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小學音樂新大綱指出:“音樂教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對于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質(zhì)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著重要的作用?!鄙鐣槿烁竦耐昝腊l(fā)展提供了物質(zhì)和環(huán)境基礎,作為獨立個性的人只有具有了獨立的創(chuàng)造性、完美的人格,才能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才能成為未來社會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如何在教學中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思想,如何關愛學生的生命,讓學生在課堂中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呢?
一、在教學內(nèi)容中傾注人文關懷
音樂是人文性的學科,它用優(yōu)美的旋律和生動的歌詞使學生受到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培養(yǎng)愛美情趣,發(fā)展健康的個性,養(yǎng)成良好的意志品質(zhì)。 在教學中應做到:
(一)進行思想的熏陶、道德情操的培養(yǎng)
小學音樂教材中有大量具有道德感染的歌曲。如:《中國中國我愛你》、《祖國祖國多美麗》能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我們的生活多么幸福》、《少年,少年,祖國的春天》表現(xiàn)了少年兒童的民族自豪感;《彝家娃娃真幸?!?、《金孔雀輕輕跳》表達了與少數(shù)民族的團結、友愛之情;《我們要做雷鋒式的好少年》教育學生該怎樣做人……教師充分利用教材內(nèi)容,“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對學生進行高尚的思想道德教育,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二)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觀
小學音樂教材里的每首歌、每首樂曲都經(jīng)過了編者精心的挑選和設計,充溢著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美:有的刻畫了美的人物形象,如《雀尕飛》、《老師最理解我》;有的描繪了美的自然景色,如《三峽柑桔甜又香》、《我的小花園》;有的表達了美的心愿,如《真善美的小世界》、《摘星星》……在學唱歌曲的同時,要引導學生體驗美與丑,分辨善與惡、是與非,形成正確的健康的審美觀。
二、在教學方法上傾注人文關懷
教師要勇于打破“滿堂灌”、“抱著不敢放手”的陳舊教學方法,多給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自己動腦設置問題、自己動手給予解決。
(一)放手獨立完成
教師應當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教材中的一些知識可以提前讓學生獨立去完成,如通過查閱資料了解音樂作品的背景、理解歌詞內(nèi)涵、用樂器吹奏曲譜等。
(二)讓學生合作學習
因各種原因,學生在音樂中各方面能力發(fā)展有所不同,有的學生吹奏能力較強,有的歌唱能力不錯。將學生按各種特長分成若干小組,共同思考和學習新知,合作中既促進了學生的情感交流,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音樂協(xié)調(diào)性和團結友愛精神。
(三)活動學習
在學習中可通過一個個的活動推進學習的進度,如小歌星賽、繪畫比賽、小小演奏家等。要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學生具有競爭意識,培養(yǎng)表演欲望,激發(fā)參與積極性,從而達到學生愿學、樂學的目的。
三、在教學過程中傾注人文關懷
首先要打破舊的教育觀念和思想,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主體觀念,教師盡量不做學生能做的事,不說學生能說的話。音樂課大致可分為唱歌課、唱游課、欣賞課、綜合訓練課幾大類,教學的一般過程分為“預習——新知識傳授——鞏固練習”。
(一)預習是一個重要的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是課堂學習的前奏,許多的教學內(nèi)容學生通過預習就能獨立解決
如教授《搖籃曲》時,可讓學生查閱資料,了解何為搖籃曲,了解舒柏特的生平,了解中外一些優(yōu)秀的搖籃曲。學生查找資料的同時獲得了大量的知識,這些遠比教師的講解更能讓學生記憶深刻。預習還包括教師的課前備課等,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訓練點,針對課堂的學習情況,靈活處理疑難點。
(二)課堂學習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
學生課前的認真預習參與了多種思維活動,它為課堂中師生的共同學習奠定了基礎。教師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主動、興致勃勃地學習, 讓學生盡量自學自悟,掌握學習方法。例如學習歌曲《山峽柑桔甜又香》時可這樣設計,解決難點:
A.了解宜昌的地理位置及獨特的風土人情,結合以前所學的歌曲,如《雀尕飛》等,體會歌曲的旋律特點。
B.根據(jù)歌詞進行想象繪畫,用畫筆表達自己對家鄉(xiāng)的認識和了解。
C.結合繪畫內(nèi)容分小組演唱歌曲,用歌聲抒發(fā)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再如學習美國兒童歌曲《鈴兒響叮當》一歌時,教師可選擇中外幾種用不同風格進行演唱的版本讓學生欣賞,對比總結出歌曲不同的風格特點,更好地讓學生把握歌曲情緒進行演唱及創(chuàng)作練習。
總之,要使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使學習者成為獲得知識的最高主人,而不是消極的知識接受者。
(三)鞏固練習能啟迪學生思維,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發(fā)展學生個性
要讓學生多聽、多唱、多表演,利用第二課堂、課外活動等,讓學生積極參與各類音樂實踐活動。
沒有創(chuàng)造性就缺乏生命力,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合作為個性的豐富創(chuàng)造了多層次的社會關系。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要傾注人文關懷,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為目標,做到“以人為本”,關愛學生生命,讓音樂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
參考文獻:
[1]梁啟萍.傾注人文關懷 彰顯教師的人格魅力[J].中學教學參考(文綜版).2012(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