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自明
【摘要】語音的標準性決定了普通話水平測試的等級評定,測試等級是語音表達的體現(xiàn),在我國推廣普通話至普通話制定的測試標準方案的時期,不斷摸索和探究逐步改善的歷程。
【關鍵詞】普通話;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研究
一、語音表征與普通話水平測試的關系
語音表征與相應的測試等級是對普通話水平語言表征分析的重要標準。語音是外在的表現(xiàn)形式,在人際交流溝通,語音作為載體傳遞語義,普通話的語音標準規(guī)范化直接影響普通話水平的高低,因此,語音是否規(guī)范在普通話等級測試中占有重要組成部分。現(xiàn)在實行的普通話測試中,通過單音節(jié)和雙音節(jié)的詞匯朗讀和情境表達來評估普通話水平,全面地顯示了語音的標準型與普通話測試等級的密切聯(lián)系。普通話語音的標準性是由單方面的方言語音轉變?yōu)槠胀ㄔ捳Z音的遞進過程。漢語方言與普通話之間的語音存在明顯的差異,要達到普通話規(guī)范性的途徑就是找出兩者之間的互異性,同時兩者之間同是屬漢語語音的范疇,共通性的特征明顯。因此,在普通話測試中語音錯誤有限,在有限的范圍內,語音系統(tǒng)方面有兩大類失誤:一方面是漢語方言語音中不具備普通話語音的特征,另一方面普通話語音中不具備漢語方言的特征。在普通話語音學習中首要進行發(fā)音的練習,掌握漢語方言中不具備的語音,同時糾正方言語音中有、普通話語音中沒有的語音現(xiàn)象。加強語音方面的練習,在普通話的測試中可以避免語音錯誤的現(xiàn)象,這樣錯誤的語音特征表達直接影響了普通話水平的高低。
二、語文政策發(fā)展歷程
從本世紀初以來,一項重要的語文政策出臺——推廣國語和普通話。通過不斷地實踐,我們取得很可觀的成績。經(jīng)過近百年,尤其是近幾十年的努力,普通話已經(jīng)成為全國通用的語言,遍布各個地區(qū)和民族地區(qū)的人都掌握或基本掌握了普通話,普通話的普遍化,促使我國的語言生活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經(jīng)群眾反映,前半個世紀對國語沒有明確的界定,對推廣實施的工作缺乏周密的計劃,針對不同情況沒有相應的對策,只是為了社會的需求而實施,中國總是習慣把社會需求作為首要目標,在實踐中發(fā)展和完善,推廣這一語文政策也不例外,力求穩(wěn)扎穩(wěn)打。雖然在前半個世紀國語推廣缺乏實踐經(jīng)驗,但相關的計劃和方針還是有據(jù)可尋的,依據(jù)便是當下時期語文政策的相關規(guī)定,具體來講,語音大體是依據(jù)北京音系,大體詞匯運用都是以社會通用語言為參照,語法也同現(xiàn)在漢語的表達習慣語無異。針對不同情況沒有相應的對策的問題,近年來甚少提出具體的實施方案,在具體的實踐工作中,不同的情況還是有不同的對策,相關的對策可以參照《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中的論述。教育是當前的重中之重,相關的教育系統(tǒng)管理優(yōu)先于其它行業(yè);以地區(qū)相較,對北方地區(qū)的標準要求要高于南方地區(qū),雖說明確政策的制度規(guī)定依據(jù)相對缺失,但對政策的推廣還是有著關鍵的作用。在推廣提倡國語的過程中,社會需求不明確,對語言文化認知的不足,社會現(xiàn)實的阻礙等都是造成貧乏依據(jù)的原因。50年代后,由于我國硬實力的快速發(fā)展,社會需求膨脹,為了對普通話有科學性的定義,國家召開了重要會議,商討語言規(guī)劃的制定,同時有范圍有計劃地在全國開始推廣普通話,把普通話引領到學習的熱潮中。但在這一過程中只是單一地推行普通話的政策,研究和制訂普通話水平測試和等級標準方面仍存在缺失。
三、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的制定
“文化大革命”的結束迎來改革開放的開端,為了更好的與社會發(fā)展和需求相適應,從80年代初開始,語言文字的管理制度加強,同時語言文學界提出了相關普通話水平測試和等級標準的方案。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的劃分,多數(shù)分為三級或三級六等,少數(shù)分為四級、五級、六級。等級標準的內容一般是普通話口語,以語音為主,包括詞匯、語法,有的還包括語調和言語表達、言語流暢度。普通話水平的測試目的是為了按照普通話的等級標準給測試者評分定級,由此看出“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在普通話水平測試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位置。一名合格普通話測試員的測試能力,便能在參照性測試過程中得到良好體現(xiàn)。學習普通話存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在此階段語音特征都會與之相應,在普通話測試中測試員通過測試者的語音特征評判出普通話的等級與水平。
四、普通話水平測試的不足和相關對策
普通話水平測試體現(xiàn)的是語言運用能力,語言表達形式是否規(guī)范的評定同時也是對語音、詞匯、語法以及口語的綜合評判,語音標準是關鍵。從普通話水平測試實施后,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也積累了很多實踐經(jīng)驗。但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不全面的體制還需要時間的積累再進一步完善,在測試實踐中,也存在一些測試本身存在的問題。
(一)題型設定情景對話單一化。語言的整體性對使用方言人群顯得尤為重要,由整體到個別就是整體性思維的特點,連貫語言所傳達的感情才是大眾關注面,用方言和普通話的讀法不會影響對一篇文章的解讀,因此思維對整體意義的關注要高于個別的字音字形。普通話水平考查單、雙音節(jié)關乎個體,人們由于受到整體思維的影響,而無法準確把握個體字的發(fā)音,在測試中常反映出類似的問題,應試者對話朗讀效果好,而單、雙音節(jié)失誤率高,已超出了相應等級所容納的范圍。
(二)目前普通話水平測試員多是兼職人員,雖然有的測試員資歷深厚,但是也有些測試員對語言理解略有缺陷,由于各種原因,測試工作局限在雙休日完成,應試者與測試人員比例不平衡,在疲勞的情況下,更易出現(xiàn)失誤。測試員管理應該周全考慮制度性相關的措施,對沒有意愿參與培訓的測試人員和在測試中測試人員不當?shù)男袨榉绞讲扇∠鄳幚矸椒ǎy試員研究性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等等,只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地提高測試人員的專業(yè)素質。
結束語
普通話水平測試追根究底是一項復雜的語言測試工程,語言學術界還沒有形成科學的指導理論體系。在實踐的過程中,需要規(guī)范的問題涉及各方面,但普通話水平測試的目的和根本性問題是明確的。所以,當前普通話水平測試研究應該邁向管理的規(guī)范化和測試的現(xiàn)代化。
參考文獻:
[1]陳麗君.基于資源概念的旅游語言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
[2]姚喜雙.推普工作的重要抓手——談依法推進的普通話水平測試[J].語言文字應用,2010,03:26-34.
[3]劉利平.涼山彝族自治州普通話水平培訓測試現(xiàn)狀調查與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