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的鄰居歐陽老師60歲退休,到今年已經(jīng)退休4年了。平日里,大伙經(jīng)常見到他在小區(qū)里和其他老年人一起練太極拳、唱歌、打牌??勺罱恢涝趺戳耍刻煸绯繗W陽老師都急匆匆地下樓去趕公交車,晚上下班的時候他才剛剛回來。這可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現(xiàn)象。
大伙一直覺得奇怪,直到上個周末,謎底終于揭開了。一輛嶄新的富康轎車停在樓下,歐陽老師興高采烈地向鄰居們介紹著新車。原來,他聽說新交通法規(guī)對駕駛員年齡限制放寬了,想想自己才64歲,又看到身邊的年輕人紛紛買車,便也有些心動,于是去駕校報了名。半年多的早出晚歸,功夫不負有心人,歐陽老師順利拿到了駕照,于是,拿出8萬元積蓄買來了樓下的新富康。
此后,經(jīng)??吹綒W陽老師開著車和老伴兒一起買菜、去公園或全家一起去郊游。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好令人羨慕。
我們經(jīng)常聽到老年人說自己年紀大了,什么也做不了了,什么都不如別人了等等。其實,這是一個心理誤區(qū)。按照科學的觀點,人的年齡可以分為“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生理年齡由大自然決定,代表這個人的生命活力。每個人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年一年地長大,一年一年地變老,這是一種不可抗拒的客觀現(xiàn)象,是自然規(guī)律,與人的主觀愿望和行為無關。
與不同的生理年齡階段相對應,人們會有一些不同的心理特點,比如幼兒期天真活潑;青少年期自我意識增強,心身飛躍突變,心理活動劇烈動蕩;進入老年期,心理活動趨向成熟穩(wěn)定、老成持重,心身功能的彈性降低,情感容易傾向憂郁、猜疑,等等,這些特點就構成了所謂的心理年齡,也就是指人的整體心理特征所表露的年齡特征。
心理年齡與實際的生理年齡并不一定是完全一致的,在很大程度上,心理年齡的大小,可以由我們自己掌握,而生理年齡的大小,決定了心理年齡的狀態(tài)。健康年輕的心態(tài),對延緩生理機能的衰退有著重要的作用。前文提到的歐陽老師,擁有一顆年輕的心態(tài),64歲學會了開車,繼而拓展了生活空間,豐富了生活內容,延緩了衰老的到來。
“心理年齡”實際上是一種象征的說法,因為心理年齡并不具備智力那樣的穩(wěn)定性,隨著人的不斷努力,它可以得到調整和優(yōu)化。那么,老年人如何才能讓自己的心態(tài)更為年輕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保持好奇心
過去的經(jīng)驗對我們非常重要,但任何事物總是會發(fā)展變化的,經(jīng)驗有的時候也會將我們引入歧途。
如今,很多老年人電腦不愿意使,手機不愿意打,自動取款機不愿意用……面對層出不窮的新事物充滿“不敢”和“敬畏”的恐懼,阻止了老年人從科技進步中享受到快樂、便捷等。因此,一定要對新鮮事物保持一份好奇,對新觀點、新方法、新事物采取觀察、探求、接納的心態(tài),只有經(jīng)常充滿新鮮感的生活,才不會讓人感到平淡乏味和無聊;只有經(jīng)常充滿新鮮感的生活,才會有趣味、有歡樂。
解放自我
在生活中,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都會對自己有一個逐漸清晰的認識,形成一種判斷。比如:我是一個樂觀的人,我擅長背誦,我數(shù)學不好,我喜歡吃甜食,我不擅長與人打交道,等等。這種自我判斷,一方面有助于我們在生活中揚長避短、少碰釘子、少走彎路,但另一方面也往往會形成一種思維定式,限制住我們的思想和行為,使我們變得僵化保守,不敢嘗試新鮮事物,無形中減少了許多生活樂趣。
因此,老年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放幾十年來形成的自我判斷,不要過多地限制自己,試著改變一些過去對自己所下的定義,打開那些“枷鎖”,嘗試做一個新的自己。
勇于嘗試
俗話說“天上不會掉餡餅”,想法再好,不付諸行動的話,永遠不會有滿意的結果。所以,當我們拋開了對自身的束縛,當我們對生活產(chǎn)生了好奇,我們就一定要去嘗試,去把想法變成行動。
心理學上有一句格言:“行動轉變性格,習慣積淀品質。”在筆者的工作中,經(jīng)常聽到老年人述說自己沒有愛好,生活乏味,整天無所事事。其實想一想,“愛好”是什么?愛好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會憑空產(chǎn)生、瞬間擁有,愛好恰恰是去嘗試做了某件事情后,逐漸發(fā)現(xiàn)、感受到其中的樂趣,繼而產(chǎn)生的。所以,應該嘗試那些以往生活中沒有想到或者沒有時間去做的事情。其實,愛好往往就在身邊,等待老年人去發(fā)現(xiàn)。
自信
國外醫(yī)學家曾研究發(fā)現(xiàn),在同樣嚴重程度的心臟病患者中,相信自己能夠康復的患者,其生存率要顯著高于那些認為自己重病不治的患者。所以,老年人在生活中要多看到自己的長處,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苛求完美,不沉湎于過去,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
小貼士:
作為子女,在老年人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盡量鼓勵、陪伴他們去嘗試新事物,豐富他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