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力軍 張建國
被人們視為藝術基礎的建筑藝術,是在人類社會中出現(xiàn)最早的藝術形態(tài),正是因為此現(xiàn)象,所以出現(xiàn)了人們對于建筑藝術的不同看法,比如黑格爾從橫向思維來說人類藝術的最高端是建筑,而叔本華認為人類藝術的最低端是從縱向思維來看建筑的。在這個世界上,把大自然看成最神圣的、最了不起的、最有價值的藝術作品,那么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最有成就的藝術就是建筑了。從建筑藝術的實質上來講,在人類社會中,建筑是一種為人民服務的建筑空間實體,它擁有很多特征,比如實用性、功能性、象征性和審美性等特性,是一種具有社會意義的實體空間,更好的詮釋出了時代性和民族性,雖然實用性是建筑的必要功能,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使得建筑的審美價值體現(xiàn)得越來越突出。在現(xiàn)在社會中,比如故宮建筑,雖然實用價值已經不大,但是審美效果越來越強烈,故宮里面所記載的歷史文化和詮釋的藝術審美價值,是人們社會實踐中最偉大的作品。
一、建筑藝術的概述
隨著人類社會實踐的發(fā)展,起先出現(xiàn)了建筑,然后在此基礎上出現(xiàn)了建筑藝術的相關解釋和內涵。人類結合自己的需求,在實踐的基礎上利用了建筑材料等建造了為自己所用的實體空間。建筑的豐富意義體現(xiàn)在當今社會的好多方面:第一,體現(xiàn)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和宗教祭祀和精神寄托之中;第二,作為實體空間的建筑是真實存在的,而不是憑空捏造和虛幻的空間;第三,建筑總是依據(jù)某種介質而存在的,并不會因為自身的結構而存在。在原始社會中,人們?yōu)榱藵M足人類社會生產需求和需要,能夠從事自給自足的生產,所以建立了人們最原始的生存空間。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一些建筑作品和結構中,已經完美的體現(xiàn)出了建筑藝術,也就是說,建筑和建筑藝術已經密不可分。對于建筑藝術來講,現(xiàn)如今的建筑作品與建筑藝術已經融入了更多的審美藝術因素,而不再是以前那種單純的實體空間,隨著建筑藝術的發(fā)展,建筑美表達得越來越突出,兩者相互協(xié)調,共同發(fā)展。
二、建筑審美的特殊方式
建筑審美要根據(jù)建筑自身的特征,通過感受建筑的藝術美和形式美,來深深地感受建筑美。建筑美需要人們在社會生產、生活實踐中,來體會這種建筑審美而達到的精神境界。建筑的形式美和功能美更能突出表現(xiàn)人的審美享受,感悟建筑的內涵以及從中獲取審美感覺。
(一)個性化體驗
不管是什么樣的裝飾、什么樣的特征、什么樣的建筑設計,建筑的功能性和形式性都要完美結合,協(xié)調統(tǒng)一,使得建筑更加具有審美價值。如果像繪畫大師那樣把建筑純粹的描繪出來,那只是虛無存在的,并不是真實意義上的空間,所以這里的個性化體驗有著特別的內涵和意義。
第一,實踐性。對于建筑空間的審美活動需要人們實地的去欣賞,需要人們切實履行實踐活動,個性化體驗的身體性表達出了一種實踐性,而不是一種純粹的觀賞活動。如果一個建筑設計者,不親身實踐感悟建筑空間,就不會出現(xiàn)特色的建筑研究作品。只上網(wǎng)搜索圖片看建筑,以及領悟書上的建筑模型,是不會感受建筑空間的偉大的。所以我們在建筑審美的認識中,要不斷地參加社會實踐去實地理解建筑空間。
第二,參與性。繪畫的圖形圖畫內容更能深刻的直接的影響他人,而建筑是形式性和功能性相互協(xié)調的一種實體空間,所以人們在領悟建筑美的時候,必須要參與建筑空間,感悟其審美效果。比如一些美術作品欣賞、音樂賞析、文學作品的賞析等,在作品中也能體會出審美,但這些都不是自己親身經歷的完整的參與。而建筑的審美。則是具有實體空間的特點,這樣更有利于人們更好地去領悟審美思想。
第三,社會性。建筑是一種社會化的藝術,建筑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都會天天見到各種各樣的建筑,而繪畫、音樂、文學等,都是根據(jù)自身的審美需要去看,去讀,去審,在社會生活中,一抬頭總會看見美麗的建筑形式,和完整的建筑功能,可是其他的藝術形式總是在需要的時候才會看見,比如博物館等。
(二)目的性體驗
在日常生活中,建筑是合乎人們審美藝術需要的,它的存在肯定是有一定的價值。一般建筑的目的性體驗首先是指向歸屬體驗或者居住生存體驗,人們居住的建筑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寄托和歸屬感,所以沒有更多的審美感覺,缺少了對精神方面的追求。我們把建筑當成了一種單純的居住空間,這些目的性的特點都會影響人們對建筑的審美。
三、建筑審美的影響因素
如果人們想獲得審美趣味,可以在建筑對象中進行享受。人們是否在建筑中擁有審美觀點,里面摻雜著很多不同的方面,人們若要從建筑中擁有審美享受,必須正確地理解詮釋這些不同的方面,這樣才會更好地詮釋建筑本身的審美特點。
(一)主流文化的審美傾向
主流文化的方向可以對藝術的審美起著引導作用。權利機構以及大人物來控制著主流文化的發(fā)展趨勢,雖然這種權力機構不是官方的,但是他們卻和權力階層的審美觀念是統(tǒng)一的,并且有著很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也叫正統(tǒng)派代表。例如,在農村,居民建筑要受到風水、舊思想的影響,這些都是正統(tǒng)派代表施加的額外壓力,所以這些以上的因素,使得建筑的構造和設計不利于人們擁有更好的審美效果,而面臨著正統(tǒng)派代表具有影響力的藝術審美統(tǒng)治。
(二)建筑功能的完備情況
建筑的特性是形式性、實用性和功能性,而人們會更傾向于實用性和功能性的建筑選擇。如果建筑的實用性和功能性不能被人們所感知,那么人們就不會喜歡這個建筑,就會感覺到這個建筑沒有什么審美價值。
(三)人的情感因素
人們的情感也會影響著人們對于建筑的審美效果。在當今社會經濟發(fā)展中,西安也出現(xiàn)了許多現(xiàn)代化建筑,但是這些建筑風格和西安的文化氣息并不協(xié)調,并沒有更好地體現(xiàn)出建筑的審美風格,這有可能是由于個人的情感因素所影響的。
四、結語
建筑藝術作為體現(xiàn)文化和時代的一面鏡子,能夠直接表達出社會的文化內涵以及審美價值,只有真實地了解到建筑審美的特殊方式和影響因素,才能創(chuàng)造出更好的建筑藝術作品,才能更深刻地了解人對建筑藝術的審美關系和文化內涵,進而使得這些建筑具有很高的審美認識價值和文化價值。
參考文獻:
[1] 鄧焱.建筑藝術論[ M] .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1.
[2] 汪國瑜. 建筑人類生息的環(huán)境藝術[ 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6.
[3] 樓慶西.建筑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9.
[4] 馬濤.外國建筑史[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3.
【張力軍 張建國,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