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闖
計算機技術發(fā)展到今天,這門科學已經是一門可簡可繁,可易可難的學科。其內容非常繁雜,從硬件到軟件,從內部基本結構到界面可以看到的各種系統(tǒng)、應用軟件,如果要系統(tǒng)完整的學習,恐怕是一個普通人一生都難以完成的。在今天,就算是一位電腦方面的專家也只能說是在某一方面比較精通,而不可能做到軟、硬件兼顧,面面俱到,這對于我們的職業(yè)學生來說更是如此。職業(yè)學校的計算機教學重點應該放在培養(yǎng)技能,解決實際問題上。教學作為師生活動中的一種雙向活動,它是由“教”和“學”兩部分組成。一方面,教師通過言傳身授不斷向學生傳授知識,另一方面,學生不斷的接受和學習老師傳授的知識。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迅速發(fā)展的社會,而計算機作為這個行業(yè)必須要用到的一個載體,有著它相當重要的地位,這是一個離不開計算機的時代。中專學校計算機人才的培養(yǎng)成為中專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只有做好中專學校計算機教學,才能為社會和國家培養(yǎng)出專業(yè)的、應用性的計算機人才。因此,如何在學校中改進中專計算機教學,更多的培養(yǎng)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具備專業(yè)計算機技能的人才,成為當今社會中專教育的重要課題。本人根據自身的計算機教學經驗,談談自身的切身體會:
一、科學化分析設計課程比例。
在計算機教學中,教材的本身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因此要注意教材的選取,選取內容新、實用性強的教材。教師在上課時不能照本宣科,應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上課時不僅要給學生加進去最新的相關知識,還要剔除內容陳舊、實用性差,重復部分。另外,對教材上寫到的一些基本功能,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加入一些實際應用技巧,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目前我們國內中專院校開設的計算機課程大部分都是Windows辦公軟件的應用與操作,如:報表常用軟件Excel、文字處理軟件Word、PowerPoint幻燈片制作軟件、數(shù)據庫等,這些軟件都需要很強的應用能力和操作性,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理論知識與上機操作的合理搭配。不能光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從而忽略了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光學不練,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根本達不到我們的學習目的。另外,要合理安排上機的時間,時間不能過長也不能過短,要合理分配,這樣才能使這個效率最大化。要扎實的學習理論課程,以理論帶動實踐的學習,這樣才會把課程分配好。
二、要合理、科學的設計教學目標。
我們在設定教學目標的同時,除了要考慮課程本身的內容,還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要將教學目標與教學目的有機的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積極性。教學目標一方面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對教學活動產生結果的大膽預測。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要充分考慮到要以學生為中心,要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主要目的,以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為目標的最終結果。例如,在準備進行Excel數(shù)據篩選課程講授前的準備工作,我們教師可以先對學生做個學前測試,要求學生可以將成績表中的各科優(yōu)秀和較差的名單篩選出來??赡艽蠖鄶?shù)學生會用到以前掌握的Word知識去做,遵循老的方法和模式,但是最終結果是要靠人工的方法去鑒別各科成績,耗時又耗力,而通過Excel做,只需要簡單的幾步就可以做到。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讓學生帶著目標去學習,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科學安排教學設計,加強課堂的互動性。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在整個課堂時間里進行灌輸,而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老師的灌輸,學生的感受很大程度上被忽略。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被壓抑,而要擺脫這種情況,必須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進行改進。
(一)因材施教保證基礎知識的傳授。教師在講課之前,不僅僅要單純的備課,還要對學生進行深入的了解,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教學方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盡量使每個學生都能學到自己喜歡的知識。計算機操作是一門需要大量記憶的學科,因為幾乎每個軟件都有很多功能和結構各不相同的菜單,不易記憶,很容易引起混亂。因此,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根據軟件不同的功能特點編制教案,在上機操作時按照步驟進行演示,化繁為簡。
(二)理論教學要精講多練。現(xiàn)在的中專生在入學之前都具備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同時,現(xiàn)行的計算機教程也比較通俗易懂,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應該更加注重教學方法,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上。以Excel的學習為例,教師在理論課上只對學生難以理解的部分加以講解,如:單元格的引用、函數(shù)的運用等。除了進行理論講解之外,在上機課時還要進行詳細的演示,幫助學生學習。而對于電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可以留給學生自學,等以后上機讓學生自己來操作。
(三)引導為主,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就意味著我們要不斷的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的發(fā)展。所以在計算機教學中,我們還要訓練學生自學的能力。自學是今天社會的又一種生存方式,不會自學的人就意味著在未來社會中他將失去生存的權利。大而全的教學內容僅在授課時間很難完成,教師的作用是點撥要點,介紹基礎知識,更多的是引導學生學會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