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西域探險、考察熱中,日本人并不是最早的,但反應(yīng)并不慢,而且更為瘋狂。其中,最臭名昭著的是僧人大谷光瑞組織的“大谷中亞探險隊”。大谷探險隊的組織者名叫大谷光瑞,家世顯赫,是日本凈土真宗西本愿寺第21代宗主大谷光尊的長子,于1903年繼任,成為第22代宗主。大谷光瑞與不少民國要人有交往,1913年,在孫中山推薦下,還當(dāng)上了剛成立不久的中華民國政府顧問。
1902年,大谷光瑞組織了第一支“中亞探險隊”,進入中國境內(nèi)“尋寶”。當(dāng)年8月,探險隊從倫敦出發(fā),取道俄國突厥斯坦,進入中國新疆境內(nèi)。他們每到一地,只要是古遺址,就要亂挖盜掘一通。1904年5月,他們攜帶盜得的大量中國文物回國。第一次的成功,令大谷光瑞很興奮。1908年日俄戰(zhàn)爭剛結(jié)束,大谷光瑞便組織了第二次探險。這時候,后來成為日本著名探險家的橘瑞超出場了。橘瑞超時年僅18歲,探險隊就由他和24歲的野村榮三郎一道率領(lǐng)。與斯坦因、斯文·赫定等西域探險家一樣,橘瑞超也有語言天賦,且品格堅強、沉著善變,這正是探險家所需要的。另一種說法是,大谷光瑞選派橘瑞超是想玩“美人計”。橘瑞超雖然是男人,但當(dāng)年長得很秀氣,外表像個女孩子,緊急關(guān)頭可以扮成“花姑娘”,用美色對付中國人。因為探險途中,極有可能遇到的就是強盜,男人都愛憐香惜玉,再兇殘的強盜看到楚楚可憐的“美人”,想來也會心軟的。但大谷光瑞的“美人計”最后并未派上用場,因為橘瑞超一路上都沒有碰到強盜,倒是因為路途兇險,這個“花姑娘”幾乎斃于沙漠。
大谷探險隊自稱是佛教探險,以尋找中亞佛教東漸的遺跡為主旨。實際上并不如此,見到什么遺跡都要挖、都要盜。他們跟在斯坦因、赫定這批歐洲探險家的屁股后“撿漏”,竟然也撿到了好東西。在后來的第二次探險活動,他們雇了由13頭牲口組成馱運商隊才將這些文物運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