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心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以來,有無數(shù)以戰(zhàn)爭為題材的藝術(shù)作品問世。無論小說、電影、繪畫、戲劇、音樂,侵略、殺戮、血腥、悲哀……是它們的共同標簽。這既是戰(zhàn)爭這一與文明歷史發(fā)展共存的猙獰怪物的真實寫照,也是藝術(shù)家們用各自的方式對人類苦難的沉摯紀念。
不過也有例外。以電影為例,法、英合拍片《虎口脫險》(1966),上映幾十年間備受觀眾喜愛?!岸?zhàn)”期間,英國一架戰(zhàn)機執(zhí)行轟炸任務(wù),被德軍擊中,幾名英國士兵被迫跳傘逃生。他們與德軍展開了斗智斗勇的生死游戲,險相迭生,同時,也鬧出了不少溫情的笑話。巴黎市民油漆匠、樂隊指揮為盟軍士兵提供幫助的橋段令人忍俊不止,“鴛鴦茶”——他們在土耳其浴室見面時的接頭暗號,成為電影的醒目標志:笑聲也是反擊侵略者的有力武器。獲獎無數(shù)的意大利電影《美麗心靈》(1997)以浪漫的方式對抗納粹集中營的殘暴。猶太青年圭多用盡全力為兒子營造美好的幻象:所有的殘酷只不過是一場游戲,游戲的獎勵是一輛大坦克。在他的精心保護下,兒子以童稚的天真與勇氣和父親一起度過艱難時光。最后時刻,他以捉迷藏的理由讓兒子躲進鐵箱子里,留給兒子的依舊是笑容,他用生命為兒子帶來陰霾中的光芒。網(wǎng)友說得好:“槍炮、炸藥、毒氣、死亡、饑餓,這些東西看似強大,最后的勝利者,卻只能是人和生活……只要我們不害怕,堅強、快樂、盼望,人生終究美麗?!?/p>
而我近年看到的最好的電影(沒有之一)《生死花園》(法國2003)則著眼于表現(xiàn)戰(zhàn)爭背景下普通民眾的善良、可愛、豁達、幽默,將“含淚的笑”詮釋到了極致。
一
電影就如同平實的生活那樣開始:小鎮(zhèn)的人們呼朋喚友去參加集會,半大小子呂西安滿心的不情愿,因為父親亞克又要扮演小丑,戴上紅鼻子把自己弄得很愚蠢的樣子出丑賣乖,呂西安不明白父親那些簡單的還不停出錯的表演有什么意義。于是,亞克的好朋友安德烈平心靜氣地為呂西安也為我們講述了這個小人物反抗侵略、自我犧牲的故事。
時光倒回多年前納粹占領(lǐng)下的法國小城。因為火車站道岔小樓被炸,運輸受阻,德國人惡意報復,把四名小城居民作為人質(zhì)扔進荒野里一個七八米深的礦坑,四十八小時之內(nèi),如果沒有人自首,他們將被處死。
四壁灰白光禿禿的礦坑,仰頭只見高深莫測的天空,烈日曝曬,大雨滂沱,四個男人衣衫襤褸,腳踩泥漿,一分一秒地熬著。就在饑寒交迫、深陷絕望之時,一個胖胖的戴一副圓眼鏡的德國士兵出現(xiàn)在人質(zhì)的視野里。士兵和藹地自我介紹叫朱朱,被征入伍前扮演小丑的藝名,“戰(zhàn)前我在巴黎演出過兩年,對法國的印象非常好。”朱朱摸出紅鼻子戴上,在礦坑四周走正步,玩雜耍,手法嫻熟的他假裝失手,落下一條用報紙包裹的長面包,還有幾個蘋果,是朱朱省下了自己的午飯吧,“人活著,就有希望”,人質(zhì)們聽見朱朱輕聲說。
朱朱后退幾步,離開坑邊,原本含笑的臉漸漸浮起沉痛,悲憫,還有憤怒,還有無奈。就在這一瞬間,我熱淚盈眶。如果說之前我的注意力在推想導演如何演繹“囚徒困境”,朱朱的出現(xiàn)牽引我跳出陰郁冷漠,我感激他。沒有人看著他,沒有人與他對望,他不必掩飾內(nèi)心的想法,不必強作歡顏或故作冷漠。分食面包、蘋果的人質(zhì)們看不見,只以為遇上個快樂好心的德國士兵,我看見了一張與周遭的殘忍格格不入的臉,圓眼鏡后面是一雙天使悲憫的眼睛。
朱朱又一次來到人質(zhì)們的身邊,這次他索性坐在坑邊,垂下雙腿,掏出一個巴掌大的手風琴,輕聲唱起法國人家喻戶曉的民謠《燕子之歌》,歌聲明亮清澈,人質(zhì)們向上仰起的瀕死的臉龐有了些許光澤,人世間的歡樂重回心頭。朱朱無法將他們救起,朱朱無法阻止殺戮,朱朱能做的,是用歌聲撫慰人質(zhì)們絕望的心靈,朱朱的歌聲,同樣撫慰了我的心靈,讓我對厄運之下的美好善良重拾信心。
大限時間到,士兵們端起槍對準坑底束手待斃的人質(zhì)。朱朱把槍扔在地上拒絕執(zhí)行命令,他不做屠夫,即使以生命為代價。仍然沒有人與他對望,他善待的法國人無法表示感激,他與自己的良心與人性對望,熱愛法國,熱愛和平的朱朱以一己的犧牲與侵略與暴虐對峙。戴著紅鼻子,朱朱倒在滿目瘡痍的大地上。有很多講述小丑的故事,小丑的滑稽給人們帶去歡樂;人前嬉笑的面具下卻可能是扭曲的人生,等等。而朱朱小丑的外表之下掩藏著悲天憫人的偉大心靈。朱朱只是電影中一個戲份少少的人物,他的存在卻極好地證明了好電影所具備的審美價值:豐厚感人的情感蘊藉,正直深刻的品格感召。
二
朱朱因善待人質(zhì)而獻出生命,那么,人質(zhì)的情形究竟如何?
德國人抓這四個男人是鎮(zhèn)上的小人法尼提供的名單,法尼與他們或多或少有些過節(jié),以此舉泄私憤。可別說,還真抓對了人,四人中的小學教師亞克和帽廠廠主安德烈正是炸小樓的“主犯”。
兩個單身中年男子,一胖一瘦,一高一矮,一喜感一儒雅,亞克是小學教師,受人尊敬,安德烈經(jīng)營祖?zhèn)髅睆S,衣食無憂。兩個朋友平日里除了忙碌各自的營生,最愉快的事就是一起去路易絲經(jīng)營的小酒館喝上一杯,各自在心底揣一份對路易絲的好感,又都不著急訴說。這樣的生活常態(tài),節(jié)奏舒緩,人心安穩(wěn)。戰(zhàn)爭打破寧靜。小酒館的收音機傳來戴高樂將軍的召喚:法國兒女,為祖國做點什么吧!這召喚點燃內(nèi)心勇氣,兩人決定行動。
正式行動前,有心理鋪墊:晚歸,走過天橋,兩人略帶醉意,把路易絲送的白葡萄酒砸向德軍運輸列車。德軍盲目掃射,他倆得到正義戰(zhàn)斗的成功的刺激。練手之后,可以來次大的了:挖出花園里埋藏的炸藥、雷管,炸毀火車站,阻斷運兵車。劇情如此安排,符合兩人的實際,人到中年,卿本良善,不能去做更張揚的事,并且,他倆完全不曾考慮后果,不是有經(jīng)驗有組織的抵抗戰(zhàn)士,就是覺得要做點什么,人生才有新的意義。也符合法國乃至當時德軍占領(lǐng)的其他地區(qū)的常態(tài),轟轟烈烈的大規(guī)模抵抗運動,必是中后期才會出現(xiàn)的。更廣大的有良知的國民,是默默忍受,默默等待,然后,偶然中又必然地做出義舉。
一番手忙腳亂的準備,火藥燎傷了亞克的手。一番心慌意亂的操作,安德烈全然不知火車站的扳道工就睡在身旁。行動成功,小樓轟然倒下,兩人快活極了,跑去小酒館慶祝。路易絲是懂他倆的好女人,之前也勸阻,也擔憂,此刻,拿出全部家底:黃油、兔腿、鴨肉,精心烹煮一大盆匯什錦犒勞他倆。他們?yōu)樽约旱膲雅e干杯,他們被自己感動了,還沒有過如此忘情的時刻。在他們之前的人生中,可能會有種種小計較,小功利,內(nèi)在精神或許就集中在個人命運的注視和個人欲望的認可上。但面對侵略暴行,生命中的崇高感被喚醒,弱者的抵抗義薄云天。
粗野的砸門聲打斷了慶功宴,劇情從輕松、戲謔急轉(zhuǎn)直下,命運險象叢生。接下來的情形我們已略知一二,亞克、安德烈與另兩名人質(zhì)身陷礦坑,生命只以小時計??油鉄o人會自首,“作案者”就在坑中;他倆打算自首,但又擔心牽連路易絲;更吊詭的是就連另兩名可以受益的人質(zhì)都不信:你倆怎么會干這事?
是啊,常人心目中,英雄是力挽狂瀾,叱咤風云,英雄是登高一呼,群情激奮,開創(chuàng)歷史嶄新紀元,如亞克、安德烈這樣溫和、保守、膽小的人實在和英雄的高大勇敢掛不上鉤。感謝電影對于平民英雄的詮釋,不刻意拔高,也不胡亂煽情。電影的視覺效應(yīng)使得要強化一個東西很容易,各種技術(shù)手段應(yīng)有盡有;要弱化即含蓄克制卻很難,但人性的力量有時就在弱化或忽視中悄然生長體現(xiàn)。
就這么在礦坑里煎熬著,直到朱朱出現(xiàn),帶來片刻安慰;直到朱朱倒下,從此刻骨銘心。
三
我們都知道后來人質(zhì)活出生天。指望惱羞成怒的德國人發(fā)善心是不可能的,那么,轉(zhuǎn)折如何出現(xiàn)?是誰解開死扣?
在亞克和安德烈的炸火車站行動中身負重傷的扳道工吉爾貝,躺在醫(yī)院里,要妻子瑪麗向當局檢舉:炸小樓是他干的,他自首;他請求妻子,自己已不久于人世,代人質(zhì)們?nèi)ニ朗亲詈玫陌才?。我頓時想起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的一個細節(jié):納粹濫殺無辜以追查所謂犯罪者,一個小男孩跨出隊列,指著倒在地上的死者,“是他干的!”納粹無奈收場。這是急中生智,借死者助眾人逃過難關(guān)。而吉爾貝先生卻是自告奮勇、自我犧牲以解救他人。
與丈夫深有默契的瑪麗無需丈夫再多說什么,她眼睜睜看著重傷的丈夫被德國士兵抬到刑場,執(zhí)行槍決。訣別時刻,沒有任何煽情的鏡頭推拉、放大,只有瑪麗遙望的目光與緊閉的嘴角。渾身裹滿繃帶的吉爾貝也毫無激昂的表示,只默默地以自己的性命從槍口下救出那四個絕望的人。吉爾貝的戲份比朱朱的還要少,觀眾甚至都沒看清他到底長什么樣,更無從想象他是怎樣做出這樣的決定。那個夜晚,吉爾貝睡在小樓里值班,爆炸的瞬間,他看見安德烈逃離的身影。他沒有任何怨念,平靜而堅定地面對死亡,把生的希望留給他人,在吉爾貝先生的人生天平上,衡量失去與獲得的砝碼,是彌散在心間的寬闊又高貴的善意。
兩聲槍響,礦坑邊與刑場上,朱朱和扳道工,德國士兵和法國工人,兩個原本與炸小樓毫無關(guān)系的人,勇敢赴死。他們,還有瑪麗,是日常生活里最不起眼的小人物,但人不是憑借國別、身份來分類的,而是以心靈和人格來區(qū)分的。電影用平靜而不是激烈、克制而不是喧囂的方式,將普通民眾反抗侵略的凜然正氣,表達得感人至深。
戰(zhàn)后,亞克和安德烈相約前去看望瑪麗。兩人拖拖拉拉,磨磨嘰嘰,這話真沒法說:炸火車站的事干得不錯,給予侵略者重重一擊,卻在無意中傷及無辜;到了,還是無辜者的自我犧牲救回了自家的性命。是感激?是道歉?誰都開不了口,狼狽離開。良心實在不安,兩人又返身回去?,旣愑朴频卣f:“料到你們會回來,沒想到這么快!”一番打趣后,瑪麗鄭重拜托二人保守真相的秘密,滿足丈夫當英雄的心愿。
如此可歌可泣的情懷,又是我完全沒有預(yù)料的情節(jié)轉(zhuǎn)折和情感升華。我不知道哪種情形更偉大:是讓世人知曉代人受過的勇敢,還是以隱忍幽默化解他人的內(nèi)疚與感激。我只知道天地正氣并非只有激昂的氣勢或者光芒四射的力量。他們的偉大是從心靈中生長出來的,自自然然,舒舒服服;他們的偉大讓人不由自主地就想親近,親近了便心靈蕩滌。
飽嘗戰(zhàn)爭苦難的他們,將傷痛、犧牲都化作輕盈的笑聲直上天際。
我猶豫著不知怎樣確定電影的戲劇屬性,是悲劇,可我哭了又笑了;是喜劇,又生怕看輕了它。在如今這個光怪陸離、浮躁不安的時代,喜劇往往被等同于小品、搞笑,觀眾也就是娛樂消遣,圖個熱鬧。卓有成就的劇作家趙耀民為我指點迷津:“喜劇走向深刻就要有悲劇性主題作為骨子撐著”,著名作家叢維熙則把搞笑的東西稱為“漂浮于海面上的水草海帶”,把具有悲劇因子的喜劇作品譽為“深水中沉甸甸的海貝珍珠”。
被侵略者占領(lǐng)的日子里,小鎮(zhèn)上的人們竭盡可能地保持日常生活的溫馨有序,邪惡不能淹沒良知,黑暗不能抑制幽默。他們以自己的方式愛著自由,愛著他人,這樣的民眾是任何侵略者都無法奴役的?!白骷覀儚谋瘎∏楦泻颓楣?jié)中超脫出來,將之喜劇化”,他們含笑的淚是最具審美價值的人性的珍寶。
亞克踉蹌著爬出礦坑,從朱朱的身邊撿起滾落在地的紅鼻子。在以后的歲月里,扮演小丑,給朋友們帶去歡樂,是他,他們,紀念犧牲者,紀念那段歲月的最好方式。
我和呂西安一樣,為紅鼻子鼓掌,喝彩,含著誠摯的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