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16時30分在云南昭通魯?shù)榭h發(fā)生6.5級地震,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利用一套名為ICL的地震預警系統(tǒng),為昭通和昆明分別提供了10秒、57秒的預警,26所學校收到并及時發(fā)出了警報。
對此,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工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海外評審專家嵇少丞在其博客撰文《談談地震預警》,對此事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認為6.5級以下地震,預警的作用并不明顯,不如花力氣提高國內(nèi)建筑質(zhì)量。嵇少丞介紹道,一次6.0到6.5級地震的全部遇難者幾乎都在離震中50至60公里以內(nèi),然而該區(qū)正是地震預警盲區(qū),不可能在地震波到來之前收到預警。“這是理論和技術不可能突破的局限,在距震中的50公里之內(nèi)地震預警系統(tǒng)的響應速度與地震波賽跑無法獲勝?!毕喾?,離同震破裂太遠(>100公里),則無需收到地震預警,因為地震強度不具有太大破壞性。因此,嵇少丞認為,此次魯?shù)榘l(fā)生地震,對云南昆明與麗江以及四川成都發(fā)出預警是沒有必要的。對于6.5級以下地震,預警的作用并不明顯。
對此,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卻認為,不預警才會造成不必要的恐慌。成都市防震減災局的研究表明,地震預警對民眾有四個作用:逃生、避險、安定人心、告知。
王暾稱,研究所經(jīng)過計算得出盲區(qū)半徑應約為21公里,而非嵇少丞所言的50公里,“換算成盲區(qū)面積,整整相差六倍?!蓖蹶战榻B,研究所目前已經(jīng)在全國18個省市安置了3200個地震儀,此次成功預警昭通地震,也是因為研究所提前在昭通地區(qū)安置了58個監(jiān)測點。
同一個震級的地震在不同的國家其破壞程度卻不一樣?!霸诒泵篮腿毡?,同樣一次7級左右的地震,一般只會死幾人到幾十人”。嵇少丞感慨道,20世紀初至今,在我國發(fā)生的地震約占全球陸地地震的33%,但我國占全球因地震死亡總?cè)藬?shù)的60%以上?!霸斐蛇@樣狀況的主要原因是,長期以來人們對建筑物抗震設防缺少應有的重視和應該改善的有力措施”。因此,在嵇少丞看來,與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地震預警上,不如花力氣提高國內(nèi)建筑質(zhì)量,杜絕豆腐渣工程。摘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