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沁欣 張長生 彭智偉等
摘要采用文獻分析法對我國巖羊寄生蟲的相關研究進行總結,發(fā)現巖羊可感染的寄生蟲共42種。其中,線形動物門有尾感器綱的圓線目線蟲共有16種,無尾感器綱的毛尾目的線蟲共有2種,共18種寄生蟲,占感染總數的42.86%;扁形動物門吸蟲綱的復殖目有9種,絳蟲綱的圓葉目有5種,共14種寄生蟲,占感染總數的33.33%。蠕蟲(線蟲、吸蟲、絳蟲)共計32種,占感染總數的76.19%;原生動物門孢子蟲綱中的真球蟲目有6種,鞭毛蟲綱阿米巴目有1種,共7種寄生蟲,占感染總數的16.67%;節(jié)肢動物門昆蟲綱中的虱目、雙翅目、蚤目各有1種,共3種寄生蟲,占感染總數的7.12%。巖羊感染的寄生蟲以蠕蟲為主。
關鍵詞巖羊;寄生蟲;研究現狀
中圖分類號S8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23-07785-03
基金項目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DL13EA01);東北林業(yè)大學大學生創(chuàng)新訓練項目(201410225169); 國家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
作者簡介史沁欣(1993- ),女,遼寧丹東人,本科生,專業(yè):動物醫(yī)學。*通訊作者,劉振生,教授,從事野生動物行為學研究;*通訊作者,侯志軍,副教授,從事野生動物寄生蟲學研究。
收稿日期20140710巖羊(Psuedois nayaur),又名青羊、藍羊、石羊,隸屬偶蹄目、牛科、羊亞科、巖羊屬,分布于西藏、青海、新疆、甘肅、四川、寧夏和內蒙古等西部地區(qū)。巖羊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動物生存委員會(IUCN/SSC)收錄為低危物種,在我國被列為國家二級物種[1]。
隨著人類對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不斷重視和研究的不斷深入,野生動物寄生蟲病也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關注[2]。巖羊作為一種典型的野生反芻動物,其可以感染多種寄生蟲。筆者采用文獻分析法對我國巖羊寄生蟲的相關研究進行總結。
1材料與方法
收集公開發(fā)表的記錄巖羊感染寄生蟲情況的研究論文,按照寄生蟲學的分類標準,分析巖羊感染寄生蟲的種類,并進行分析總結。
2結果與分析
據報道,巖羊共感染42種寄生蟲,分布于線形動物門、扁形動物門、節(jié)肢動物門原生動物門等4門中。
由可知,其中,線形動物門(Nematoda)有尾感器綱(Secernentia)的圓線目(Strongylata)線蟲共有16種,無尾感器綱(Adenophorea)的毛尾目(Trichurata)的線蟲共有2種,共18種寄生蟲,占感染總數的42.86%;扁形動物門( Platyhelminthes)吸蟲綱(Trematoda)的復殖目(Digenea)有9種,絳蟲綱(Cestoidea)的圓葉目(Cylophyllidea)有5種,共14種寄生蟲,占感染總數的33.33%;蠕蟲(線蟲、吸蟲、絳蟲)共32種,占感染總數的76.19%。 原生動物門(Protozoa)中孢子蟲綱(Sporozoa)中的真球蟲目(Eucoccida)有6種,鞭毛蟲綱(Mastigophora)阿米巴目(Amoebida)有1種,共7種寄生蟲,占感染總數的16.67%;節(jié)肢動物門(Arthropoda)昆蟲綱(Insecta)中的虱目(Phthiraptera)、雙翅目(Diptera)以及蚤目(Siphonaptera)各有1種,共3種寄生蟲,占感染總數的7.12%。
3討論
通過此次調查發(fā)現野生巖羊感染寄生蟲種類要多于動物園內人工飼養(yǎng)巖羊。這可能與動物園巖羊居住環(huán)境與野生巖羊相比相對單一以及動物園內對巖羊寄生蟲病采取的藥物預防有關。
不同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影響著動物區(qū)系的分布。寄生蟲除本身受地理氣候的直接影響外,地理氣候還通過影響宿主來間接影響寄生蟲的分布。吳寶山等[4]報道巖羊寄生蟲種類和地理分布與巖羊一致,并與當地的自然環(huán)境相適應[4]。野生巖羊主要分布于我國西部地區(qū),由于西部特殊的氣候條件和巖羊喜居于高山的習性,決定了野生巖羊感染的寄生蟲以土源性的線蟲(圓線目、毛尾目)和以陸生動物為中間宿主的絳蟲(圓葉目的裸頭科和帶科)為主。此次調查發(fā)現巖羊感染需要水生動物作為中間宿主的寄生蟲主要發(fā)現在城市動物園內(復殖目),這可能與遷地保護巖羊后其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改變有關。
我國巖羊感染寄生蟲名錄
42卷23期史沁欣等我國巖羊寄生蟲研究現狀劉繼榮等[21]2004年對綿羊體內優(yōu)勢蟲種毛圓科線蟲的蟲卵和幼蟲進行不同溫度下發(fā)育情況的觀察,發(fā)現無論是蟲卵還是幼蟲都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可能是該病普遍流行的原因。家養(yǎng)反芻動物毛圓科的線蟲主要寄生于宿主小腸與胃內,主要引發(fā)小腸以及胃的一系列疾病。其中,毛圓科的捻轉血矛線蟲致病力最強。巖羊感染毛圓科線蟲的現象也非常普遍,雖然目前還不能確定毛圓科線蟲對野生巖羊的致病性,但與其他家養(yǎng)反芻動物感染毛圓線蟲的致病性相類似。
筆者發(fā)現巖羊感染的寄生蟲以容易分離的蠕蟲為主,與其他同域分布的家養(yǎng)反芻動物相比巖羊發(fā)現的寄生蟲種類較少,這可能與目前對巖羊寄生蟲的研究相對較少有關。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在寄生蟲研究中的應用,將傳統(tǒng)的形態(tài)學鑒定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相結合,必將推動巖羊寄生蟲學研究的快速發(fā)展,感染野生巖羊的其他寄生蟲將會不斷被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