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曾經(jīng)的霧都,如今被英國媒體冠以新名號——“可卡因之都”。統(tǒng)計顯示,倫敦的吸毒人口比例歐洲最高。
下水道中收集樣本 據(jù)英國官方統(tǒng)計,2012年,平均每12名英國成年人中就有1人吸毒,2.6%的英國成年人吸可卡因之類A級毒品。
歐洲毒品監(jiān)控中心今年5月發(fā)布的一份調(diào)查報告顯示,按吸毒者與人口比例算,倫敦可卡因使用量在42個歐洲城市中位列第一,搖頭丸等迷幻藥的使用量也最多。
調(diào)查基于對下水道污物中的毒品含量分析。研究人員認為,毒販遇到警察搜捕時可能把大量毒品沖入下水道。
西非緝毒力量薄弱 近年來,美國的毒品市場接近飽和,販毒集團開始把目光轉(zhuǎn)向歐洲。
大量毒品漂過大西洋后登上西非的土地,再從摩洛哥穿過直布羅陀海峽,在夜色掩護下被快船運到西班牙南岸,再從那里被運到倫敦等歐洲繁華都市。
西非國家打擊毒品走私力不從心。尼日利亞國家毒品執(zhí)法局海事部門指揮官伊薩克說,有一次緝毒船遭遇兩條販毒快船,火力遠遠不及對方,緝毒人員最后竟靠裝死保住性命。
伊薩克手下只有6個人,每天卻要在運抵拉各斯阿帕帕港的2000個集裝箱里搜查毒品。人手嚴重短缺,加上裝備差,伊薩克領(lǐng)導的緝毒隊往往不得不依靠外國緝毒機構(gòu)提供情報和行動指導。
英助西非打擊販毒 為阻止毒品從西非流入,英國派遣緝毒人員到加納、塞內(nèi)加爾、多哥和尼日利亞等西非國家協(xié)助當?shù)鼐兌静块T。
英國國家反犯罪局國際行動主任科爾說,英國為打擊西非販毒投入“更多人、更多資源、更多錢、更多關(guān)注,從被動轉(zhuǎn)為主動。”每年耗資超過1000萬英鎊。
英國除加強與尼日利亞的情報合作外,還協(xié)助尼加強機場緝毒,曾查獲一些來自南美的販毒者。他們有的吞下裝有2公斤可卡因的安全套,企圖從拉各斯飛往英國希斯羅機場。一名女毒販把4公斤可卡因藏在她一對6歲孿生子的尿布里。
空中販毒變得困難,不少毒販改變販毒路線,轉(zhuǎn)而穿越尼日利亞西北邊境,進入貝寧,再從那里投靠在撒哈拉沙漠活動的恐怖分子,走陸路和海路向歐洲販毒。
摘自《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