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 青 / 文
春季養(yǎng)生閑談
◆丹 青 / 文
中國傳統(tǒng)以節(jié)氣中的“四立”為四季的起點,春季從立春開始,歷經(jīng)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共6個節(jié)氣,止于立夏前一天。春季萬物復蘇、生機盎然,有“一年之計在于春”一說,做好春季養(yǎng)生,可以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礎(chǔ)。
春季養(yǎng)生,有不少名目。我們從喝粥說起,給你9條“小貼士”。
1.多喝粥
在早餐或晚餐中進食一些健脾和胃、益氣養(yǎng)血的保健粥,如雞肝粥、韭菜粥、豬肝粥等。
2.多吃豆芽
豆芽中的維生素、礦物質(zhì)、氨基酸等營養(yǎng)物質(zhì)最為鮮活。此外,萵苣、菠菜、韭菜等春季生長的新鮮綠葉蔬菜,以及草莓、櫻桃等應(yīng)季水果也最有益健康。
3.補充蛋白質(zhì)
春季,飲食中還要多補充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以增強抵抗力,如雞蛋、魚類、牛肉、雞肉和豆制品等。
4.做伸展運動
整個寒冷的冬天,人的身體仿佛都是蜷縮著的,因此春天最適合做的就是伸展運動,以喚醒身體。平日多散步、多做戶外活動,如賞花、慢跑、練氣功、釣魚等。
5.補B族維生素
春季人的大腦容易處于興奮狀態(tài),而B族維生素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鎮(zhèn)定作用,有助增強細胞能量,還能防止春季滋生的蚊蟲叮咬。此外,補充鈣和鎂也有助于平靜神經(jīng)系統(tǒng)及肌肉,緩解焦慮或失眠。
6.莫忘“春捂”
嚴寒的冬季,各種保暖措施的完備,使人的耐寒能力下降。春暖花開,過早地減少衣物,一旦寒氣襲來,會使血管痙攣,血流阻力增大,影響機體功能,造成各種疾病。所以“春捂”習慣要保持,衣服漸減,體質(zhì)虛弱的人要特別注意背部保暖。
7.草藥幫助春季排毒
春季生長的很多草藥能起到排毒的作用。比如,蒲公英有保肝作用,有助受損肝臟愈合;甘草有助于能量平衡和消化,減少壓力。此外,用薄荷、迷迭香、薰衣草以及玫瑰花瓣等花草熏蒸,還有助于清潔皮膚和治療鼻竇。
8.保護肝膽
春季宜養(yǎng)肝。保護肝膽,要少吃動物油和油炸食品,少到飯店吃飯,每天最好吃1~2把堅果,最好食用橄欖油或用堅果及種子壓榨的油。肝氣舒暢,人的韌帶、肌腱和關(guān)節(jié)也不會僵硬。
9.身體大掃除
春天里身體需要大掃除。多喝果汁可以清腸,減少糖、咖啡因的攝入量和禁煙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此外,最好禁酒,食不過量,七分飽就可以。
另外,春季的飲食調(diào)養(yǎng)可分為三個時期進行。
早春時期,為冬春交換之時,氣溫仍然寒冷,人體內(nèi)消耗的熱量較多,所以宜于進食偏溫熱的食物。飲食宜選擇熱量較高的主食,并注意補充足夠的蛋白質(zhì)。飲食除米面雜糧之外,可增加一些豆類、花生、乳制品等。
春季中期,為天氣變化較大之時,氣溫驟冷驟熱,變化較大,可以參照早春時期的飲食進行。在氣溫較高時可增加蔬菜的食量,減少肉類的食用。
春季晚期,為春夏交換之時,氣溫偏熱,所以宜于進食清淡的食物。飲食原則為選擇清淡的食物,并注意補充足夠維生素。每日除三餐之外,還要多吃一些水果,因為水果中所含的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對增強體質(zhì)有益。
中國自古有“春困秋乏夏打盹”一說,冬天溫度較低,人們在這種狀態(tài)下毛細血管收縮,血液循環(huán)慢,汗腺和毛孔也隨之閉合,減少了熱量的散發(fā),以維持人體正常體溫。進入春季后,氣溫逐漸升高,人的身體毛孔、汗腺、血管開始舒張,血液循環(huán)也旺盛起來。這樣一來,供給大腦的血液就會相對減少,導致很多上班族上班時都容易犯困。
下面介紹幾種預(yù)防春困的方法。
1.午睡
午睡是解決春困很好的辦法,但時間不能過長,控制在1小時為宜,如果時間太長,反而會覺得昏昏欲睡。但千萬不要伏案休息,這樣對身體的影響很大。由于伏案時眼球被壓迫,引起角膜變形、弧度改變,會使視力受損。同時,伏案睡覺壓迫胸部,影響呼吸,加重心臟負擔;頭部長期壓迫雙臂,影響血液循環(huán)和神經(jīng)傳導,導致手臂麻木、刺痛現(xiàn)象。
2.飲茶或咖啡
昏頭昏腦時,最簡單的辦法便是給自己泡一杯茶或者咖啡,這些飲料具有提神醒腦的作用。同時,從起身、洗杯子,到飲水機旁倒水,整個動作過程都會給你帶來片刻的清醒。
3.調(diào)節(jié)室溫
下午,溫暖的辦公室總會讓人昏昏欲睡,也印證了那句“春眠不覺曉”。此時開窗透氣,外來的新鮮空氣能一下子會給你注入精神和活力。
4.不忘運動
可經(jīng)常活動身體,如做做操、伸伸腿、彎彎腰,或到戶外去走走,以提高心臟的收縮功能和肌肉的興奮性,改善身體的血液循環(huán),促進體內(nèi)新陳代謝,使大腦得到更多的血液供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