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兒
我的兒子潘博個性開朗活潑,我們對他寄予了無限的厚望。為了不使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潘博6歲的時候我們就給他報了六七個學習班,而且每天晚上還在家中教他讀書寫字。我們希望他能把時間全部用在學習上,而不是玩上。
但是半年后,潘博就變了,失去了原本活潑開朗的個性,變得整日也不愛說話了,更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耍。那時我們還以為教育頗有成效,兒子不再淘氣,還為此沾沾自喜。
等他上了小學以后,他變得更加不合群了,也不愿意和我們多說一句話,每天放學回來就一個勁兒躲在自己的屋子里看書、畫畫。我們察覺到了兒子的反常,但想想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兒子的班主任給我打電話,她向我反映:“潘博是不是有點自閉了,在學校有時一天都不說一句話,還不和同學玩,喜歡獨來獨往。你們家長是不是平時在家對他管理得太嚴格了!應該多注意一下他的情緒,如果任由其發(fā)展,一定會對他身心造成很大影響?!?/p>
放下電話我的心情變得萬分沉重。于是我專門帶潘博去看了心理醫(yī)生,經過診斷,他的確有自閉的傾向。醫(yī)生向我們說:“孩子的成長有一定的規(guī)律,提前灌輸給孩子更多的知識不是說不好,但有時候就像是拔苗助長,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孩子還小,只能屈從父母,把這種不開心壓抑在心里,當這種反面情緒越積越多,孩子的心理就會變得不健康,就像人吃多了消化不良、堵在胃里一樣,學習消化不良,也會產生很嚴重的后果?!?/p>
醫(yī)生的話讓我們夫妻認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我們想兒子的健康最重要。其實造成孩子自閉,我們作為父母有相當大的一部分責任,因為我們望子成龍的心情太迫切了,反而忽略了孩子的健康發(fā)展。我們痛定思痛,決定讓兒子學習做一名蝸牛慢慢地爬,做自己喜歡的事,不再強迫。
從那以后,每天放學后,兒子只要完成了作業(yè)就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和小朋友踢足球、放風箏,周末我們一家三口去野外郊游,或者是去河邊釣魚、畫畫……半年后,兒子就變得比以前開朗多了,也愛笑了,身體也強壯了,還成了校足球隊的主力后衛(wèi)。
上高中以后,潘博有一段時間比較貪玩,成績一下子落了下來。我們從老師那里了解了情況,然后和他做過一次傾心交談。他說:“爸爸,我這段時間是貪玩了,但是請不要擔心,我一定會趕上了的,請允許我像只蝸牛一樣慢慢地爬。我保證這次期末考試一定考到班級的前幾名。但是請別干涉我的生活好嗎?”既然兒子已經做出了表態(tài),我也相信他一定會具備蝸牛那種精神,一點點進步。
果然,兒子從此非常自律,晚自習回到家后還堅持學習二個小時,每天都學到差不多晚上12點。不過,他的業(yè)余活動一個都不少,街舞和臺球、跑步……天天堅持。他說:“爸爸,我這叫學習和快樂相結合,一個都不能少?!蔽液苜澩瑑鹤拥挠^點,快樂和學習同樣重要。
考上大學那一年,兒子在寫給我們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感謝父母,更感謝你們的‘蝸牛教育,讓我在學習的道路上一點一點地向上爬,你們是最開明的父母,我一定會努力取得更大的榮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