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是嚴肅的,但政治背后的人和事,卻往往鮮活又生動。在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的口號下,依然有人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大吃大喝現(xiàn)象減少了不少,但表面文章也不少。有的地方用形式主義應對八項規(guī)定,有時浪費甚至還超過從前。
一中部縣級市的政府辦副主任舉例說,年前省委書記到該市視察,那是要“不折不扣”地落實中央規(guī)定的,不吃桌飯,一律吃自助餐。但不要以為吃自助就一定會節(jié)約,“真的未必”。自助餐安排在領導下榻的酒店內,接待方的安排是,自助餐的涼菜、熱菜不能少于50個,且省領導就餐的餐廳不能有其他客人用餐。單此一項,給餐廳經(jīng)營造成損失不說,也很浪費——幾個領導不可能吃完50個菜。這只是“八項規(guī)定”被“攻破”的冰山一角。事實上,各地使用“障眼法”來應對中央規(guī)定的做法屢見不鮮,如用礦泉水瓶裝茅臺酒,用文件袋裝中華煙,總之一句話,“民間的智慧是無窮的”。
如果說接待省委書記、市委書記“不敢怠慢”,那么沿海某省的普通公務接待,有什么必要吃兩百多元一位的自助呢?除了“省里有錢”的解釋外,另外的原因可能就是財務監(jiān)管不到位了。如果嚴格按照公務接待標準,沒哪個部門每頓飯的人均標準能超過200元,他們怎么去報賬一定大有“學問”。
一般來說,過完節(jié)后,紀委會總結共封存了多少輛公車,派出多少人在各要道明察暗訪有無發(fā)現(xiàn)公車私用。這樣的管理當然很有必要,但官員“借車”私用,給政府形象帶來很大負面影響,這一漏洞紀委如何去管理呢?如果要真正扭轉作風,不僅要加強內部監(jiān)督,還要從外部限權,如果手中沒有可以隨意支配的權力,他們哪有底氣隨便向別人開口借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