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東君
“癌癥村”這個名詞,中國人并不陌生,有人甚至能舉出幾個例子。但面對癌癥村,我們該怎么辦?一本獲得今年普利策獎的書《湯姆斯河:科學與救贖的故事》(下文稱《湯姆斯河》)給出了答案。
環(huán)球人物雜志記者通過電子郵件聯系上了該書作者丹?費根(下文稱費根),他一一回復了記者的問題,尤其是針對中國的環(huán)境,費根談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嚴謹而認真。他還幽默地用漢語拼音拼出了:ni hao,xie xie (你好,謝謝)。
一個小鎮(zhèn)的力量
湯姆斯河是美國新澤西州一個人口不到10萬的小鎮(zhèn),名字取自那條流經當地的湯姆斯河。小鎮(zhèn)原本寂寂無名,經濟凋敝,1953年,瑞士化工巨頭汽巴—嘉基在這里設了一家工廠,主要生產染料。在此之前,汽巴—嘉基已經搬過幾次家,基本上在哪兒都會成為一個不受歡迎的角色,因為它帶來的污染很嚴重。湯姆斯河的居民卻張開手臂歡迎了它。之后的很多年里,汽巴—嘉基都是當地最重要的雇主,最多時雇傭了1000多人,并且給的薪水很不錯。
1979年,當地居民琳達的兒子邁克爾出生了。3個月時,他就被診斷患有神經細胞瘤,醫(yī)生說,邁克爾能活到1歲的機率不到50%。但琳達沒有沉溺在悲傷里,她帶著邁克爾到費城兒童醫(yī)院等各大醫(yī)院求診。她發(fā)現,自己似乎在哪里都會遇到來自湯姆斯河的患病孩子。于是,琳達制作了一張地圖,標出患病孩子來自哪里,結果,湯姆斯河的患兒數量最為集中。琳達覺得有些不對勁,就向新澤西衛(wèi)生局表達了自己的擔心,但她得到的答案是“沒有問題”。
十幾年后,費城兒童醫(yī)院腫瘤病房的護士麗莎也發(fā)現了這個問題,而醫(yī)生們都表示:這只是一個巧合,不用擔心。碰巧,麗莎有個親戚在美國環(huán)境保護署的地方機構任職,那人得知此事后,反映給了聯邦政府的有毒物質和疾病登記署。該機構又聯系了新澤西衛(wèi)生局。后者這才表態(tài):會進行調查。
衛(wèi)生局做了初步的調查后得出結論:基于人口統(tǒng)計學,湯姆斯河的兒童患病率確實高得異常。但衛(wèi)生局不知道該拿這個結論怎么辦,他們也不想再做更深入的研究,因為那樣不僅花費昂貴,還會影響當地的旅游業(yè)等。因此,衛(wèi)生局試圖隱瞞真相。
但這一調查結論還是被爆了出來,并成為1996年轟動美國的大事件。一系列調查隨之開展,歷時5年,花費了1000多萬美元(1美元合6.2元人民幣)。最終,湯姆斯河的癌癥集群得到了確認。
汽巴—嘉基等企業(yè)離開了湯姆斯河,并于2001年與69個癌癥兒童家庭達成庭外和解,賠償額超過3000萬美元,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大庭外和解賠償。
如今,湯姆斯河環(huán)境污染問題已經徹底解決,尤其令人欣喜的是,邁克爾也戰(zhàn)勝了醫(yī)生的死亡判決——今年他已經35歲了。
既要有情懷,也要準確
作為一名記者,費根對湯姆斯河環(huán)境調查的關注持續(xù)了10多年。
費根1963年出生,上世紀90年代,他在《紐約日報》工作,“我開始做的是時政新聞,但做久了有些厭倦,就開始尋找新的挑戰(zhàn)。這時,報社一個報道環(huán)境新聞的職位空了出來,于是我把握時機,成為了一名環(huán)境記者?!辟M根告訴環(huán)球人物雜志記者。
“環(huán)境記者和其他記者沒什么不同,都要敢于盡可能地報道真相,公正、全面地呈現事實。在解釋一些復雜的科學問題,以及指出潛在的解決方法上,環(huán)境記者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對于自己的職業(yè),費根有著很客觀、理性的認識,既不夸大其作用,也沒有忽視自己應承擔的責任。
當時,費根寫了很多有關癌癥和環(huán)境問題的報道,他覺得,這一類報道對普通人來說很重要,但很少有地方或機構會就此問題進行科學調研。1996年,湯姆斯河的事震驚全國,費根去了那里,并陸續(xù)寫了一些報道。當那里的癌癥集群最終被確認后,費根更覺得這件事值得一寫。他想:“如果我有機會,一定要好好寫本關于湯姆斯河的書?!?/p>
2005年,機會來了。費根開始在紐約大學新聞系當副教授,并成為“科學、衛(wèi)生與環(huán)境報道項目”的負責人?!稖匪购印返膶懽饕脖凰嵘狭巳粘?。為了完整展現美國環(huán)保史上這一重要事件,他采訪了很多人,包括相關的化工企業(yè)高層和普通員工、政府官員、飽受污染之害的當地居民、醫(yī)生以及律師等,全面系統(tǒng)地記錄了這一段值得深思的歷史。
2013年,費根完成了這本書的寫作。有人稱《湯姆斯河》是“科學報道的新經典”,普利策獎評委評價這本書“很好地結合了調查報道和歷史研究”。該書的中文版也將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在今年內出版。
在費根看來,介紹“流行病學”的知識是一件很棒的事。他說,這個看似復雜的詞,描述的是一個簡單的事——了解疾病的分布,以及解釋這些分布。確定一個患病集群,首先要確定存在疾病高發(fā)現象,其次要確定導致疾病高發(fā)的原因?!傲餍胁W不能告訴你確定的原因,但是會告訴你什么是可能的原因。在湯姆斯河的案例里,流行病學家們就確認污染和當地兒童癌癥高發(fā),尤其是與女孩易得白血病存在關聯。”
這也正是《湯姆斯河》的一大特色,它不僅記錄了一個傷感又振奮人心的故事,而且普及了很多科學知識,如染料的歷史,癌癥研究的歷程,流行病學入門等。費根說:“生動地講述科學知識,既要懷有感情,也要準確?!?/p>
阻力主要來自地方官員
在《湯姆斯河》一書的最后,費根把目光投向了發(fā)展中國家?!皽匪购硬皇且粋€個案,而是一個普遍性問題。化工廠離開了美國的新澤西州,但他們跨過大洋轉移到波蘭、印度和中國等地,這些地方像湯姆斯河一樣渴望工業(yè)化,并且在某種程度上忽視了環(huán)境污染?!?/p>
2007年,費根到訪中國。在重慶,他見到了一些工人的孩子,他們和湯姆斯河的孩子一樣,飽受白血病或其他癌癥折磨。“中國正在犯美國曾犯過的錯誤。這是一個悲劇,現在人們對有毒化學品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止化學品危害公眾健康,理應知道的比當年多得多?!?/p>
不過,他也在中國看到了希望?!敖鉀Q問題的第一步永遠是認識到問題的存在。一些被污染困擾的民眾,以及中國政府都認識到了環(huán)境問題。目前阻力主要來自地方官員,他們太渴望經濟增長,以至不能勝任守護民眾健康的責任?!?/p>
“當環(huán)境保護和當地的經濟利益發(fā)生沖突時,應該怎么辦?”環(huán)球人物雜志記者問費根。他回答說:“保護公眾健康永遠是最重要的,政府永遠應該處在保護公眾的最前列。但現在的情況卻是,只有當地方官員受到普通民眾自下而上的壓力,以及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壓力時,污染問題才能得以解決?!辟M根尤其看重民眾的力量,他認為,這也是湯姆斯河污染最終得以解決的關鍵?!叭绻皇侨藗儧Q意保護自己的社區(qū),當地的真實情況可能就永遠被湮沒了?!?/p>
當然,人人都去巡邏,監(jiān)督環(huán)境狀況也不是一個最終的解決方法。“我們需要有效的環(huán)境監(jiān)管,這需要由公共機構強力推行;公開、透明以及有問責機制的社會環(huán)境是必備基礎?!?/p>
談到對中國的建議時,費根認為:“誠實地公開污染狀況很重要。政府要積極收集有關健康和污染的科學數據,然后向公眾和媒體公開?!?/p>
在采訪的最后,費根很認真地寫道:“在美國新聞界有一句話——陽光是最好的消毒劑。湯姆斯河的案例證明了這句話。我相信,這句話在中國也是正確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