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用更多的科技手段來彌補自身不足時,我們確實也在進化,一個重大問題就出現(xiàn)了:這樣的進化能否像生物進化那樣,把我們帶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The Atlantic 《大西洋月刊》 2014.03
任何一種動物進食后,不論吃了什么食物,總會變得更加安靜,昏昏欲睡,人類用過餐后也是一樣。饑餓讓動物變得敏感煩躁,這就是夫妻總是為去哪兒吃晚飯而吵架的原因。饑餓的這種情緒反應,迫使動物尋覓食物。然而,這只是一種最廣泛最基本的“吃=好,不吃=不好”的觀點。食物和情緒之間的具體關(guān)系,最終卻是錯綜復雜、相互矛盾的。
我們傾向于認為,“情緒性進食”是指一種特定的飲食和一種特定的情緒——通過吃甜食、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等不健康的食物來平復沮喪的心情。實際上,“情緒性進食”的定義更為廣泛,美國特拉華大學市場營銷學教授梅麗爾·加德納說:“我們?yōu)楦鞣N心情而吃,我們面對各種不同處境時也吃,而這些處境反過來關(guān)系到我們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