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鵬
[摘 要] 花生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但長期的重茬種植和不合理使用農藥,使得病蟲害處于高發(fā)狀態(tài),合理的采用農業(yè)、生物防治,并輔以化學藥物防治能有效解訣花生生產中出現(xiàn)的病蟲害。取得優(yōu)質高產效果。
[關鍵詞] 花生 病蟲害 綜合防治
[中圖分類號] S4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5-0038-02
一、常見病害及防治措施
1.花生葉斑病
1.1發(fā)病特征:花生葉斑病始發(fā)與花期,到后期如遇多雨潮濕則達到重發(fā)程度。發(fā)病初期在葉片上形成黃褐色或鐵銹色針頭大小病斑,以后逐漸擴大,形成4~10毫米大小不等的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病斑,葉片正面病斑呈生灰色,背面褐色或淡褐色,周圍有黃色暈圈,后期形成灰色霉層。嚴重時病斑匯合成大斑塊,引起葉片干枯脫落,嚴重影響莢果飽滿度??稍斐?0%~40%成減產幅度。
1.2防治方法:(1)農業(yè)防治,可采取合理輪作改變寄主生長環(huán)境限制其生長繁殖,從而減輕病害。(2)柳樹葉、水廖、澤漆浸提取液防病也有一定效果。(3)化學防治:發(fā)病初期可用80%多菌靈每畝50克或43%戊唑醇每畝15毫升兌水30公斤或12.5%唏唑醇可濕性粉劑4000~5000倍液葉面噴灑,間隔10~15天連噴2~3遍。
2.莖腐病
2.1發(fā)病特征:苗期子葉黑褐色,干腐狀,后沿葉柄擴展到莖基部成黃褐色水浸狀病斑,最后成黑褐色腐爛,后期發(fā)病,先在莖基部或主側枝處生水浸狀病斑、黃褐色后為黑褐色,地上部萎蔫枯死。
2.2防治方法:莖腐病主要以種子帶菌為主,連作病重,早播病重,因此應實行合理輪作,種子貯藏前要充分曬干,播前要進行曬種、選種,不用霉變、質量差的種子,做好種子消毒,用50%多菌靈按種子量0.3%進行藥劑拌種。苗后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開花前再噴1次,或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噴淋莖部。
3.根腐病
3.1發(fā)病特征:莖基部水浸狀,黃褐色,植株較矮,葉片自下向上干枯,主側根變褐腐爛,后期只剩褐色干縮的主根。
3.2防治方法:合理輪作,嚴格選種、曬種,用種子量0.3%的50%多菌靈拌種,發(fā)病初期用50%的多菌靈1000倍液全田噴霧。
4.花生銹病
4.1發(fā)病特征:底葉最先開始發(fā)生,葉片產生黃色皰斑,周圍有很窄的黃色暈圈,表皮裂開后散出鐵銹色粉沫,嚴重時葉片發(fā)黃,干枯脫落。
4.2防治方法:發(fā)病初期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25%粉寧500倍液全田噴霧。
5.白絹病
5.1發(fā)病特征:花生受侵染后,初期呈褐色軟腐狀,根莖地上部分出現(xiàn)白色絹狀菌絲,并有油菜籽狀菌核,莖葉變黃,逐漸枯死,花生莢果出現(xiàn)腐爛。該病菌在高溫高濕條件下開始萌發(fā),侵染花生根、莖和莢果,沙質土壤、連續(xù)重茬、通風不好的地塊,連續(xù)陰雨天發(fā)生較重。
5.2防治方法:花生白絹病是一種土傳真菌性病害,該病在果莢膨大至成熟期癥狀才表現(xiàn)出來,發(fā)病后防治效果較差,因此,應采取農業(yè)綜合防治才會有好的效果。(1)選用抗病品種:目前高產抗病品種主要有豫花11、花育16、開農41等。(2)合理輪作:病株率多的地塊應實行輪作,一般實行2~3年輪作,重病地塊輪作3年以上,以花生與禾谷類作物輪作為宜。(3)深翻改土,加強田間管理:花生收獲前,清除病殘秧枝,收獲后深翻土地凍垡,減少田間越冬菌源,花生播種后加強田間管理,雨后及時排出地中積水。(4)化學防治:花生播種時每畝用五氯硝基苯1公斤對細濕土20公斤,施在播種溝內蓋種,花生結果期噴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撲海因1000倍液防治,病發(fā)期還可用三唑酮、根腐靈、硫菌靈等藥劑灌根,防止效果較明顯。
6.根結線蟲病
6.1發(fā)病特征:花生根結線蟲鉆入花生根部造成根液滲流,損耗養(yǎng)分,易引起次生病害。造成病株生長緩慢或萎黃不長,植株矮小,始花期葉片變黃瘦小,葉緣焦枯,提早脫落?;ㄐ∏议_花晚,結果少或不結果。
6.2防治方法:(1)加強檢疫,不從病區(qū)調種或引種。(2)輪作倒茬,與非寄主作物或不良寄主作物輪作2~3年。(3)增施腐熟有機肥。改善土壤結構。(4)利用冬季低溫凍垡可抑制根結線蟲的發(fā)生(5)生物防治:用淡紫擬青霉和厚垣孢子輪枝菌能明顯起到降低線蟲群體和消解其卵的作用。(6)藥劑防治:可選用10%克線磷、3%米樂爾、5%益舒寶等顆粒劑,每畝3~5公斤均勻撒施后耕翻入土。也可播前用2%的阿維菌素3000倍液噴溝或每畝施用48%毒死蜱200克,拌細土20千克,混勻直接施于溝底后播種。發(fā)病初期,用2%的阿維菌素3000倍液淋根。
二、花生常見蟲害及防治措施
1.蚜蟲
1.1危害特征:蚜蟲不僅吸食花生汁液,也是傳播病毒的主要媒介。蚜蟲主要為害花萼管、果針,使花生植株矮小,葉片卷縮,嚴重影響開花下針和結果。
1.2防治方法:防治花生蚜蟲必須立足早字,用10%吡蟲啉1500倍液或10%啶蟲脒20~30克兌水30公斤噴霧,或40%氰戊.氧化樂果每畝100毫升噴霧。
2.地老虎、蠐螬
2.1危害特征:地老虎和蠐螬是地下害蟲,不僅危害期長而且危害嚴重。常造成缺苗斷壟現(xiàn)象,是目前影響花生產量的最主要的蟲害。
2.2防治方法:因地下害蟲常在地下活動,隱蔽性強,防治困難,所以必須采取綜合防治的方法。
(1)農業(yè)防治:合理輪作,花生良好前茬是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避免重茬。秋季深翻:秋季深翻可將害蟲翻至地面,使其曝曬而死或被鳥雀啄食,減少蟲源。
(2)利用某些害蟲成蟲的趨光性,黑光燈頻振殺蟲燈誘殺金龜子、螻蛄,利用插柳枝、種蓖麻等也能誘殺地老虎、斜紋夜蛾等成蟲。
(3)藥劑防治:播前用種衣劑包衣,能有效的防止鼠害。整地時,每畝用10%毒死蜱顆粒劑2公斤,2~3均勻撒施于田面,翻入地下,1~3撒垡頭;也可將殺蟲劑拌入有機肥內做基肥一起施入。6月下旬和7月下旬在金龜子孵化盛期和幼齡期每畝用5﹪辛硫磷顆粒劑3~5公斤加細土250~300公斤撒在花生根際,淺鋤入土。也可用48%毒死蜱乳油每畝500~750毫升隨水灌入地下。
3.棉鈴蟲
3.1危害特征:棉鈴蟲以幼蟲從葉邊咬食葉片,危害嚴重地塊常常葉片被吃光,形成光桿,嚴重影響花生葉片光合作用,造成嚴重減產。
3.1防治方法:棉鈴蟲發(fā)生初期可用2.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每畝60毫升+2%的阿維菌素30毫升兌水30公斤噴霧,間隔3~5天重噴一次。
參考文獻
[1]周曉艷. 花生病蟲害防治技術[J]. 現(xiàn)代農村科技,2013,01:30.
[2]周澤華,程曉霞,王志強. 早春花生病蟲害的防治辦法[J]. 河南農業(yè),2013,21:29.
[3]孫忠義,董磊. 花生病蟲害防治技術[J]. 吉林農業(yè),2012,0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