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勇 石蕾
本項研究受到教育部教育廉政理論專項“分權制衡理論在高校黨風廉政制度建設中的運用研究”
【文章摘要】
作為現(xiàn)代股份制企業(yè)管理制度的核心內容,董事會制度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將其引入高校治理方面,美國大學積累了豐富經(jīng)驗。本文以美國排名第一的公立大學——加州大學的治理結構為例,介紹了其將董事會制度引入高校治理方面的嘗試,從內部結構設計和外部制度保障兩個維度剖析了其特點。而我國的高校董事會制度應用存在一定的“水土不服”問題,通過分析加州大學的高校董事會制度,進一步探索和完善我國的高校分權治理結構。
【關鍵詞】
董事會制度;高校;分權制衡;治理結構
分權制衡思想可以溯源古希臘時期,古希臘著名思想家亞里士多德在他的名著《政治學》中首次將國家權力劃分為審議、行政、司法三權。隨后分權制衡思想不斷得以豐富和發(fā)展,洛克、孟德斯鳩等人均對分權制衡進行了探討。伴隨著分權制衡理論的蓬勃發(fā)展,以該理念為核心的董事會制度也廣泛應用,美國是世界上最早將董事會制度引入高校治理的國家,哈佛大學于1636年建成第一個高校董事會。最早高校組織內部的權力可以概括為縱向校院兩級分權,橫向上學術、行政二權齊驅,董事會制度下各個權力主體之間相互監(jiān)督和制約。20世紀末世界各國在進行高等教育改革時,都開始嘗試設立董事會或類似的治理機構。
我國高校很早就嘗試了董事會制度,但直到改革開放以來,高校董事會制度才越來越普遍,但制度本身和西方有較大差別,更多扮演的是協(xié)助、監(jiān)督的角色。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中明確指出“探索建立高等學校理事會或董事會,健全社會支持和監(jiān)督學校發(fā)展的長效機制”,可見探討我國高校董事會制度完善對于高校分權治理有著重大意義。
1我國高校治理的權力失衡困局
伴隨著高等教育蓬勃發(fā)展,社會各界越來越關注高校的辦學規(guī)模和辦學能力,而政府與高校的角色糾纏重疊、行政權力膨脹、管理錯位給高校發(fā)展設置了諸多束縛。具體而言,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國家干預過多,高校自主權范圍狹窄。當下我國高校的自主治理現(xiàn)狀仍舊是國家干預過多,校方自主權范圍狹窄。高校和政府之間的尷尬最關鍵在于資源分配權,政府掌握了大量資源的控制權,成為高校的良性運轉的支持和決定因素。為了從政府獲得更多的資源,走后門、托關系的現(xiàn)象層出不窮,嚴重影響了高校的良性發(fā)展。
第二,高校內部行政權與學術權相互博弈,降低高校運行效率。我國高校內部權力中最核心的是學術權與行政權,二者一直處于一種此消彼長的抗衡中。學術權來源于科研地位和學術威望,遵循的是“平等”、“自由”的價值取向。而行政權則主要是對確保高校有序運轉的行政事務的決策與管理,遵循“效率”、“公平”的價值取向。行政、學術權力糾纏不清,難以實現(xiàn)最優(yōu)配置。
2美國公立高校治理的分權制衡——以加州大學為例
國內外高校對于分權治理的模式意見不一,本文選取公立加州大學的董事會制度為分析對象。建于1853年的美國加州大學是一個包括十個校區(qū)的大學系統(tǒng),州政府對其的干預和控制相對于其他私立學校要更加嚴格,整個高校治理過程中,權力分配體系明確,從內部結構設計到外部制度保障共同保證了分權的有效實現(xiàn)。
2.1三權分立的內部結構設計使權責分明
加州大學的內部管理主要有三大權力主體——董事會、校長、學術委員會,其中校長有總、分之別(見表1)。首先,加州大學采取單層董事會制度,成員包括州政府指定的普通成員和少量非任命成員。董事會作為最高權力機構,掌握著人事、戰(zhàn)略規(guī)劃、財政等大權,同時下設監(jiān)察審計、教育政策等十個代表委員會。其次,校長由董事會選舉產生,對其負責,作為董事會的當然成員依法治校。第三,學術委員會接受董事會授權,形成了與行政權力抗衡的學術權力集團,同時發(fā)揮智囊團作用。以上三大權力主體分別擁有決策權、行政權和學術權(監(jiān)督、質詢權),三者相既互獨立,又互相監(jiān)督。
2.2外部制度保障:協(xié)會制約與立法規(guī)制
美國社會存在著很多面向高校董事會的非營利協(xié)會組織,以自愿形式吸納了相當一部分會員(參見表2),影響力比較大的有美國董事和校友理事會(American Council for Trustees and Alumni)、大學和學院董事會協(xié)會(Association of Governing Boards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GB)等。這些協(xié)會引導成員“共治”,一方面以協(xié)會成員的共同認知發(fā)揮作用,另一方面通過制度來作用。與此同時,作為一種聯(lián)盟還可以為成員提供包括咨詢、學術研討、課題指導在內的各種服務。
公立加州大學受憲法規(guī)制,首先憲法規(guī)定了加州大學董事會的法律地位和職權,賦予其憲法權力;其次,憲法涉及到董事會組織結構、人事安排等運作細節(jié)的規(guī)定。憲法使董事會運作條例化、透明化,同時,法院也在公共約束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法律的執(zhí)行過程需要法院的裁決來完成。
表格資料來源:大學和學院董事協(xié)會(AGB). Annual Report 2011, p29. 其中“-”表示不包括此類型會員。http://agb.org/sites/agb.org/files/u3/AGB_2011_Annual_Report.pdf。
3分權制衡思想在我國高校治理中的運用
高校董事會制度在美國的高校治理中廣泛應用,那么是否也可以成為我國高校分權改革的“靈藥”呢?筆者認為,在我國的高校分權改革中,董事會制度是可以借鑒的,但是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根據(jù)具體國情創(chuàng)建我國高校權力制衡模式。中美比較發(fā)現(xiàn)加州大學完全依照憲法進行自我治理,而我國的高校受國家政策導向影響較為嚴重,各級黨委發(fā)揮了極大地政治領導作用,學校本身的自治權力有限。因而,我國公立高校適用的董事會制度必須考慮到黨委組織的重要角色。應當吸收一定比例的高層行政領導、教授、政府官員及社會各界杰出校友共同組建董事會。只有獲得現(xiàn)有高校中主要權利主體的參與和支持,分權改革才能落到實處。同時,單獨成立專家、教授的學術委員會,享有質詢、參謀的權力,并參與高校政策制定的表決過程。
第二,在強調權力制衡的同時注重效率,特別是要避免管理系統(tǒng)膨脹與辦事手續(xù)繁瑣等問題。前文提到加州大學的權力機構設置情況,一方面層層分權保證了工作有序,但另一方面增加機構設置和雇員也會增加高校負擔,帶來程序的繁復和機構的膨脹。由此可見,我國的高校分權改革應該把提升效率放在重要位置,形成一個嚴密的高校治理系統(tǒng)。一方面加強高校教育的專項立法,以法律權威來穩(wěn)定高校董事會制度的地位;另一方面,鼓勵私人協(xié)會的建立,引導其在專項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制下良性運轉,使高校治理從正式管理和私人關系兩個方面不斷完善。
第三,加強高校內部控制機制建設,防止少數(shù)人通過合謀等手段公權私用。董事會制度作為企業(yè)管理的工具具有獨特的“謀利”性質,應用到高校也經(jīng)歷了從私立到公立的過程,這證明如何減弱“謀利”屬性也是一項關鍵。政府尚且在行政過程中會“尋租”,如何避免高校各權力主體的合謀呢?除了外部監(jiān)控,還應加強內部控制,即思想、制度的約束。美國高校崇尚自由治學和憲法精神,愿意以契約和分權的形式來進行治理,我國的高校也應當營造廉潔、自律的權力環(huán)境,使得權力行使者在權力行使的過程中認可權力的公共性,權力屬于職位而非個人。
【參考文獻】
[1]吳高臣.董事會:公立高校治理結構的改革[J].中國行政管理,2011,(11).
[2]周義程.從分權制衡到社會制約:西方權力制約思想的范式轉換[J].社會主義研究,2011,(4).
[3] 劉梟,程均麗.構建具有中國特色高校董事會完善高校內部治理結構[J].高教探索,2011,(3).
[4]王綻蕊.系統(tǒng)性:美國高校董事會制度的基本特征[J].比較教育研究,2010,(8).
[5]吳健豪.對我國高等學校實行董事會制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010).
[6]王綻蕊.美國公立高校治理模式對辦學水平影響的統(tǒng)計分析[J].比較教育研究,2013,(1).
[7]薄建國,王嘉毅.美國公立高校的法人治理結構及其特征[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12).
[8]California Constitution. http://www.leginfo.ca.gov/.const/.article_9. 2010-01-30.
【作者簡介】
孫永勇(1975年—),男,湖北襄陽人,華中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保障專業(yè)學科帶頭人,副教授,管理學博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學、社會保障政策;
石蕾(1989年—),女,安徽人,華中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生,研究方向:企業(yè)員工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