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筱玲
孩子上了幼兒園后,許多家長都反映孩子變得懂事成熟了,可偶爾還是會有哭鬧的情況出現,這讓家長們無所適從。到底應該如何應對孩子的哭鬧,今天我給大家支幾招。
一、尊重孩子的要求
場景重現:3歲的彤彤每天從幼兒園回家時都要路過一個石獅子,她每次都要用手摸摸獅子頭,可是今天媽媽想去買點東西,就選擇從另一條路回家。彤彤發(fā)現沒有路過石獅子后非常生氣,非要拉著媽媽去摸一下石獅子才行,媽媽提著一大包東西還想著趕緊回家做飯呢,就沒有答應她。結果彤彤大哭不止,惹得路人不時駐足,而媽媽在一旁束手無策。
家長對策:
三四歲的孩子進入了秩序的敏感期。這個時期生活秩序的良好維護會為孩子帶來一種安全感,而一旦秩序被打亂,孩子就會感到混亂而無法接受。此時的孩子會為了維護秩序而執(zhí)拗,一切都要重新來。例如家長早上給孩子穿衣服時都是以先穿衣服后穿褲子為習慣的,如果某天先穿了褲子,孩子一定要把褲子脫掉先穿上衣服才可以穿褲子。作為家長,我們這時應該尊重孩子這一敏感期發(fā)展的要求,幫助孩子重建秩序(如領著彤彤從石獅子處經過,讓她摸摸石獅子)。如果不能重建孩子要求的秩序,應該準許孩子將煩惱哭出去,讓孩子把情緒哭出去,孩子自己就會接受已經發(fā)生的現實。
二、安撫孩子的情緒
場景重現:周二下午,媽媽去幼兒園接5歲的慧慧時,發(fā)現她的情緒有些低落,媽媽問她怎么不高興了。沒想到,這一問反倒像打破了眼淚罐,慧慧一下子哭了起來。媽媽急忙問老師是怎么回事?原來快過年了,幼兒園老師利用孩子們午休的時間剪窗花布置教室,多剪了幾個下午獎勵給表現好的小朋友了,而慧慧正是因為沒有得到窗花而哭的。
家長對策:
喜、怒、哀、樂、恐懼等都是人類的正常的情緒表現。孩子們因為傷心而啼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作為家長,對待孩子的哭泣需要耐心去感受,而不是一味地對孩子說“不要哭,不要哭”,這是非常大的錯誤??奘呛⒆觾刃拿芎蜎_突的釋放,不是壞事,媽媽只要輕輕地擁抱孩子,拍拍孩子的后背,對孩子說:“哦,寶貝,媽媽知道你沒有得到窗花很難過,媽媽知道?!边@在心理學上稱為共情,表示我們理解孩子。接受孩子的悲傷是調整孩子情緒的開始。接著可以說“媽媽知道你不開心”,這樣一說他會很快開心起來的,第三句話是“媽媽愛你,媽媽理解你。你是一個要求上進的小朋友,明天老師一定會看見你良好的表現的”。最后可以試試用深呼吸方式,讓孩子把不愉快的感覺呼出去效果更好。
三、提供孩子正確的方法
場景重現:媽媽陪4歲的陽陽在玩拼圖游戲。 有一個地方總是不對,陽陽試了好幾塊都不對,媽媽說:“我?guī)湍闫窗?。”陽陽不同意,說“我要自己拼,我要自己拼”。媽媽看著著急,就要將拼圖拿過來幫她拼。陽陽很生氣地說“你別動我的拼圖”??伤€是拼不好,她氣得將拼圖全部扔到地上,而自己卻哇哇大哭起來。
家長對策: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肯定會有挫折感,因為他們的能力總是有限,而想要嘗試的事情又太多,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孩子因為做不好一件事而氣急敗壞。這時家長要做的不是越俎代庖,替孩子成長,而是提供適時恰當的幫助,給孩子提供正確的做事方法。例如陽陽媽媽可以給孩子說:“你瞧這里缺口位置應該是什么顏色的,是什么形狀的?”“對,黃色的?!薄澳阍囋囋邳S色的拼圖里找找吧”。在孩子遇到挫折、情緒十分低落時,父母千萬別說:“真沒用,動不動就流淚。”也不要說“做不好就別做了”之類的話,這些話對于孩子當時所遭受的挫折毫無幫助,反而會加重孩子的失落感,因為孩子從父母那里都得不到同情和理解。
四、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場景重現:3歲的軍軍最喜歡的玩具就是小汽車。有一次,他的好朋友丁丁來家里玩,軍軍把他以前玩膩的小汽車拿出來給丁丁玩,而把新買的紅色消防車抱在手里自己玩。丁丁看到漂亮的消防車也想玩,軍軍媽媽讓他將新汽車給丁丁玩一會兒,軍軍還是不肯。軍軍媽媽只好從軍軍手中硬搶過消防車給丁丁,軍軍氣得大哭起來,對丁丁說:“我不喜歡你,我不想讓你到我家玩?!?/p>
家長對策:
這個時期的孩子對物權還沒有很明晰的認識,他要通過多次練習才知道玩具是屬于他的,給別人玩之后還是會要得回來。作為家長,面對孩子因為爭搶玩具而引起的哭鬧,不能一上來就給孩子講道理,不如幫助孩子轉移注意力。例如軍軍媽媽可以說,消防車真高興,有兩個小朋友都喜歡它。你們想不想聽聽他們經歷了什么故事?然后可以給孩子講講關于消防車的故事。相信兩個孩子會被你的故事所吸引,而迅速忘記剛才的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