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9月,因為“成都事件”(1936年8月,成都人民為反對日本在成都強行設領事館,而自發(fā)毆斃兩個日本人),中日雙方重開外交談判。日本企圖借此機會壓迫南京接受“廣田三原則”(由日本外相廣田弘毅在1935年10月提出,其實質就是要求中國停止抗日活動,接受日本的侵略“提攜”,承認日本對華北的權益)。
在談判的過程中,鑒于當時兩國之間極其懸殊的實力對比,中國政府在軟硬尺度上一度拿捏不住,急需知道日方的底牌。
而有關信息從正式渠道是搜集不到的,只能走特殊渠道,這一任務便交給了南京“特高組”。南京“特高組”是一個比較純粹的政府特工組織,有趣的是,其間諜和反間諜技術都是從日本學來的。從“九一八”到“七七”,特工人員在刺探日方情報時,就這樣用從日本學來的東西對付日本,也正應了“以夷制夷”那句話。
“特高組”偵察到,參與談判的代表之一、日本駐南京總領事須磨彌吉郎即將由南京啟程去上海,他此行攜帶了一批絕密文件。
須磨名義上是外交官,實質上也是一個特工高手,曾在民國政府內部安插過問諜,面對這樣的老狐貍,要想在南京安安穩(wěn)穩(wěn)竊取他的情報,不啻難如上青天。顯然,日本總領事在火車上的那短短幾小時,是“特高組”獲取機密情報的唯一機會。
須磨不愧是一名老牌特工,具有很強的反間諜意識,上了京滬列車后座在座位上一動不動,眼睛始終盯著他的手提包,直到中午12點,車上開飯了。
乘務員推著餐車走過來,熱情地問他要吃點什么。須磨隨口答道:一杯咖啡。
一杯咖啡喝完,須磨睡著了。
送咖啡的乘務員就是“特高組”派出的特工,咖啡里加了適量麻醉藥。
這位日本老特務無論如何不會想到,當天的那一節(jié)車廂里,從旅客、乘務員,到列車長,全部都是特工裝扮的。
須磨的皮包立即被特工拿到了隔壁車廂?!疤馗呓M”用當時非常先進的萬能鑰匙打開了皮包上的鎖,然后由精通日文的特工對文件進行識別分類,最后拍照——時間緊張,不能全部拍,只好挑特別重要的拍。幾部照相機嘩嘩嘩一通忙活,短時間內便解決了問題。
須磨是自然醒,醒來看見手提包紋絲不動,沒有發(fā)現任何異樣。
通過這次特工行動,民國政府得到了非常重要的情報,特別是其中透露,日方在談判中并不敢過硬,唯恐引起中國民眾反日情緒的強烈反彈。
摸透日本人的心思后,加上綏遠抗戰(zhàn)(又稱百靈廟戰(zhàn)役,是1936年發(fā)生在中國綏遠的由閻錫山、傅作義領導的晉綏軍與日本支持的蒙古分裂分子的一場局部戰(zhàn)爭。以中國晉綏軍全勝而告終)的勝利,再綜合其他情報,蔣介石最后決定改變外交和軍事策略,甚至不惜對外采取強硬態(tài)度。幾個月后的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fā),中國開始了全面抗戰(zhàn)。?笪摘自《非常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