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
1917年8月,當?shù)谝淮问澜绱髴?zhàn)接近尾聲之際,中國的北洋政府宣布放棄中立,加入英、法為首的協(xié)約國一方,對德國和奧匈帝國宣戰(zhàn)。同年11月,同屬協(xié)約國的俄國爆發(fā)十月革命。宣布退出戰(zhàn)爭。1918年,以英、法、美、日為首的協(xié)約國,決定組織14國干涉軍,出兵俄國。北洋政府也應邀派出海陸軍前往海參崴,參加協(xié)約國對俄國的軍事干涉行動。
中國在宣布參戰(zhàn)后,成立了專門負責參戰(zhàn)事務的參戰(zhàn)處,由國務總理段祺瑞親自兼任參戰(zhàn)處督辦。此次出兵海參崴,中國派出了一個團的陸軍部隊,是從邊防軍中紀律最好的魏宗瀚師挑選的,團長為宋煥章。
派往海參崴的海軍戰(zhàn)艦,則是當時北洋政府兩艘最大、最好的軍艦之一——“海容”號巡洋艦。
1918年4月9日,“海容”艦由艦長林建章指揮,從上海起航,于17日抵達海參崴。
“海容”艦抵達海參崴后,在港口中心碼頭拋錨。中國駐海參崴總領事和中華總商會派員登艦,對祖國軍艦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當時,海參崴港內(nèi)沒有俄艦,停泊的都是英國、美國、日本的軍艦,整個港口被聯(lián)軍占領?!昂H荨迸灥诌_后,林建章即前往拜會各協(xié)約國海軍司令,進行聯(lián)絡。
海參崴原是中國領土,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被沙俄搶占,改名符拉迪沃斯托克。俄國于1862年將海參崴改建為軍港,可以停泊多艘萬噸以上的巨輪。
“海容”艦到達時,海參崴基本處于無政府狀態(tài),街上只有很少的俄國警察站崗。為了維護治安,協(xié)約國駐軍設立了治安指揮部,由一名美國陸軍少校負責,各國軍艦每天輪流派出12名水兵組成巡邏隊,與白俄警察共同維持治安。
“海容”艦官兵除參加聯(lián)合行動外,還積極與當?shù)氐挠嘘P中國機構配合,保護華僑利益,受到他們的稱贊。
不久,各國陸軍也陸續(xù)開進俄遠東地區(qū)。距離俄國較近的日本,企圖長期占領俄西伯利亞地區(qū),派軍最多,有幾個師團。于是,各國公推日本的大谷大將為聯(lián)軍總司令,統(tǒng)一指揮各國駐軍,其司令部設在海參崴商業(yè)學校內(nèi)。
“海容”艦在俄國駐防期間,沒有參加戰(zhàn)斗,甚至連航行也幾乎沒有,絕大多數(shù)時間都一動不動地停泊在港內(nèi)。時間一長,艦底吸附了許多貝類,必須及時進行清理。
于是,海軍總司令部于1919年5月,下令調(diào)“海容”艦回國,進塢勘底。同時,命“海容”號的姊妹艦——“海籌”號巡洋艦,赴海參崴換防。
“?;I”艦在海參崴駐防僅僅幾個月,就因鍋爐滲漏,無法過冬,需回國維修。于是,海軍總司令部將其調(diào)回廈門,派“海容”艦前往接替。
10月20日,“海容”艦搭載著東北江防所需的軍械和40名官兵,從上海啟程,再次前往海參崴,并在那里度過了又一個寒冬。
由于戰(zhàn)事逐漸結束,各國開始從海參崴陸續(xù)撤軍。1920年6月,林建章奉命取消節(jié)制陸軍字樣,仍以代將處名義駐守海參崴,不久又撤銷岸上辦公處,移駐“海容”艦。
是年10月,北洋政府正式撤銷海參崴代將處,但命“海容”艦暫時留駐海參崴保護僑商。不久,海軍改派“永健”號炮艦赴海參崴,接替“海容”艦執(zhí)行護僑任務。
“海容”艦于1920年11月返回上海,結束了歷時兩年多的海外駐扎。
(摘自《文史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