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麗萍
摘 要: “老”課文具有潛在的、豐富的語文教學“新”價值,這些“新”價值也是品味語文味的“源頭”,語文教師必須引起重視。這些“老”課文中的非重點語文往往存在豐富的語文味“新”價值,教師只有深入研究教材才會發(fā)現(xiàn)這些價值,對文本進行“新”的解讀,使語文教學日趨科學合理。
關鍵詞: “老”課文 “新”價值 非重點語段 “新”閱讀感受
在語文教學中,對于教學一些“久居”于語文教材中的“老”課文,一些教師也許認為無論文章內(nèi)容還是教學重難點都了如指掌,駕馭這樣的“老課”自然信心十足,游刃有余,忽視了對這些課文語文價值的“再挖掘”。借用蘇州市某年的中考作文題“熟悉的地方也有風景”,我認為“老”課文具有潛在的、豐富的語文教學“新”價值,這些“新”價值也是品味語文味的“源頭”,必須引起語文教師的重視。
一、換一個角度看“老”課文,挖掘非重點語段“新”價值。
《老山界》是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的一篇“老”課文,一些教師認為這篇文章的教學重點在于第23自然段“山腰露宿”。這個自然段的景物描寫寫法十分典型,通過觸覺、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寫景;比喻、對偶、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兼用,確實有可教之處。然而,從單元教學的角度看,《老山界》從人文性角度有著不可掩蓋的光芒,在翻越老山界過程中紅軍戰(zhàn)士勇于長征途中一切艱難險阻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無不從字里行間一一展現(xiàn)。
例如,《老山界》這篇“老”課文中一些非重點段落就有語文味的“新”價值。第15、16、17自然段僅僅是三個短句,即紅軍戰(zhàn)士的三句對話:“不要調(diào)隊呀!”“不要落后做烏龜呀!”“我們頂著天啦!”這三句話十分值得教師與學生深挖,讓學生體會這簡短的對話的深意:紅軍戰(zhàn)士輕松幽默地開著玩笑,就是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直接體現(xiàn);面對險境毫不退縮,勇往直前,就是紅軍戰(zhàn)士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的直接表現(xiàn);紅軍戰(zhàn)士們互相鼓勵,互相扶持,直接展現(xiàn)了紅軍隊伍是一支團結友愛的好部隊。學生在品味出這些的基礎上理解這些革命精神就不再是教師空洞的說教,而是真切的閱讀感受。
其實,仔細琢磨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老”課文的“新”價值往往潛藏不止一處,深挖文本下去才可見“寶藏”。還是以《老山界》為例,第21自然段:“就在這里睡覺?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可不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來寬,半夜里一個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頭又非常不平,睡一晚準會疼死人?!边@段心理描寫十分具體真實,展現(xiàn)了紅軍面對半夜露宿老山界狹窄陡峭山路的這一艱巨任務的思想斗爭過程?!熬驮谶@里睡覺?怎么行呢?”“路只有一尺來寬,半夜里一個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這幾句表明在這樣狹窄崎嶇的山路上睡覺,連吃苦耐勞的紅軍戰(zhàn)士也感到難以置信,難以接受,突出了環(huán)境的險惡?!暗@是沒有辦法的,只得裹一條毯子,橫著心躺下去?!庇蛇@句可見面對險境,紅軍戰(zhàn)士認為“這是沒有辦法的”,“沒有辦法”四個字充分展現(xiàn)紅軍戰(zhàn)士在面臨巨大心理矛盾時努力克服自身恐懼心理,誓死完成革命任務,有著嚴明的組織性和紀律性,這正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表現(xiàn)?!皺M著心躺下去”就是狠下心、下定決心、義無反顧、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的最好注解。這些很可能被教師忽視的非重點段落原來潛藏了這樣豐富的“潛臺詞”,如不挖掘體會,豈不是囫圇吞棗?
二、換一種思維讀“老”課文,尊重個體“新”閱讀感受。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讀者對于文本的閱讀感受都帶有鮮明個體性。各種個性化的閱讀感受是閱讀產(chǎn)生的最珍貴的精神財富,如被扼殺或忽視,語文教學就如行尸走肉。一個時代的文學作品,一定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一定時代的讀者理解作品也一定帶有某個時代特有的思維特征和思維方式。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很大程度是對學生最初的閱讀感受的尊重,語文教師可以將自己的閱讀感受和一些被公認的解讀觀點傳達給學生,沒有任何理由強加于學生。
以《老山界》第32自然段為例,“下山15里,也是很傾斜的。我們一口氣跑下去,跑得真快。路上有幾處景致很好,濃密的樹林里,銀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徹底。”這里景物描寫的作用,大多數(shù)“教參”和教師都認為下山的美景烘托了紅軍戰(zhàn)士即將戰(zhàn)勝翻越老山界這一艱巨任務的喜悅心情。從王國維先生所言“一切景語皆情語”來看,這樣的文本解讀應該是可以的。分析到此,有學生認為除了烘托喜悅心情外,這里的寫景還有其他原因。該生認為下山路上“銀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也為下文部隊養(yǎng)成用臉盆、飯盒子、茶缸煮東西吃的習慣在結構上作必要的鋪墊,使行文更自然。同時,這里寫景惜墨如金和露宿山腰濃墨重彩的描寫相呼應,詳略得當,為文章中心服務,下山路上最緊張困難的時刻已經(jīng)過去,一句點明喜悅心情就已足夠。這一閱讀感受是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得到的答案,從行文上來講也是合情合理的,這樣的個體“新”閱讀感受語文教師一定要尊重保護。
其實,不僅學生會產(chǎn)生“新”的閱讀感受,而且教師如果備課時深入研究教材就會發(fā)現(xiàn)文本“新”的解讀?!独仙浇纭返?1自然段,“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shù)矫總€縱隊每個人心中,饑餓、疲勞甚至受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難翻的老山界被我們這樣笨重的隊伍戰(zhàn)勝了。”一般“教參”認為,這里的“笨重”就是指紅軍部隊裝備落后。聯(lián)系《老山界》全文來看,紅軍部隊隊伍人數(shù)龐大,糧食缺乏且傷病員較多這些困難應該是紅軍部隊是翻越老山界顯得“笨重”的主要原因。可見,有經(jīng)驗的“老教師”如果單憑“教參”或“老經(jīng)驗”將備課流于淺表,就大錯特錯。在備課中只有用新的眼光審視文本,鉆研文本,才能不斷完善對文本的解讀。
教學經(jīng)驗是教師用時間和汗水換取的寶貴財富,怎樣用好“經(jīng)驗”,完善“經(jīng)驗”,更新“經(jīng)驗”,是每個教師應該重視的問題。每一次教學,都是一次解讀文本的新陳代謝,只有剔除某些陳舊的糟粕和瑕疵,注入更多新的科學合理的解讀,才能使語文教師擺脫“教參”的束縛,從真正意義上解讀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