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留白”是構成中國畫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中國山水畫用大量留白來體現(xiàn)上下左右的關系和架構空間,但留白不僅僅是空間結構問題,也體現(xiàn)了意境的問題。只有明白了什么是“白”,才能更深刻理解地中國山水畫的意境。
【關鍵詞】 留白;構圖;氣韻;節(jié)奏;意境
中國山水畫是人與自然情感交流的成果,中國人通過精深的筆墨技巧不僅描繪了中國的山川美景,而且體現(xiàn)了人與大自然親密和諧的關系,表達了天人合一的境界,當我們在欣賞歷代山水名畫時不僅可以看到大自然神秘美好的一面,同時也可以看到畫家所蘊藏的素養(yǎng)與才情。在傳統(tǒng)的中國山水畫技巧中,空白一直占據(jù)著極為重要的位置,并以其頑強的生命力不斷延續(xù)著中國繪畫的意境。
一、留白與構圖
中國畫用虛與實、主與賓、開與合、疏與密、藏與露等對立統(tǒng)一的法則來布置章法,這源自“知白守黑”之說。在畫面構圖中,“白”可以是天空、是流水、是浮云,是創(chuàng)作者可以想象到的任意景物,但不是畫家隨意去畫的,而是必須遵循一定法則、一定審美形式來創(chuàng)作的,只有這樣才會產生更好的藝術效果。中國畫的“留白”藝術是空靈,是深遠,是一種無形之形,更是布局的規(guī)則所需,留要留得自然,留得有章法,留得有生命感,從而給人以深遠的意境。善于“留白”,不僅是一種藝術創(chuàng)作的技巧, 更是一種美學文化修養(yǎng)。所以,藝術家要懂得處理空間表現(xiàn)的方法,在形象本質的基礎上去追求空白,用生活的真實去概括去創(chuàng)造抽象的空白意境,達到實中有虛、虛中有實、虛實相生的藝術效果。
宗白華在《美學與意境》中寫道:“中國畫繪一枝竹影,幾葉蘭草,縱不畫背景環(huán)境,而一片空間,宛然在目,風光日影,如繞前后。”這些空白,并非虛無,而是實有所指,如水面、天空、流云、陽光、煙霞,以至于周圍環(huán)境,只是沒有用筆墨畫出。所以留空白,是藝術的空間、構圖和情景塑造的需要??瞻字袩o或所留空白之大小與位置,決不能隨心所欲,而應當在構圖(結構)上苦心經營。元代畫家倪瓚的代表作《漁莊秋霽圖》描繪平遠山水的江南漁村秋景,在構圖上分為三段式,上端為遠景,三五座山巒緩緩地展開,遠景和近景墨色一致,并無近濃遠淡之分;中景是一些湖光,不著一筆,實為空白,權作渺闊平靜的湖面;下段為近景,坡丘上數(shù)棵高樹,參差錯落,枝葉疏朗,風姿綽約。整幅畫不見飛鳥,不見帆影,也不見人跡,如入空曠孤寂之境。這種上、中、下三段平遠構圖法,畫面枯淡幽遠,孤寂清簡,意表孤傲絕世之情。
二、 留白與氣韻
受哲理的影響,中國畫不僅要描繪出對象的外形,而且還要表現(xiàn)出藝術形象的生動性和真實性,也就是我們說的氣韻。氣韻的表現(xiàn)離不開構圖立意、筆墨技法,因此,它和其余五法是一個整體。早在南齊,謝赫把中國畫的品評歸納為“六法”,其中排第一位的就是“氣韻生動”。
首先,留白表現(xiàn)了空靈感,給觀賞者留下了想象空間。中國的山水畫,并不要求對一山一水寫實、模仿。表現(xiàn)朝暮、氣候更是畫的一種感覺、一種感悟。如果你的畫能夠在描繪自然景物的同時,使觀賞者聯(lián)想起某種特定的詩意、思想或情感,使人感受到那種感情即可。宗白華指出:“為了達到‘氣韻生動,達到對象的核心的真實,藝術家要發(fā)揮自己的藝術想象力?!痹诜秾挼膫魇烂嫛断叫新脠D》中,描繪了一支正在趕路的毛驢運輸隊伍穿行于深山溪水旁,整張畫面都有顏色,唯獨密林深處幾處房屋留出小面積的白,則讓人感覺到整個畫面不那么擁堵,做到實中有虛,給人一種靜謐透氣的感覺,由此演繹出了繪畫的主題,留白的運用更加突出強化了可游可居的繪畫目的。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說:“畫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游可居之為得。何者觀今山川,地占數(shù)百里,可游可居之處十無三四,而必取可居可游之品。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謂此佳處故也。故畫者當以此意造,而鑒者又當以此意窮之,此之謂不失其本意?!笨删涌捎蝿?chuàng)作的要求立足于精神層面而體現(xiàn)畫面之中。然而當繪畫作品中沒有留白時,雖說可以體現(xiàn)出一定的畫面意境,使人達到精神上的享受,但是沒有對畫面效果深層次的營造。
其次,留白在畫面上營造了節(jié)奏感?!翱瞻住笔侵袊嬛泻芴厥獾乃囆g處理方式。它既能使畫面達到起承轉合、婉轉回返的效應,又能使畫面的物象黑與白、白與白互相呼應,像音樂一樣有韻律,從而產生了強烈的節(jié)奏感,又像音樂中的歇拍,不但可以控制畫面中的節(jié)奏,而且可以“余音繚繞”。花鳥繪畫技法眾多,其中“三筆破鳳眼”為基本技法,指用筆的長短、粗細、墨的濃淡來控制整個畫面中“白”的位置。雖然此技法眾人都會使用,但想運用到位卻不那么輕松。若用筆過小,白就留大了,會造成畫面的空和散。特別是在那些筆墨少的花鳥畫中,尤其要講究“留白”在這方面的作用。
三、留白與意境
宗白華說:“藝術家創(chuàng)造的形象是‘實,引起我們的想象是‘虛,由形象產生的意象境界就是虛實的結合,一個藝術品,沒有欣賞者的想象力的活躍,是死的,沒有生命,一張畫可使你神游,神游就是‘虛?!敝袊嫿^不是純客觀地、機械地描摹自然,而以“心匠自得為高”(米芾語)。一幅好的山水畫,若僅止于對客觀對象的形似描繪,沒有意蘊,便無“神會”審美情趣和意境可言,山水畫中“留白”,就是為了創(chuàng)造一種筆墨所不能企及的意境。例如南宋畫家夏圭,構圖常常采用半邊,近景描繪詳盡,遠景則寥寥幾筆,整個畫面給人清曠、寂靜。由于風格獨特,被稱為“夏半邊”,在他的名作《溪山清遠圖中》描繪的是江南兩岸的景色,整幅畫面采用空闊的構圖,將寫實的村舍、漁舟、茅亭與遠處的群峰做一對比,營造了一幅清凈曠達的湖光山色畫面。畫面中的一塊空白可以包含無數(shù)的可能性,在畫面其他部分的提示下,它可以不畫水,而覺魚蝦游其中,筆簡意遠,表現(xiàn)出意境之美。從歷代山水名畫中留白的表現(xiàn)可以看出,繪畫的重點不光是再現(xiàn)山水本身形態(tài),還要運用巧妙的技法表達山水的韻味。在山水畫作中畫家融匯自己的主觀情思,抓住物象的本質特點進行“不似之似”的表現(xiàn),將山水的外在形態(tài)、山水之神韻與畫家的主觀情感得到了綜合體現(xiàn)。留白使欣賞者可以想象無窮,遐思不已,神采飛揚,神游于其中。
總之中國畫中的留白恰如其分地運用,不僅僅是為了配合主體,構建畫面獨特的形式美,畫幅中已容納了藝術家對蘊于萬事萬物之中的“道”的認識。那些在繪畫史上閃耀光彩的佳作,不僅傳達了畫中物象的情致,更賦予了物象之外的深意,也許這就是中國畫的神韻之所在了。
參考文獻:
[1]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沈陽文藝出版社,1987.
[2]宗白華.《美學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周積寅.《中國畫論輯要》,江蘇美術出版社,1985.
[4]俞劍華.《中國畫論類編》,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
【卞冬仙,鎮(zhèn)江高等職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