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道榮
朋友聚會,話題不知不覺,又扯到了孩子身上。我們這個年齡,有的孩子還在上學,有的已經(jīng)工作了。
說到孩子,老張重重地嘆了口氣。他的兒子去年大學畢業(yè)了,至今還沒有找到工作,就在家無所事事地待著。不是沒有單位要,是他自己不肯去啊。老張愁眉苦臉地說,早在兒子讀大學的時候,他就四處托人,為兒子聯(lián)系好了一家事業(yè)單位,筆試和面試也總算通過了,兒子卻不知道哪根筋出了問題,死活不肯去報到上班。
兒子不肯買他的賬,對老張描繪的人生藍圖,一點也不感興趣,他的想法是,自己開個網(wǎng)店,然后,用賺來的錢云游世界!老張對兒子的這個念頭,嗤之以鼻。開網(wǎng)店,那還要讀什么書,上什么大學?中學一念完,就可以去開了嘛。
兒子有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老張有老張的計劃,水火不容,父子倆就這么僵持著。
老張的一番話,觸動了大家的神經(jīng),你一言,我一語,話題就圍繞孩子,熱烈展開,真的是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jīng)。
一位朋友感慨道,其實,問題的根本在于,我們都好心好意地替孩子設(shè)計了人生,而孩子未必樂意按照我們的設(shè)計去做。這就是矛盾所在。
大家一下子安靜了下來。仔細對照一下,還真的是這樣。
孩子剛牙牙學語,還在讀幼兒園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圖謀他的一生了。學琴、練字、繪畫、舞蹈、唱歌、打球,各種所謂的興趣班中,有多少父母是懷著一顆高尚的心,夢想著孩子將來成為音樂家、畫家、歌星而去的?每一個父母,都像個伯樂一樣,努力從自己的孩子身上尋找天賦異秉,加以錘煉鍛造。誰會在意一個琴童、畫童、球童內(nèi)心痛苦而無奈的真實感受呢?
及至孩子到了十來歲,忽然驚覺,大多數(shù)的孩子真的沒有什么超常異秉,童星的夢想就此破滅,父母們又趕緊替孩子設(shè)計一個新的未來,好好讀書,將來考一個好大學,成為這個家,或者那個家。于是,各種補習班面前,又多了一個個不知疲倦的身影。
我們盼著孩子長大,希望他上個我們認為有面子有前途的好大學,找個我們理想中體面穩(wěn)定的工作,帶回來一個我們中意的女朋友或者男朋友,如我們所望地生一個男孩或者女孩……沒錯,我們早就設(shè)計好了他的人生,我們只是希望他按照我們設(shè)計的路線圖一步步走下去,那是我們所能想到的最好的人生了,當然,為了幫助他實現(xiàn)這些夢想,我們這些做父母的,也是不辭勞苦,窮盡所能,甘愿為他們付出一切。
可是,我們忘記了最重要的一點:這就是他(或她)想要的人生嗎?換句話說,我們這些出于好意的設(shè)計,真的是最適合他的人生道路嗎?
我們回答不出,但我們是真誠的,真心的,我們所做的一切,出發(fā)點都是為了他好。而且,我們還有一條底氣十足的理由,因為我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我們流過的汗,比你吃過的鹽還多。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設(shè)計的,是我們自己曾經(jīng)想走的人生之路,只是我們自己沒能實現(xiàn),于是,我們把所有的人生希望,都轉(zhuǎn)嫁到了孩子身上。
我們還忽視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愛因斯坦的父母,絕對設(shè)計不出他的人生;比爾·蓋茨的父母,也絕對設(shè)計不出他的未來。
恍然明白,作為父母,我們越俎代庖的時候?qū)嵲谔嗔?,在孩子的人生藍圖上,不需要我們的畫筆,如果你想留下一點什么,那么,給他應(yīng)有的尊重吧,給他足夠的愛吧,那是最好的禮物。你留給他的空間越多,他的未來就越廣闊。
摘自《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