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求是》的前身《紅旗》雜志在沙灘大院創(chuàng)辦,那時《紅旗》就顯示了特殊地位,總編輯甚至有的副總編輯都常列席中央書記處會議。“文革”期間不少高層意圖就是通過《紅旗》的社論和評論向外傳遞。
1987年,紅旗領導班子調整。1988年,中央做了兩個決定,一是撤銷書記處研究室,另一個是停辦《紅旗》并于當年7月1日創(chuàng)辦《求是》雜志。中央黨校主辦《求是》不到一年,1989年十三屆四中全會召開一個月以后,《求是》又改由中央主辦,恢復了黨中央機關刊的地位,并恢復了社論和評論。
《求是》雜志發(fā)表的包括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內的領導人文章,一半左右是主動約來的。向中央領導約稿一般都能得到支持,只有個別例外。據(jù)雜志原副總編輯蘇雙碧回憶,上世紀90年代時任副總理溫家寶在另外一本雜志發(fā)了一篇文章,《求是》雜志社覺得文章有理論見地,便向溫家寶約稿,希望在《求是》再發(fā)一次。但溫家寶沒有同意,還專門打電話到蘇雙碧家里解釋,認為只是一篇小文章,重復發(fā)兩次不好。編輯部于是約溫家寶再寫篇文章,幾個月之后溫家寶如約交稿。
除了黨和國家領導人,《求是》也會向一些省部級官員約稿。當然,省部級及以下官員的稿件大多是主動投稿的。各級黨政官員都愿意在《求是》發(fā)表文章,直接導致有些稿子要排很久才能發(fā)。省部級官員的稿件可能要拖兩三期才能發(fā),有些副省部級官員的稿件則可能要等上半年?!安簧兕I導發(fā)現(xiàn),在《求是》雜志發(fā)文對推動所分管的工作有好處?!鼻笫窍嚓P人士說。
鑒于《求是》雜志的政治影響,有的中央領導人也會為《求是》推薦稿件。如果中央相關領導看到一些地方領導的內部講話,覺得有價值,就會批示《求是》去約稿刊發(fā)。這種情況下,雜志社約稿都會非常順暢。
唯一婉拒過的是陳良宇。事情發(fā)生在2005年,雜志社按照中央領導意思通過上海市委辦公廳向陳良宇約稿時被謝絕。后來雜志社一位副總編輯致電上海市委宣傳部,指出約稿是落實中央領導同志的指示,陳良宇這才答應。
就發(fā)稿流程而言,求是編輯部對領導人稿件與其他稿件一樣,都實行四審制,首先是責任編輯,接下來是部主任、分管編委、值班編委、總編輯、社長逐次把關??偩庉嬅科寮家?,社長一般只看重點稿件。領導人的稿件,社長都必須要看,也會看得更仔細,最后清樣還要再送給領導人本人審定后刊發(fā)。
領導人的文章也可以修改,一般改得不多,大部分都是文字上的修改,或者是一些明顯疏漏。一般來說,領導人都很尊重雜志社編輯,將清樣送給他們后,都會同意編輯的改動,有的領導還會表示感謝。
領導人在《求是》發(fā)表文章也有稿費,與普通作者的稿酬標準一樣,目前求是雜志社的稿費分兩個檔次,普通稿件是每千字100元,重點稿件是每千字150元。雜志已經考慮要實行優(yōu)稿優(yōu)酬,不過在《求是》發(fā)稿的作者應該很少有人在意稿酬。
在《求是》發(fā)表的領導人文章特別是政治局常委的文章,肯定是排在雜志最前面“要聞要論”位置,如遇到同一期雜志發(fā)表兩位常委的文章,則以常委的排序確定稿件的排序。
十八大前,如果哪期《求是》要發(fā)表常委文章,新華社就要作為常委活動提前一天發(fā)消息通稿。十八大后,2013年1月1日習近平在《求是》發(fā)表文章的前一天,新華社發(fā)了消息通稿。但之后中央政治局常委在《求是》發(fā)表的文章,未見新華社有消息通稿。摘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