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列曙
(安徽師范大學 歷史與社會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特種考試,是現代文官考試制度中任命人員考試的一種。立法院在審議 《考試法》時曾對此項內容提出質詢。戴季陶到場回答質詢時說:“特種考試是為了將來應付各種需要,它的意義我至今還只能意會而不能言傳,相信將來定會得證明是必需的?!焙髞淼氖聦嵶C明,特種考試為國民政府所選拔的人才,數十倍于高等考試和普通考試。
在考試機制初創(chuàng)時,對特種考試的界定有一個過程。1929年 《考試法》①中將普通考試、高等考試、特種考試并列,而且各類人員考試均可設特種考試。1931年3月21日,國民政府另行公布的 《特種考試法》規(guī)定: “凡候選及任命之人員,及應領證書之專門職業(yè)或技術人員,除高等考試普通考試外,均依本法定其資格?!雹谝簿褪钦f,一切不適用高等考試和普通考試的考試均可歸入特種考試。依照 《特種考試法》關于 “特種考試的種類……由考試院定之”,考試院陸續(xù)公布 《特種考試助產士考試條例》(1931年3月24日)、《特種考試郵務人員考試條例》(1931年7月6日)等單行法規(guī)。
1932年12月,考試院提出考試法修正草案,認為特種考試與高等考試、普通考試性質不盡相同,考試方法也有別,應另立專條;又原有 “《特種考試法》,并無特殊內容”, “至于各種特種考試,可分別以條例規(guī)定之”③。本此原則,國民政府于1933年2月23日廢止 《特種考試法》,同日公布 《修正考試法》規(guī)定:“任命人員依法應領證書之專門職業(yè)或技術人員,其考試分左列二種:一、普通考試。二、高等考試。候選人員考試條例另定之。”“任命人員”,“考試院認為有特殊情形者,得舉行特種考試。各種特種考試條例另定之?!雹苓@一規(guī)定將特種考試作為任命人員考試的一種,則專門職技術人員考試和公職候選人考試不能設特種考試。各特種考試條例也另定,且舉辦時機限制為 “考試院認為有特殊情形者”,方得舉行特種考試。
1935年7月31日,國民政府再度修正公布《考試法》,明定特種考試,“性質上須臨時舉行,而相當于普通考試者,其條例得由考試院定之?!贝舜涡拚c1933年的原條文相較,將遇有特殊情形之認定不再限于考試院;另外增加特種考試性質上須臨時舉行,對層級較低如相當于普通考試者,其條例得由考試院直接訂定公布,勿庸送經立法院審議后,由府令公布,此乃委任立法,藉以爭取時效。
特種考試究竟始于何時?一般認為,以1933年5月20日,在河北天津舉行的承審員考試,“為我國考政史上第一次特種考試。”⑤這一說法,也許依據有二:一是以 《特種考試法》的廢止和 《修正考試法》公布后的1933年3月9日,考試院公布 《承審員考試暫行條例》⑥(1935年9月3日修正)為依據的;二是與此相關連,不以考試院的復核考試為依據。否則,就難以理解在此之前,還有安徽、云南、陜西等省的承審員考試。1928年,安徽省舉行承審員考試,錄取27人,管獄員考試錄取30人,經司法部復核無異⑦。1929年司法部派萬身正充河南省各縣承審考考試監(jiān)試委員。陜西省,1929年舉行各縣承審考試1次,1930年舉行看守所官考試1次,當時因軍事關系,交通斷絕,1931年2月由司法行政部將該兩項考試案咨報考選委員會,復核結果,各縣承審考試及格7人,看守所官考試及格20人⑧。1933年5月12日,考選委員會公告,復核山東省承審員考試合格35人。
同年5月20日,河北省各縣承審考試舉行,應考108人,6月17日榜示,錄取32人。6月19日,考試院公布 《修正承審員考試暫行條例》。9月,河南省舉辦各縣承審考試,應考58人,錄取11人。以上河北、河南兩省共錄取43人,分別列入普通考試的門下,但在考試院的有關文件和統(tǒng)計資料中,均作為特種考試的一種。⑨
1934年4月12日,交通部附屬機關會計人員臨時考試典試委員會成立。考試結果,高等考試錄取29人,普通考試錄取23人,共51人??歼x委員會認為,這次考試的性質,實為 “特種考試”。⑩10月1日至3日,舉行首都承審員臨時考試甄錄試,報考者304人,錄取145人。10月11日至13日,舉行正試,錄取53人。旋舉行面試,面試分學術、經驗二組試驗,試驗結果,所有應試53人均為及格?。
1935年7月31日,府令公布 《特種考試邊區(qū)行政人員考試條例》?,對蒙古、西藏、青海、西康、新疆等邊區(qū),其行政人員考試,限籍隸邊區(qū)之人民參加,故以特種考試方式行之。7月27日,考試院公布 《特種考試郵政人員考試條例》,同日廢止 《特種考試郵務人員考試條例》。9月3日,承審員考試暫行條例再次修正公布?。9月7日,府令公布 《縣長考試條例》?。1935年,特種考試實際錄取49人,其中承審員考試,錄取27人,高級郵務員考試,錄取22人。
1936年6月9日,考試院公布 《縣司法處審判官考試條例》。同年,特種考試錄取973人:其中縣長考試,錄取9人;縣司法處審判官考試,錄取26人;初級郵務員考試,錄取279人;郵務佐考試,錄取659人。
1937年3月20日,考試院公布 《特種考試禁煙總會統(tǒng)計人員考試暫行條例》?,并核準同年4月20日在首都舉行臨時考試。4月21日,考試院公布 《特種考試浙江省會計人員考試暫行條例》?,并核準浙江省在本年舉行特種考試會計人員臨時考試。6月3日,考試院公布 《特種考試土地測量人員考試條例》、 《特種考試鐵道車務人員考試條例》?;6月7日,考試院公布 《特種考試交通部蒙文電報報務員考試暫行條例》?;6月9日考試院公布 《特種考試交通部電務技術員考試暫行條例》?。計1937年辦理特種考試,共錄取995人。?
綜上所述,從1933年到1936年,是特種考試的起步階段。這一階段,特種考試及格人數為1 169人,與同一時期的高等考試、普通考試錄取的563人、1 209人相比較,不相上下。這一階段的特種考試,呈現幾種特色:
第一,因為外交官領事官、司法官、監(jiān)獄官、警察官、法院書記官、律師、西醫(yī)醫(yī)師、藥師等性質特殊之文官或專門職業(yè)人員,皆有個別的高等或普通考試條例的制定,不以特種考試方式為之,因此列入特種考試者,多屬層次較低、較不具重要性的考試,因此其考試條例僅由考試院訂定公布即可,如郵務員、電報報務員、電務技術員、電信機務員、鐵道車務人員等。
第二,大多數的特種考試,皆系委托辦理,由考試院委托用人機關辦理試務,而僅將辦理考試之規(guī)章及情形,由用人機關報請考選委員會轉呈考試院核定及備案。
第三,在特種考試中,有公務人員性質的(如土地測量人員、直接稅稅務人員),亦有專門職業(yè)及技術人員性質的 (如電信機務員、電務技術員),二者的劃分界限并不十分明顯。?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是特種考試的發(fā)展階段。為變更考試模式,以適應抗戰(zhàn)的需要,1938年10月28日,國民政府公布 《非常時期特種考試暫行條例》?,11月23日,考試院公布施行細則?。1940年4月,考試院公布 《考試院委托任用機關辦理特種考試辦法》?。這一時期,特種考試制度的主要變化有三:一是取消一年或隔年一次的定期舉行考試的制度,特種考試由考試院依事實上的需要,隨時舉行。二是特種考試不設典試委員會和試務處,由考試院派員辦理考試事宜,其相當于普通考試者得委托各任用機關辦理。三是由于抗戰(zhàn)期間建設事業(yè)激增, “各方需人孔亟”,而 《非常時期特種考試條例》又允許考試院依實際需要自行決定考試的 “分類分科”,所以從1939年開始特種考試的單行法規(guī)迅速增加,到1942年9月增至40余種。而1936年以前,特種考試單行法規(guī)不足10種,真正舉行過的僅5種。由于發(fā)展過快,考試院采取調整歸并、廢止、嚴格限制等三點措施,使之健康發(fā)展。
第一,調整歸并。不以機關、地區(qū)的請辦考試,為特種考試法制定的惟一理由??荚囋褐鲃影凑仗胤N考試各類人員的性質予以簡化歸并,使其成為統(tǒng)一的法規(guī),足以規(guī)范不同機關、地區(qū)的同性質人員考試,且以 “考試規(guī)則”、“考試條例”稱謂取代 “考試暫行條例”。如此依人員性質區(qū)分,即可以一種考試包含多種不同等級在內。例如1942年9月30日考試院公布縣各級干部人員考試條例,使縣行政人員及鄉(xiāng)鎮(zhèn)保甲干部人員的考試,正式予以立法。在此之前所頒浙江、四川、陜西、湖北、湖南、安徽、廣東、江西等省縣各級干部人員考試暫行條例,均于廢止。例如1944年5月12日,考試院公布的特種考試銀行人員考試規(guī)則,將銀行人員分甲、乙、丙三級人員考試;6月6日公布特種考試人事行政人員考試規(guī)則;7月28日公布特種考試文書人員考試規(guī)則,分甲、乙、丙、丁四級考試;9月15日公布特種考試鹽務人員考試規(guī)則,分甲、乙、丙三級考試;10月25日,公布特種考試主計人員考試規(guī)則,分會計人員、統(tǒng)計人員各列甲、乙、丙、丁級四類。以上各種考試規(guī)則頒布以后,即不得再以機關、地區(qū)之特殊性為由,就銀行人員、人事人員、主計人員等另訂考試法令;如要請辦考試,即應適用統(tǒng)一考試規(guī)則。
第二,廢止。配合前項措施,各單項考試暫行條例應予廢止。如1944年7月15日,考試院令廢止特種考試四川省營業(yè)稅局稅務人員考試暫行條例、特種考試四川省營業(yè)稅局會計人員考試暫行條例、特種考試西康建省委員會氣象測侯人員考試暫行條例、特種考試中英庚款董事會會計人員考試暫行條例、特種考試商品檢驗人員考試暫行條例。7月20日,院令廢止特種考試賑濟委員會貸款人員考試暫行條例。9月15日,考試院公布廢止特種考試體育人員考試暫行條例。9月19日,考試院公布廢止鹽務總局文書人員考試暫行條例、特種考試財政部鹽務機關會計人員考試暫行條例、川康鹽務管理局重慶分局工程人員考試暫行條例。
第三,限制。嚴格限制特種考試單行法規(guī)的制定,自1943年至1944年,3年之中所定特種考試規(guī)則,除前述特種考試銀行人員等五種考試規(guī)則外,僅有1944年1月8日考試院公布的特種考試社會工作人員考試規(guī)則而已。此一方面說明統(tǒng)一法規(guī)的制定與舊考試暫行條例的廢止,已收到遏止特種考試泛濫的既定目的;另一方面亦與1945年8月日本戰(zhàn)敗投降有關,因非常時期的戰(zhàn)爭狀態(tài)既然已經結束,自不容應變措施化為經常性的制度,故特種考試的發(fā)展至此開始趨于低潮。?
特種考試的應考資格,有高于高等考試的,有和高等考試、普通考試相當的,有低于普通考試的,有介于兩者之間者。
高于高等考試的,如縣長考試。1935年,報考縣長考試者的應試要求較高,除年齡必須在30歲以上外,還必須具備下列資格之一: (1)高等考試行政人員考試及格者; (2)參加各省薦任職考試及格,并且經考試院復核及格的人員; (3)曾擔任縣長1年以上,持有證明文件的人員;(4)曾任簡任職,或是任薦任職2年以上,或任最高級委任職4年以上的人員;(5)曾在教育部承認的國內外大專學校畢業(yè),并曾任薦任職一年或委任職2年的人員。?1943年6月3日,府令公布 《高等考試及格人員縣長挑選條例》?,對縣長挑選的資格、方式、程序作出具體的說明。應挑資格,除高等考試及格滿30歲外,必須是曾任薦任職1年以上,具有行政經驗者,或有3年以上關于地方行政經驗者。從上述對縣長人選必須是高等考試及格者的限制、以及對從政經歷的重視可以看出:特種考試的種類之一的縣長考試資格,顯然高于高等考試的資格。
和高等考試相當的,如高級郵務員考試。其應考資格:年齡20~35歲,身體健康,大學、??飘厴I(yè)或同等學歷經高等檢定考試及格,或有專門著作經審查合格者。
和普通考試相當的,如初級郵務員考試。其應考資格:年齡20~30歲,身體健康,高級中學畢業(yè)或同等學歷經普通檢定考試及格者,或現任郵務佐者。
低于普通考試的,如郵務佐、信差考試。其應考資格:郵務佐年齡20~30歲,身體健康,初級中學或完全小學畢業(yè)者,或現任信差者;信差年齡18~30歲,身體健康,初級小學畢業(yè)者或短期小學畢業(yè)者。
上述高級郵務員考試、初級郵務員考試、郵務佐考試、信差考試,都屬于特種郵政人員考試?。特種郵政人員考試,自1937年到1948年,共錄取16 868人,是同一時期除復員軍官佐轉業(yè)人員考試外,錄取最多的。
特種考試程序和方法也比較特殊。有按照抗戰(zhàn)時期改為初試+訓練+再試模式的,有按照抗戰(zhàn)以前的模式考試及格后即行分發(fā)任用的,有分為第一、第二、第三試的,也有僅分為二試乃至只有一試的。各種情形,不一而足。
抗戰(zhàn)時期,大多數種類的特種考試,是按照初試+訓練+再試模式的。根據1942年公布的考試規(guī)則,縣各級干部人員考試中的鄉(xiāng)鎮(zhèn)保甲干部人員考試屬于特種考試,分為甲乙丙三級??荚嚲譃槌踉嚰霸僭?,初試分為體格檢驗、筆試及口試,計算總成績時筆試占80%,口試占20%,初試及格后送由訓練機關訓練,期滿舉行再試,再試就訓練科目進行考試。而考試的科目則相當簡單,其中甲級人員考試國文、三民主義及建國大綱、公民三科,乙級人員試國文、三民主義淺說、常識三科,丙級人員考試三民主義問答、常識問答二科??荚嚰案裰螅准壱脏l(xiāng)鎮(zhèn)長、乙級以保長及鄉(xiāng)鎮(zhèn)公所股主任或干事、丙級以甲長及保辦公處干事選用。1944年,特種考試人事行政人員考試,分為初試和再試。初試分為筆試和口試,筆試考國文、國父遺教、訓政時期約法、中國歷史和地理、民法總則、行政法、行政學、各國政治制度,現行考銓制度等9門;口試就筆試科目及應考人的經驗考詢之。初試及格人員在銓敘部實習4~6個月,期滿始得應再試,再試科目就實習事項考試之。?
抗戰(zhàn)期間的縣長考試,仍以戰(zhàn)前1935年9月7日頒布的 《縣長考試條例》為主要依據,考試科目分為三試,“第一試注重學理之應用,第二試注重本省實際問題及建設方案,均以筆試行之,第三試注重應考人之經驗及才識,以口試行之?!?1943年,府令公布 《高等考試及格人員縣長挑選條例》?,對縣長挑選的資格、方式、程序作出了具體的說明。依據條例,縣長挑選分為考后挑選和定年挑選??己筇暨x于每屆高等考試再試完畢后進行,定年挑選每3年舉行1次,由考試院先期呈請國民政府核定,凡高考及格未經挑選或考后挑選未被選中者皆可應定年挑選。舉行縣長挑選時須設縣長挑選委員會,特任委員長1人,簡任委員6~10人,并須由國民政府簡派監(jiān)察院監(jiān)察委員“監(jiān)挑”。縣長挑選的方式,主要是就有關縣政的重要法規(guī)以及應挑人的識見、經驗,言詞、體格進行面試。每次挑取的名額,由考試院先期咨商行政院決定。凡挑取人員,均由銓敘部造具分發(fā)省份姓名冊,遞呈國民政府分發(fā)各省任用,各省應盡先以縣長職予以任用。以上可見,特種考試類的縣長考試,則不分初試再試及格后即行分發(fā)任用的。
1944年公布的 《特種考試鹽務人員考試規(guī)則》規(guī)定:鹽務人員考試分為甲、乙、丙級三級,乙級外勤人員考試,分為三試,第一、第三試為口試,第二試為筆試。筆試科目為建國大綱、國文、常識、算術,無選試科目。其第一試不及格者,不得應第二、第三試,第三試不及格者不予錄取。錄取分數的計算,第一、第三試各占25%,第二試占50%。而除此以外,甲、乙、丙級三級鹽務人員、會計員、統(tǒng)計員、技術員考試,除筆試科目外,還有選試科目,甲級鹽務人員由應考人依規(guī)定的科目任選2種,乙、丙級二級鹽務人員由應考人依規(guī)定的科目任選1種。條例規(guī)定:“鹽務人員考試必要時,得分為初試及再試,并加以訓練。”?也就是說, “再試”和訓練的前提是 “必要時”,并非整齊劃一,無條件地和初試+訓練+再試的模式保持一致。
特種考試的舉辦形式,有考試院考選委員會直接辦理的,有專門組織考試委員會辦理的,有委托中央各用人機關和省政府及地方用人機關辦理的。
一是考試院考選委員會直接辦理。例如:考選委員會先后舉辦的考試計有高級郵務員考試6次(1935年、1940年、1942年、1943年、1945年、1947年),人事行政人員考試3次 (1944年、1946年、1947年),縣司法官審判官考試5次 (1945年、1946年兩次、1947年兩次),高級稅務人員考試1次 (1947年),總共舉辦15次?。在以上各次考試中,除人事行政考試系專案舉行外,其余均附在同一時間舉辦的高等考試或司法人員高等考試內舉行,合并辦理試務。所以,此類考試可視為相當于高等考試的特種考試。
二是委托辦理。在抗戰(zhàn)爆發(fā)前,考試院曾委托地政主管機關、鐵道部、交通部、財政部等機關辦理特種考試,辦理機關將辦理考試的規(guī)章及情形,報由考選委員會轉呈考試院核準。1940年4月4日,考試院公布考試院委托任用機關辦理特種考試辦法。其要點是:受委托辦理考試機關應派定主任考試委員及委員負責辦理,在其他地點設有分場的,應派定負責人員主辦該分場試務;派定主任考試委員、委員及相關負責人員的姓名、履歷,由受委托機關,報由考選委員會備案;主任考試委員,執(zhí)行典試法所定典試委員長及試務處長之職;主任分場試務人員,執(zhí)行試務處處務規(guī)程所定辦事處處長之職。此后陸續(xù)舉辦試務的中央機關有財政部、經濟部、交通部、教育部、社會部、審計部、司法行政部等,類科包括各類行政人員及技術人員兩大類。1941年,特種考試交通部交通技術人員考試第四屆有線電報務員處考試在昆明舉行,1月15~18日初試,初試及格受訓人員62人;同年7月30日~8月2日再試,參加再試58人,4人未參加,及格56人,2人不及格?。特種考試交通部交通技術人員考試第五屆有線電實習報務員初試,于1941年11月20~24日在昆明舉行,及格受訓62人,1942年6月4~6日在昆明舉行再試,參加再試54人,及格54人?。關于再試的情況,舉列說明如下,見表1:
據統(tǒng)計,12年間中央各用人機關前后共舉辦特種考試112次,錄取144 000余人,考試及格人員,均分發(fā)中央各部會任職。委托各省政府及地方用人機關共舉辦特種考試121次,錄取27 000余人。?
特種考試的種類和錄取的人數,詳見表2:
表2 任命人員考試歷年特種考試及格人數統(tǒng)計表 (1933—1948年5月)
上述統(tǒng)計表根據已出版的著作、資料進行了校勘。例如原表的7 471人,應為1 471人。又如復員軍官佐轉業(yè)人員的3個數據,有的放在1945—1947年的欄目中,有的放在1946—1948年的欄目中,本表根據單項合計的數據應該是正確的原則,從后者。原統(tǒng)計表總計155 220人,本表通過Excel總計為155 232,相差12人,有待進一步考證。
1933年至1948年5月,特種考試錄取的種類共40種,合計155 232人。特種考試各類及格人員數如下:(1)縣長,609人;(2)縣各級干部人員 (鄉(xiāng)鎮(zhèn)保甲干部人員10 943人、其他各類人員806人)11 749人; (3)縣司法處審判官,600人; (4)承審員,123人; (5)交通技術人員,6 150人;(6)郵務人員 (高級郵務員、初級郵務員、郵務佐),17 822人; (7)衛(wèi)生技術員,113人; (8)會計人員,1 003人; (9)會計審計人員,31人;(10)統(tǒng)計人員,279人; (11)統(tǒng)計戶籍人員,30人; (12)合作行政人員,8人;(13)財務行政人員,50人;(14)教育行政人員,452人;(15)縣市教育視導人員,142人; (16)體育行政人員,52人; (17)稅務人員,10 903人;(18)稅務會計人員,81人;(19)營業(yè)稅稅務員,101人;(20)土地稅征收員,47人;(21)海關稅務員,13人; (22)海關稽征員,64人;(23)整理田賦人員,92人;(24)財務人員,845人;(25)貨運管理人員,61人;(26)賑濟貸款
人員,49人;(27)鹽務人員,35人;(28)鹽務工程人員,7人; (29)農業(yè)技術人員,32人;(30)農業(yè)推廣技術人員,168人;(31)氣象測候人員,6人; (32)度量衡檢定人員,369人;(33)地政人員,542人; (34)土地陳報人員,541人; (35)銀行人員,351人; (36)訓練人員,68人; (37)人事行政人員,107人; (38)社會工作人員,223人;(39)地方自治干部人員,401人;(40)復員軍官佐轉業(yè)人員,100 944人。
從類別看,1933—1936年,分別為1、2、2、3類。1937—1942年,分別為6、5、9、11、9、17類,經過1942年的調整,考試種類呈逐年下降趨勢,1943—1948年5月,分別為16、11、10、10、10、4類。
從歷年錄取的人數看,從1933年至1948年5月,特種考試錄取的種類共40種,合計155 232人?,是同一時期高等考試錄取4 344人、普通考試錄取6 738人的35倍、23倍。
分階段看:1933—1936年計錄取1 169人,與同一時期的高等考試、普通考試錄取的人數不相上下。1937—1945年,特種考試錄取42 072人,是同一時期高等考試錄取2 082人、普通考試錄取3 083人的20倍、13.6倍。1946—1948年,特種考試錄取111 991人。其中復員軍官佐轉業(yè)人員考試錄取的占主體,該項考試于1946年開始舉行,三年之間錄取人數共100 944人,這顯然是與抗戰(zhàn)結束之后由戰(zhàn)時體制轉向常規(guī)體制,軍人大量復員轉業(yè)的情況相適應的。然而,復員軍官佐轉業(yè)人員超過10萬,在錄取總人數中獨占2/3,以致各類考試所占比重差別懸殊,結構極不合理。此外,郵務人員、交通技術人員、縣各級干部人員、稅務人員錄取的人數,均在1~2萬人之間,也或多或少反映出國民政府戰(zhàn)時的人才需求狀況。其余各類錄取人數一概不足千人,顯然不能滿足相應各種事業(yè)的需要。
特種考試盡管情形復雜,但因其考試種類、次數和及格人數都多于高考、普考,所以同樣是任命人員考試中十分重要的一種類型?。毋庸置疑,特種考試為國民政府輸送了大量的有用人才,但不可否認它也產生了許多消極的影響。由于《非常時期特種考試條例》規(guī)定特種考試按事實需要可以隨時舉行,這一方面增加了特種考試的靈活性,另一方而卻也給濫竽充數、魚目混珠之輩創(chuàng)造了條件。特種考試往往委托任用機關自行辦理的做法,更是大大方便了各機關濫用私人,假借考試之名,行營私舞弊之實,使得特種考試漸漸偏離了公平競爭的原則,這也是抗戰(zhàn)中后期國民黨吏治嚴重腐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注釋:
① 《考試院月報》1930年,第1期。
② 《特種考試法》,《考試院公報》1931年第4期,第1頁。
③ 《修正考試法之原則》,立法院秘書處:《立法??返?輯,民智書局1933年版,第5-6頁。
④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國民黨政府政治制度檔案史料選編》上,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36-337頁。
⑤ 徐有守:《中外考試制度之比較》,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4年版,第78頁。
⑥ 《國民政府公報》1933年3月10日,第1075號,院令,第8頁?!犊荚囋汗珗蟆份d,該條例1933年3月10日公布,第3期,法規(guī),第1頁。
⑦ 《國民政府司法行政部十七年十一月份工作報告》,《司法公報》第1號,雜錄,第111頁。
⑧ 國民黨中央統(tǒng)計處編: 《民國二十三年之建設》,第352頁。
⑨ 陳天錫:《增訂戴季陶先生編年傳記》,《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xù)輯》第421號,臺北:文海出版社1997年版,第158頁。
⑩ 本段引文參見 《五年來考選工作的報告》1935年,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考試院總報告書》,全宗號五,案卷號470。
? 中國國民黨中央統(tǒng)計處編:《民國二十三年之建設》,第350頁。
? 《國民政府公報》1935年8月1日,第1808號,法規(guī),第5-6頁。
? 《修正承審員考試暫行條例》,1935年,《福建省政府公報》1935年,第536期,中央法規(guī),第4頁。
? 《國民政府公報》1935年9月9日,第1840號,法規(guī),第1-2頁。一說1934年9月7日公布,錯了。
? 《國民政府公報》1937年3月23日,第2309號,院令,第5-6頁。
? 《國民政府公報》1937年4月23日,第2335號,院令,第10-11頁。
? 《國民政府公報》1937年6月8日,第2374號,院令,第13-17頁。
? 《國民政府公報》1937年6月9日,第2375號,院令,第9頁。
? 《國民政府公報》1937年6月12日,第2378號,院令,第9頁。
? 《任命人員考試歷年特種考試報告表》,考試院檔案,總主編楊學為:《中國考試制度史文獻集成》,第7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548頁。
? 考試院考銓叢書指導委員會編:《中華民國特種考試制度》,臺北:正中書局1984年版,第41-42頁。
? 有著作將 《非常時期特種考試暫行條例》中 “暫行”兩字刪除,這是不對的。詳見 《國民政府公報》1938年10月29日,渝字第96號,法規(guī),第9頁。
? 《國民政府公報》1938年11月26日,渝字第104號,院令,第22頁。
? 《國民政府公報》1940年4月10日,渝字第247號,院令,第46頁。
? 考試院考銓叢書指導委員會編:《中華民國特種考試制度》,臺北:正中書局1984年版,第48-49頁。
? 《縣長考試條例》第5條,蔡鴻源主編: 《民國法規(guī)集成》第68冊,黃山書社1999年版,第5l頁。
? 《國民政府公報》1943年6月6日,渝字第576號,法規(guī),第8頁。
? 《特種考試郵政人員考試條例》,1935年7月27日,《國民政府公報》1935年7月30日,第1806號,院令,第11頁。
? 《特種考試人事行政人員考試規(guī)則》,1944年6月6日,《國民政府公報》1944年6月7日,渝字第681號,院令,第8頁。
?《考試院提交于國民黨五屆十一中全會之工作報告》1943年,考試院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全宗號三七,案卷號516。
? 彭勃、徐頌陶主編:《中華人事行政法律大典》,中國人事出版社1995版,第1358-1359頁。
? 《特種考試鹽務人員考試條例》,1944年9月15日,《國民政府公報》1944年9月20日,渝字第711號,院令,第11頁。
? 秦昊揚主編:《民國文官考試制度研究》(1912—1949),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9年版,第166頁。
? 《特種考試交通部交通技術人員考試第四屆有線電報務員再試及格人員統(tǒng)計表》,考試院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全宗號 二十七 (4),案卷號434。
? 《特種考試交通部交通技術人員考試第五屆有線電實習報務員初試再試人數統(tǒng)計表》,考試院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全宗號 二十七 (4),案卷號434。
? 考試院考銓叢書指導委員會主編: 《中華民國考選制度》,臺北:正中書局1983年版,第121頁。
? 上述統(tǒng)計表根據已出版的著作、資料進行了??薄@缭淼? 471人,應為1 471人。又如復員軍官佐轉業(yè)人員的3個數據,有的放在1945—1947年的欄目中,有的放在1946—1948年的欄目中,原統(tǒng)計表總計155 220人,經本人校勘,總計為155 232,相差12人,有待進一步考證。
? 王奇生主編:《中國考試通史》第4卷,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162頁。
? 秦昊揚主編:《民國文官考試制度研究》(1912—1949),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9年版,第16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