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利琴
摘要:目前化學高考試題,考試的熱點題型逐步擴展到對具有開放性和探究性的實驗題目的考察,學生覺得這些實驗試題很難做正確。尤其是簡答題,有的知道考的是什么,但是總是無法正確描述。本文就近幾年的高考實驗試題進行經驗總結,希望為今后的考生提供一些學習的經驗。
關鍵詞:高三化學 實驗試題 總結
一、試紙的使用題型
常用的試紙有哪些?應如何使用?
試紙種類:石蕊試紙(紅、藍色)、pH試紙、淀粉KI試紙、品紅試紙、醋酸鉛試紙。
試紙的使用方法:一般我們可以用試紙來檢驗液體、氣體和測定溶液的ph數值。
①檢驗液體的操作方法:將一塊試紙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液,點在試紙的中部上,在半分鐘內觀察試紙的顏色,然后與標準比色卡進行比較。
②檢驗氣體的操作方法:先用蒸餾水潤濕試紙,將之粘在玻璃棒的上,接近試管口,觀察試紙的顏色變化。注意試紙不可伸入溶液,也不能與管口進行接觸,以免出現誤差。
測溶液pH時,需要注意pH試紙不能先用水潤濕,也不能伸入待測液中。要按照檢驗液體的操作方法進行。
二、物質鑒別題的解題步驟、方法
高中化學中有很多題目都是涉及物質鑒別題的,針對這部分題目該如何解答,下面簡單介紹幾種常見的方法和典型例題。
(一)只用一種試劑鑒別一組物質
1.用指示劑或pH試紙
如果所給的題目中出現了酸堿性不同的幾種溶液,我們做鑒別的時候可以采用酸堿指示劑或者pH試紙進行鑒別,這樣就可以同時只用一種試劑鑒別出三種溶液。
2.用酸或者用堿
如果被檢測的物質中具有相同的陽離子,陰離子部分不相同,可以考慮選擇酸與之反應產生氣體或者沉淀的方法進行鑒別。
如果幾種物質含有不同的陽離子,可選擇與陽離子產生的生成物的顏色、是否溶解等方面的特點進行區(qū)別。
3.用酸性溶液、溴水或懸濁液
對于一些有機物的鑒別,我們可以根據有機物與物質反應的情況進行具體的選擇,一般的方法是選擇酸性溶液、溴水進行鑒別。
(二)有關氣態(tài)物質的鑒別
對于氣體物質的鑒別,首先用感覺器官觀察氣體的顏色,用鼻子聞氣體的味道;其次用試紙進行檢驗氣體的酸堿性,最后采用燃燒的方法或者加入其它試劑進行。
當然,在具體操作時,根據實際的題目的要求進行操作,如下面的這道題:
例1:請用最簡單的方法將這十種氣體物質鑒別出來,氣體分別是Cl2、CO2、HCl、NO2、N2、O2、H2S、CO、H2、NO。
分析:首先通過觀察可以區(qū)分出黃綠色的為Cl2,棕紅色的為NO2,瓶口附近出現棕紅色的為NO;其次通過聞味道可以知道有臭雞蛋氣味的為H2S,有刺激性氣味的為HCl;剩下的氣體分別為用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檢驗,有變紅現象出現的是CO2;進而用點燃的木條檢測,氣體被點燃的是CO、H2;熄滅的為N2,燃燒更旺的為O2。對于CO、H2的區(qū)別,在選擇使用蘸有石灰水的玻璃棒,將之置于燃燒的火焰附近,出現渾濁的為CO,無渾濁出現的為H2。
3.對一些固態(tài)物質的鑒別
對于固態(tài)物質的鑒別,常常采用的方法是在溶液中進行。對配制好的溶液進行取樣分析,然后加入相關的試劑,根據產生的不同的現象進行區(qū)別。
例2:有十種都是白色的固體樣品,分別是氧化鋁、碳酸鈣、氫氧化鋇、氯化鎂、硫酸鋇、氯化鋁、硝酸銨、硝酸鈉、硫酸銨、硫酸銅,將它們一一鑒別出來。
解答方法:首先都溶于水配制成溶液,有幾種不能溶解的是氧化鋁、碳酸鈣、硫酸鋇;形成藍色溶液的是硫酸銅;剩下的溶液均成無色;下一步將不溶物進行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能夠溶解的是氧化鋁,不溶解的是碳酸鈣和硫酸鋇。然后再向碳酸鈣和硫酸鋇中加入鹽酸,有氣泡產生的是碳酸鈣,無現象的是硫酸鋇;最后對無色的溶液進行鑒別,方法是加入CuSO4溶液,出現藍色沉淀的為Ba(OH)2;沒有沉淀出現的為剩下的五種,然后再加入氫氧化鋇溶液,無明顯現象的為NaNO3;有白色沉淀出現,但是過量后沉淀消失的是氯化鋁,有白色沉淀且不消失的為氯化鎂,既有氣體產生又生成沉淀的為硫酸銨,有氣體產生而無沉淀的為硝酸銨。
三、實驗操作類題型
最近幾年的高考化學試題,對實驗試題的考查比例越來越多,可見,高考越來越偏重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考查,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平時的學習中,要著重加強學生這方面的能力,逐步培養(yǎng)他們解題的方法和技巧,避免過多的失分現象的出現,讓高考化學變得很容易。下面通過幾道例題進行相關的分析。
(一)如何檢查容量瓶是否漏液
在作答這道題時,主要是考查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正確的解答是:往容量瓶內加入一定量的水,將瓶塞塞好。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過來,觀察瓶塞周圍是否有水漏出。如果不漏水,將容量瓶正放,并將瓶塞進行旋轉180°后再次塞緊瓶塞,再一次將容量瓶倒立過來,檢查是否漏水。
(二)在中和滴定實驗操作的要點是什么?如何判斷滴定終點?(以標準氫氧化鈉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鹽酸為例,酚酞作指示劑)
這道題也是對實驗操作的考查,正確的解答:用左手控制活塞,右手搖動錐形瓶,眼睛要不斷地注意錐形瓶內溶液顏色的改變,當恰好溶液顏色變化的那個點出現時,立即停止實驗,且顏色在半分鐘內不再發(fā)生改變,即為滴定終點。
(三)如何進行結晶蒸發(fā)操作?
蒸發(fā)結晶的操作最主要的注意點就是何時停止加熱,正確的解答是:將配制好的溶液轉移到蒸發(fā)皿中,進行加熱,同時用玻璃棒不斷地進行攪拌,待有大量晶體出現時要停止加熱,利用蒸發(fā)皿中的余熱將剩下的液體蒸干。
(四)焰色反應應如何操作?
焰色反應在高中大部分都采用視頻的方式講解,正確操作為:首先將鉑絲用鹽酸洗過后放到無色火焰上灼燒至無色,然后用它蘸取少許樣品,放到火焰上進行灼燒,觀察火焰的顏色,(若是鉀元素,則必須透過藍色鈷玻璃片觀察)。
綜上所述,通過上述這幾類題型的解析,希望學生能夠從中總結出相關的的類型題的解題方法,再遇到此類問題時,能夠順利應對。
參考文獻:
[1]郭春生.怎樣培養(yǎng)學生設計化學實驗[J]化學教學,1980(03).
[2]郭汾.日本電化教育參觀記[J].比較教育研究,1980(05).
[3]廖可珍.審題·剖題·解題——中學化學教學中指導學生解題初探[J]人民教育,1980(09).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