘,肢體置功能位,減輕肢體不適,留置導尿管患者開放尿管,無尿管者協(xié)助排空膀胱,關閉病室燈光。需要監(jiān)護的患者,控制儀器的音量。盡可能避免患者睡眠時間的治療。
2、 日間護理:不管患者夜間睡眠如何,早07:00叫醒患者,打開窗簾,保證室內光線充足,指導和協(xié)助患者洗漱、進食、如廁或使用便器,做好皮膚護理,幫助患者每2小時翻身一次,保持床單元和衣物的整潔,促進舒適。配合理療師理療,促進肢體功能恢復。中午可午睡30-60分鐘,避免白天睡眠過多。嗜睡患者可通過語言溝通、疼痛刺激等使患者清醒。
3、 心理護理:急性腦卒中患者常因偏癱致生活不能自理病情恢復較慢等問題,容易產(chǎn)生消極心理;護理人員要給予積極的心理支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病人有安全感;可以留家屬一人,鼓勵家人多于患者溝通,進行情感交流,對患者出現(xiàn)的肢體障礙或語言交流障礙,在情感上充分接納,消除患者消極情緒。清醒患者出現(xiàn)睡眠顛倒時,多與患者及家屬溝通,耐心指導,避免患者及家屬產(chǎn)生急躁情緒。
4、 藥物治療:苯二氮卓類藥物是目前使用最廣的的催眠藥,可縮短入睡時間、減少覺醒時間和次數(shù)、增加總睡眠時間,是安全性、耐受性較好的催眠藥(5),我們常使用中效類阿普唑侖0.4mg或0.8mg睡前口服。對煩躁不安患者使用定時苯巴比妥0.1肌肉注射。脫水劑需要按時使用,以減輕腦水腫。
5、 安全護理:腦卒中患者的安全護理尤為重要,患者在煩躁不安,意識不清情況下,容易發(fā)生墜床,非計劃拔管等,特別在夜間,患者入睡困難時,更容易煩躁;護理人員需要加強巡視,必要時需加約束帶固定,及時發(fā)現(xiàn)睡眠障礙患者,以保證患者安全。
小結
在日常對于急性腦卒中患者的護理中,把“睡眠障礙”作為患者潛在的并發(fā)癥,加強觀察,及時評估,及早發(fā)現(xiàn)睡眠障礙并給予積極的護理干預,對減輕患者癥狀,減少并發(fā)癥,提高生存質量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谷玉平,何曉燕,陳俊斌,詹潮勇.急性腦卒中并睡眠障礙120例臨床研究,吉林醫(yī)學2009.9.30.18:2062~2063
[2]趙萍,陳永順.腦卒中患者睡眠障礙及精神異常58例分析[J].現(xiàn)代康復,2000.4.4:539
[3]吳江.精神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380.
[4]游國雄.腦血管病與失眠和睡眠呼吸障礙.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1996,29:379~380.
[5]賈建平,陳生弟.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