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文化全球化和影視文化充分發(fā)展的大背景下,中國當代文學的發(fā)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一度讓國人非常振奮,也讓外國人開始重新審視中國的當代文學,開始重新認識中國的當代作家。中國的當代文學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面臨的究竟是機遇還是挑戰(zhàn)應該實現(xiàn)什么樣的蛻變才能“走出去”、“走下去”。本文以莫言獲獎為例,分析了中國的當代文學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面臨的究竟是機遇還是挑戰(zhàn)應該實現(xiàn)什么樣的蛻變才能“走出去”、“走下去”。
關鍵詞:中國當代文學;跨文化傳播;莫言;文化全球化
作者簡介:楊紅玲(1966.5-),女,漢族,陜西大荔人,西北大學2011級在職研究生班,專業(yè)方向:現(xiàn)當代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23-0-01
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讓國人振奮,也讓更多的外國人開始重新審視中國的當代文學,開始重新認識中國的當代作家;同時這也引起人們的深思:和莫言實力水平相當?shù)淖骷也环ζ淙?,可是他們在國外的影響力卻不盡相同,這其中的緣由何在。中國的當代文學在全球化的語境下,應該實現(xiàn)什么的蛻變才能真正地“走出去”、“走下去”;應該如何實現(xiàn)自身的發(fā)展,走出國門,受到世界的認可。因此本文試圖以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為例,來探討莫言獲獎對當代文學發(fā)展的啟示。
一、中國的當代文學應該具備成功的要素
1、充滿普適價值的文學形象
很多人認為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應該充滿普適價值的文學形象。一部作品受到人們廣泛歡迎的重要因素就在于里面充滿了人類的普適的、共同的情感,比如親情、鄉(xiāng)土情、愛情、友情、堅守、博愛、善、平等這些品質,這樣的作品才能喚起人們內心深藏的情感,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這種普適價值是不分國界的,當它處于另外一種文化圈的時候,因為它有能夠引起人們情感共振的這種價值元素,所以它就能夠超越文化、超越地區(qū),引起全人類的情感共鳴,受到全人類的歡迎。
莫言的成名小說《紅高粱家族》,有人指稱它充滿了血腥與殺戮,這是因為他們只是看到了其中的一些表象,比如其中就有羅漢大爺被日本鬼子活活剝皮的慘景。如果能夠深入文本,透過血腥與殺戮,我們審視到的不再是羅漢大爺被剝皮的慘不忍睹的場景,而是作者莫言想要傳遞給讀者的一種大愛:我們的民族要想重新煥發(fā)出活力,就必須注入一種新鮮的血液,一種民間充滿活力的、充滿精神的血液,而這正是這片紅高粱熱土上所具有的。當然,莫言的高密的熱土上,不僅有著人類的普適情感,更有著東北地區(qū)的民族特色。
2、濃郁的地域風情
姑且不說張藝謀的電影《紅高粱》帶給人們強烈感官色彩的視覺沖擊,就是莫言的同名小說《紅高粱》,里面那濃郁的高密東北鄉(xiāng)的地域風情、那背離傳統(tǒng)的革命傳奇小說里塑造的高大全的完美英雄形象而創(chuàng)造的充滿活力、野性與戰(zhàn)斗力的余占鰲的民間傳奇英雄形象,那對“紅色”的癡狂與沉醉,都使得這部作品大放異彩,其中充滿了濃郁的中國味和強烈的地域文化特色,而這也正是這部作品在其他的抗日題材的小說作品當中脫穎而出的關鍵所在。
3、民族精神
在跨文化傳播當中,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當中蘊含著的民族精神才是最重要的品質。我們知道,只有民族的,才可能是世界的。但是不同于地域特色,民族精神這種基因它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蘊含在作品的內里,一般的讀者或是譯者很難讀到作品的深層次,這樣譯者在翻譯的過程當中,就很有可能失掉其中最重要的東西—民族魂,而缺乏這種精神的作品又是很難獲得世界人們的認可和歡迎的,這也就是中國的很多優(yōu)秀作家的優(yōu)秀作品在國內享有盛譽,在國際上卻不能與世界優(yōu)秀文學一較高下的原因所在。
二、中國當代文學的“走出去”
“走出去”是指中國當代文學的跨文化傳播。在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中國文學的譯入與譯出是一種極其不對等的關系。這一“文學輸出逆差”值得中國的當代作家們的深思。而莫言的獲獎恰恰發(fā)生在這樣一個最為關鍵的時刻,中國的經濟、文化的實力都在不斷地增強,中國也越來越多地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莫言獲獎這一事實向世界人民證實,中國也有很多世界一流的作家,中國也能有讓世界人關注并稱贊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莫言獲獎的這一契機,讓更多的外國人開始關注中國的文學與文化。
三、 中國當代文學的“走下去”
“走下去”,即讓主流文學、嚴肅文學走進普通大眾的視野,為后者欣然閱讀、接受,并由此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很多普通讀者以前都沒有聽說過莫言的名字,對莫言的作品當然就更是不了解了。但是,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便成為溝通精英文學與大眾文學的一個良好的契機。諾貝爾文學獎在國人的心目中是一個渴望了很多年的夢,既然夢已實現(xiàn),人們總是會去讀一下莫言的作品的,這從2012年10月莫言獲獎后,其作品的暢銷便可以看出來。
當然,要實現(xiàn)中國當代文學的跨文化傳播,就應該把“走出去”與“走下去”緊密地結合起來。中國當代文學只有真正的“走下去”,才能實現(xiàn)“走出去”的宏偉目標。在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過程當中,我們一定要堅守住文學價值這一底線。
參考文獻:
[1]孫桂榮,《莫言獲獎與中國文學的“走出去”、“走下去”》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J〕《出版發(fā)行研究》,2012(11)
[2]邵璐,《莫言小說英譯研究》香港理工大學,〔J〕《中國比較文學》,2011(1)
[3]王建寧,《例談中國文學走不出國門的關鍵問題》〔J〕 《文學教育》2011(8)
[4]陶怡心,《諾貝爾文學獎與中國作家之希望》〔J〕麗水師專學報,19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