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給世界送去了一批與過去完全不同的華僑華人,被稱為“愛國華僑”的一代人如今已進入暮年,他們的子孫對于中國有著或許完全不同的感受。
與自己相比,老歸僑們覺得,這些年輕人已經(jīng)淡漠了中國認同的概念。
在印尼,每當中國羽毛球隊與印尼隊對陣的時候,老華僑們都會力挺中國隊,同一個家庭里的年輕人則為印尼隊助威。
曾在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工作的張從匯認為,導致這個情況的一個原因是,當?shù)卣诤荛L時間里“不允許他們學中文,不允許用中文名字,不能寫中文字,沒有中文招牌”,年輕人就認準印尼是自己的祖國。
2013年去印尼探親的張從匯發(fā)現(xiàn),“我弟弟、我妹妹、我哥哥的孩子,沒有這個(愛中國的)概念。”但受惠于家中長期說普通話,哥哥的兩個孩子還是過得不錯?!霸驹谟∧岽蚬べI不起房的,沒想到巴厘島的中國旅行團特別多,導游很賺錢,他們就到了巴厘島,此后兩個兄弟都買了房?!?/p>
在巴厘島,很多華裔導游盡管操著漢語,但是對中國的認識相當陌生?!八麄円嬖诋?shù)?,中國強大也好、富強也好,對他都沒有概念,關鍵是自己在印尼能找到一份好工作?!?/p>
另一位印尼歸僑郭億器回憶說,“在印尼,弟弟的孫女們和公婆交流時仍可勉強講普通話,但和同齡朋友交流時,印度尼西亞話已是她們的第一語言?!?/p>
郭億器說,盡管“三語學?!保ㄒ杂《饶嵛鱽喺Z、英語、華語授課)在印尼遍地設立,中文教育經(jīng)32年冷藏后今日再解凍,政府也宣布華人春節(jié)為公眾假日,全國休假,但“整個華人社會為適應32年間時勢之變遷,自身的結構也在不知不覺中變遷,華社以華語為主要溝通工具的年代也隨著一代代的傳遞,有些無情地逐漸遠離我們而去?!币虼?,如何推廣漢語,如何讓“新華僑”重新建立起與中國的關系,顯得尤為重要。摘自《瞭望東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