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治學,向巧玲
(萬州區(qū)第五人民醫(yī)院,重慶 萬州 404020)
?
心臟重塑與高血壓病中醫(yī)分型關系探析
屈治學,向巧玲
(萬州區(qū)第五人民醫(yī)院,重慶 萬州 404020)
目的:探究高血壓病中醫(yī)分型與患者心臟重塑之間的關系。方法:應用超聲心動圖指標分析188例高血壓患者心臟結構與功能變化,比較不同高血壓病中醫(yī)分型與功能指標的差異。結果:無論是陰虛陽亢型與陰陽兩虛型虛證患者還是肝火亢盛型與痰濕壅盛型實證患者,心臟結構和功能都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變化,虛癥患者的變化程度比實證患者更為嚴重。結論:不同中醫(yī)分型的高血壓患者都出現(xiàn)不同程度心臟重塑和功能減退,心臟結構和功能的變化對高血壓病中醫(yī)分型具有指導意義。
心臟重塑;高血壓;中醫(yī)分型
高血壓病是臨床常見的慢性心血管疾病。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壓病的發(fā)病率也不斷升高。高血壓不僅能引起人體血流動力學異常和代謝障礙,還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1]。因此,本研究以心臟彩超為主要指標,探究高血壓患者中醫(yī)分型與心臟重塑之間的關系,為高血壓病中醫(yī)分型提供現(xiàn)代醫(yī)學參考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88例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108例,女性80例,年齡35~75歲,平均病程(30.5±5.7)年。均衡肥胖程度、吸煙、飲食習慣和運動等可能影響中醫(yī)分型比較分析的因素。入選標準:參照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1999WHO/ISH高血壓指南》中高血壓的診斷標準。
1.2 中醫(yī)分型判定標準
參照《中醫(yī)診斷學》和《中醫(yī)內科學》教材并結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中醫(yī)辨證分型標準[2]。具體為:①肝火亢盛證:眩暈頭痛、面紅目赤、急躁易怒、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②陰虛陽亢證:腰膝酸軟、心悸失眠、耳鳴健忘、五心煩熱、脈弦細而數(shù); ③痰濕壅盛證:頭重、胸悶、腹脹、失眠心悸、嘔吐痰涎、口淡食少、舌苔白膩、脈滑; ④陰陽兩虛癥:眩暈頭痛、耳鳴如蟬、心悸氣短、腰酸腿軟、夜尿頻多、失眠多夢、畏寒、脈沉細。
1.3 方法
患者在檢查前靜止休息20min以上,取左側臥位,在安靜狀態(tài)下使用麥迪遜SA-8000LIVE型彩色多普勒超聲儀進行超聲檢查。采用M型、二維和脈沖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按照常規(guī)方法,對188例高血壓患者進行超聲心動圖檢查。記錄同一心動周期舒張末期室間隔厚度、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和左心室后壁厚度。使用脈沖多普勒進行左心功能測量。左心室收縮功能指標參數(shù):每搏量(SV),每分鐘心排血量(CO),射血分數(shù)EF和短軸縮短率(FS)。左心室舒張功能指標參數(shù):在心尖四腔心切面,將取樣容積置于二尖瓣瓣尖水平處,測量二尖瓣口舒張早期的峰值速度(E)、舒張晚期的峰值速度(A),計算兩者比值(E/A)。各個參數(shù)都測量三個周期,取平均值。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系統(tǒng)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高血壓病不同中醫(yī)分型與心臟結構的關系
表1 不同中醫(yī)分型之間的心臟結構指標參數(shù)
證型例數(shù)(n)室間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Dd)肝火亢盛3312.53±0.5212.25±0.5453.70±1.52陰虛陽亢5413.45±0.7012.89±0.6558.05±0.97陰陽兩虛2313.93±1.0013.50±0.9759.45±1.35痰濕壅盛7812.95±1.1812.75±0.8056.25±1.20
2.2 高血壓病不同中醫(yī)分型與心功能的關系
表2 不同中醫(yī)分型之間的心臟收縮功能指標參數(shù)
證型例數(shù)(n)每搏量SV(mL)射血分數(shù)EF(%)每分鐘心排血量CO(L/min)短軸縮短率FS(%)肝火亢盛3370.36±12.8059.20±2.295.19±2.0533.25±2.55陰虛陽亢5463.55±10.2550.95±1.124.80±1.1230.70±2.90陰陽兩虛2355.20±5.4043.32±1.214.55±0.7826.48±3.17痰濕壅盛7867.31±20.9355.45±2.694.89±1.2534.03±1.84
表3 不同中醫(yī)分型之間的心臟收縮功能指標參數(shù)
證型例數(shù)(n)E峰(m/s)A峰(m/s)E/A肝火亢盛330.73±0.130.91±0.110.88±0.15陰虛亢陽540.90±0.250.48±0.131.43±0.17陰陽兩虛230.94±0.140.45±0.091.95±1.11痰濕壅盛780.81±0.090.62±0.151.43±0.14
高血壓是一種以體循環(huán)動脈血壓增高為主的臨床證候群,可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類。原發(fā)性高血壓即高血壓病,是以動脈血壓升高,尤其是舒張壓持續(xù)升高為特點的全身性、慢性疾病。頭痛、頭暈、乏力等是本病較常見的一般癥狀,血壓持續(xù)在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隨著病情的發(fā)展,可出現(xiàn)心、腦、腎、眼底等臟器器質性損害和功能障礙,并有相應的臨床表現(xiàn)。
高血壓病屬中醫(yī)“頭痛”“眩暈”等病癥范疇,同時也和“不寐”“心悸”“中風”等病癥有一定的聯(lián)系[3]。中醫(yī)認為高血壓的病因病機常常與飲食不節(jié)、情志失調和內傷虛損等因素有關。比如:長期精神緊張、肝氣郁滯、郁久化火;或恣食肥甘,或飲酒過度,損傷脾胃,濕濁遏郁、久蘊化火;勞傷過度或腎虧、腎陰虛損、肝失所養(yǎng)、肝陰不足、肝陽偏亢,都可產生眩暈、頭痛等癥狀。病情嚴重者還會引發(fā)中風、昏厥等嚴重后果。臨床一般分為肝火亢盛、陰虛陽亢、陰陽兩虛、痰濕壅盛四種類型。高血壓最重要的病理基礎是陰陽失調、氣血紊亂。
高血壓心臟重塑是高血壓靶器官心臟損害的表現(xiàn)之一,是由高血壓血液動力學與神經內分泌變化導致的,也是高血壓維持和發(fā)展的重要危險因素?;颊叱31憩F(xiàn)為室間隔與左室后壁厚度增加以及心室擴大。研究結果顯示,肝火亢盛型在心臟結構改變方面與其它三個分型差異明顯,高血壓病早期多是肝火上升而肝陽偏亢,疾病中期多是由于陰虛陽亢而逐漸發(fā)展成為肝腎陰虛,到疾病的后期會出現(xiàn)陰損及陽,常表現(xiàn)出陰陽兩虛并可能伴隨有痰與瘀。根據(jù)高血壓病的這一病理過程,高血壓病早期的證候特征便是肝火亢盛,而高血壓病轉折期間的證候特征則為陰虛陽亢或痰濕壅盛,最后高血壓病后期的主要證候特征為陰陽兩虛。從形態(tài)學上表明了高血壓病不同中醫(yī)分型之間的差異,心臟重塑的嚴重程度隨著由實至虛而不斷加重。
對于心臟的收縮泵血功能,僅有陰陽兩虛證患者的每搏量(SV)、射血分數(shù)(EF)、每分鐘心排血量(CO)和短軸縮短率(FS)與肝火亢盛證患者存在顯著性差異。高血壓病早期可能對患者的心臟泵血功能影響不大,直到后期患者出現(xiàn)心衰時才影響心臟的收縮功能。總體上,實證和虛證患者都出現(xiàn)了左心室功能不全,但是陰虛陽亢型和陰陽兩虛型虛證患者的左心室功能障礙比肝火亢盛型和痰濕壅盛型實證患者更嚴重,表明高血壓病從實到虛的變化過程與心臟功能的減退過程是一致的。
綜上所述,不同中醫(yī)分型的高血壓患者都出現(xiàn)不同程度心臟重塑和功能減退,心臟結構和功能的變化對高血壓病中醫(yī)分型具有指導意義。
[1] 龔乃鵑,李青,陳婕,等.高血壓病中醫(yī)證型與心臟結構功能的關系初探[J].天津中醫(yī)藥, 2010,27(1):19-20.
[2] 崔爽.有關高血壓病中醫(yī)不同證型心臟結構及功能變化比較的研究[J].中醫(yī)臨床研究, 2013,5(21):5-7.
[3] 劉麗梅,朱紹亨,羅瑞英.原發(fā)性高血壓中醫(yī)證型與左室舒張功能及左室結構的關系研究[J].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 醫(yī)學專業(yè),2012,14(15):242-243.
(責任編輯:魏 曉)
2014-03-31
屈治學(1958-),男,重慶市萬州區(qū)第五人民醫(yī)院副主任中醫(yī)師,研究方向為中醫(yī)內科。
R259.441
A
1673-2197(2014)15-0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