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成待客標配
高禮是貴州人,改革開放初期頻繁往返于中國和緬甸之間,從事邊境貿(mào)易。1998年,老友鄭明(化名)從部隊轉業(yè)成為一名禁毒警察,希望高禮在商場上留意毒品信息。高禮并不愿提供相關情報。
2002年前后,朋友在KTV請客,桌上除了啤酒、果盤外,都會再擺上一盤K粉和一盤搖頭丸。這漸漸成為招待客人的標配。 高禮起初驚愕,慢慢也習以為常。高禮發(fā)現(xiàn),一個包房內(nèi)的客人們大多起初并不相識,但吸食K粉和搖頭丸后,包間的氛圍迅速“嗨”了起來。不相識的人不再有隔膜,儼然成了熟絡老友。高禮比在場人的年紀都大,他從不吸食毒品,去現(xiàn)場更多是給足商界朋友面子。在烏煙瘴氣的環(huán)境下,目睹年輕人種種失態(tài)的表現(xiàn),他對毒品產(chǎn)生了抵觸心理。與鄭明再見面時,鄭明發(fā)現(xiàn)高禮的態(tài)度已然是180度轉變,主動留意身邊的毒品線索。
“跟他干到底”
在一次朋友的大聚會上,主人將一名叫阿強(化名)的老板引薦給高禮。阿強小聲問高禮,中緬邊境有無熟人,能否搞到海洛因和麻古。高禮不知道何為麻古,但還是應承下來。阿強明確提出,要14公斤海洛因,18公斤麻古?!皼]問題,小意思。”高禮一臉無所謂。高禮沒有感覺到絲毫危險,反而心頭涌上一股莫名的快感,“跟他干到底”。
高禮約阿強在A市見面驗貨,鄭明化裝成境外毒梟把樣品交給阿強。阿強對貨品質量還算滿意。隨后,阿強與小弟阿龍(化名)把高禮單獨叫到一個房間,希望他提供一些散貨,供他倆在A市期間吸食。這讓高禮犯了難——他不是真的毒犯,手里沒有毒品。高禮最終提出,眼下風聲太緊,正式交易之前謹慎為妙。但為了避免對方懷疑,他自費請兩名毒販出入高端會所享受、娛樂。兩人因此沒有計較。
沒有任何東西可與生命相提并論
經(jīng)過雙方商議,“交易”地點定在B市。然而,交易前夜,阿強與阿龍在酒店和高禮拉起了家常。就在這時,阿強不經(jīng)意地撩起衣服,露出一把槍,雙方尷尬地笑了笑。
高禮還沒緩過神來,毒販的一句話讓高禮更為崩潰:“來,為了慶祝明天交易成功,我們一起來兩口。”高禮有點驚恐,他知道,這下無法躲過去了。在阿強的堅持下,高禮吸食了四顆麻古。高禮發(fā)現(xiàn),這不再是個刺激的戲劇,而是陰冷、殘忍的現(xiàn)實。
最終,警方順利將阿強、阿龍等毒販團伙抓獲。并打掉了這個跨省販毒網(wǎng)絡。
8年過去了,高禮沒有把這件事告訴任何人,包括妻子和孩子。破案后,警方給他一筆獎金。對于錢財,高禮早已置于身外。那次線人經(jīng)歷后,他發(fā)現(xiàn),沒有任何東西可與生命相提并論。?笪摘自《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