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彩霞
【摘要】印青的諸多聲樂作品中都體現著個人對集體的強烈傾訴性。即使是在表現一些宏大主題的題材上,作曲家也往往偏好選擇富于傾訴、更能引起人們內心共鳴的歌詞進行創(chuàng)作。無論是在《走進新時代》中,抑或《綠色的背影》,還是《在燦爛陽光下》等等,這些曲作既沒有一些政治作品中叫囂式、口號式的情緒表達,也沒有大的音程跳動和復雜的節(jié)奏,而是像輕輕訴說一樣,娓娓道來,使內心情感自然流露。
【關鍵詞】印青;音樂作品;傾訴性;主旋律;平民化
音樂作為人類情感的一種特殊表達形式,表達何種情感以及如何表達情感至關重要。印青的創(chuàng)作除了在題材、內容上貼近時代之外,更加注重表達情感,而他往往采用傾訴l生的方式去表達。
通過對印青的諸多聲樂作品進行分析,會發(fā)現在他的諸多作品中都體現著個人對集體的傾訴。即使是在表現一些宏大主題的題材上,作曲家也往往偏好選擇富于傾訴、更能引起人們內心共鳴的歌詞進行創(chuàng)作。這些歌詞常常使用第一人稱來描述,從“小我”出發(fā),從單個個體出發(fā),來傾訴個體對祖國、社會、人民等“大我”的真摯情感,或者是個體與個體的情感的直接交流。這種從個體出發(fā)的情感表達,一方面能夠將歌曲情感落實到一個具體情景下的人物,顯得真實而細膩;另一方面,這種真實而具體的情感反而能夠在大眾中引起共鳴,因為大眾正是由一個個的個體所構成。事實上,并沒有抽象的個體,也沒有抽象的集體,活生生的個體構成了活生生的集體。面向抽象個體或者抽象群體的創(chuàng)作只能是抽干了血肉情感的乏味口號。因此,一個很有意思的悖論是,越是指向具體個人的歌曲,越是具有廣泛的影響。
正如梁茂春所說:“‘歌頌已經不是歌曲的唯一職能了,抒發(fā)內心的真情實感成為歌曲創(chuàng)作的必要條件。這是新時期歌曲發(fā)展的一個質變,這個變化在歌曲發(fā)展上的轉折具有深刻意義,抒情歌曲的蓬勃發(fā)展成為這一特定時期的一種標志。”印青很敏銳地把握住了這一點。印青在談到《走進新時代》的歌曲創(chuàng)作時深有感觸地說:“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國家在變化,黨的執(zhí)政理念在進步,老百姓的思想觀念在更新,社會的平等意識強了,黨與群眾貼得更近了。我們歌頌黨的旋律還按慣常的思維只是宏大高亢嗎?我連夜寫第二稿,換了一種方式,親切的,流淌的,對親人傾訴般的。”
事實證明,印青的改變是正確的。這首歌曲創(chuàng)作于1997年8月。這是新中國歷史上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年,一方面當時黨的十五大即將召開,另一方面,當時恰逢香港回歸不久。兩件大事展示出來的都是中國人的自豪和昂揚,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以及對中國共產黨和黨的領導人的敬意和信賴。如何既能避免單調的矯揉造作,又能準確表達人們的心聲?印青采用了傾訴、深情又氣勢磅礴的旋律,明快又剛柔相濟的節(jié)奏,力圖用優(yōu)美樸實的音樂語言表達民眾的心聲。因此,盡管這首歌曲是主旋律歌曲,卻與作曲家本人以及全國人民的心境吻合,因此深受歡迎。
這首歌曲巧妙地擺脫了歌功頌德式的“假、大、空”,以簡潔質樸、個人訴說式的語言表達了一個“小我”對祖國、對黨、對社會和這個時代的自豪,因此這種旋律就從內心流淌出來了:“總想對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邁;總想對你傾訴,我對生活是多么熱愛……”
很明顯,這個“總想表白”、“總想傾訴”的人,就是一個“我”。在每一個人唱起這個歌曲時,這個“我”就是每一個人,也就是所有的人了;而在這“我”和“你”的對話關系中,你也成了單個的個體,兩者的關系如朋友般和諧、平等、親近。而實際上,這個“你”乃是我們“繼往開來的領路人”,是我們第三代領導集體。但這個“你”并不對我構成任何的壓力和壓迫,反而樂于與“我”促膝談心,傾聽我的傾訴??梢哉f這種歌詞極為準確地把握了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人民與領導人之間全新的平等而和諧的政治關系。因此這首歌的歌詞既熱情洋溢,又親切感人。這種細膩的情感表達也被作曲家印青牢牢抓住。在曲作中,既沒有一些政治作品中叫囂式、口號式的情緒表達,也沒有大的音程跳動和復雜的節(jié)奏。
而印青創(chuàng)作的歌曲《在燦爛陽光下》也可以說是一首充滿傾訴的佳作?!皬男敔攲ξ艺f,吃水不忘挖井人,歷經苦難才明白,跟著共產黨才有新中國……”在念完歌詞后我們就會發(fā)現,歌詞語言的韻律已經構成了旋律,如圖1:
而作曲家在語言韻律的抑揚頓挫基礎上化成節(jié)奏和音符高高低低的起伏,音樂就在講故事中鋪展開來。可以說這首歌是曲作者帶著感恩的心來創(chuàng)作的,前面的敘述部分采用的語氣就如同我們平時對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傾訴一樣娓娓道來。
印青曾說:“時代呼喚的是真誠與平等,所以不能矯揉造作地表現假崇高,而應運用傾訴的語言,表達平民化的情感?!庇∏嗾沁\用了傾訴性的音樂語言,唱出了這個時代中的一個個個體的情感,引起了中國人的強烈共鳴。
參考文獻
[1]梁茂春.中國當代音樂(1949-1989)[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
[2]江宛柳.印青:“旋律大師”的軍人情結[N].中國國防報,2009-03-03.
[3]文耀,裴佳.因為熱愛[N].解放軍報,200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