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榜樣之美與社會主流道德傳播的主體轉向*

        2014-04-24 08:20:00陳繼紅
        南京社會科學 2014年9期
        關鍵詞:主體

        陳繼紅

        近年來,在各種力量的推助下,“最美人物”評選成為社會公眾普遍關注的道德風景,“最美人物”因之成為一種新的榜樣形態(tài)。關于榜樣的理解有一個基本共識:一個人(或群體)在社會主流道德的踐行中具有楷模作用,并能以此引導、激勵他人的仿效行為,影響他人的道德品格。那么,“最美人物”是否同樣能夠承載這一重任?如果能夠,其內在機理及獨特意蘊在何?本文試圖透過熱鬧的表象深入解讀“最美人物”背后所含蘊的社會主流道德傳播的主體轉換問題,并在與傳統(tǒng)榜樣形態(tài)的比較中對這種轉換的合理性與必然性作一番探討。這種探討或許有一個延伸意義——有助于我們從一個新的角度思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有效路徑。

        一、榜樣之美:價值判斷之主體轉向

        傳統(tǒng)的表達方式是以“好”、“崇高”之類的道德色彩比較強烈的詞語來表達“善”——社會主流道德,而“最美人物”這種新型榜樣則是以美作為善的表達方式,意指美與善的統(tǒng)一。對社會主流道德的傳播而言,這種表達方式的轉換意喻著價值判斷主體的轉換,這種轉換確證了傳播內容的實存性與價值合理性。

        首先需要從理論上厘清一個前提性問題:美能否作為善的表達方式?關于這個問題,中西思想家們都給出了肯定性的答案。孔子明確地以德性作為美的內涵,①朱子則深刻地揭示了二者之間的關系:“善者,美之實也?!雹谒^“實”,即本質性規(guī)定,即“美之所以然處”。③朱子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就世俗論之,美如生得好,善則其中有德行耳。以樂論之,其聲音節(jié)奏與功德相稱,可謂美矣,善則是那美之實。”④在朱子看來,美是善的外在表達方式,善是美的本質性規(guī)定。康德則提出了“美作為德性的象征”這一著名的命題,并舉例說,我們把大廈或樹林稱之為莊嚴的和雄偉的,或把原野稱之為歡笑的和快活的;甚至顏色也被稱為貞潔的、謙虛的、溫柔的,因為它們激起的那些感覺包含有某種類似于對由道德判斷所引起的心情的意識的東西。⑤盡管學者們對這一命題有不同有解讀,但是我們認為,在美與善的關系問題上,康德與朱子達成了一致。由是,以美來表達善,在理論上是無可質疑的。

        在此基礎上,便可以順利進入下一個問題:與傳統(tǒng)榜樣相比,“最美人物”所內蘊的善在內容上有無改變?如果對這兩種榜樣形態(tài)的典型人物作一番比較,二者之間的承續(xù)關系便非常分明了。如圖所示:

        由上述可知,“最美人物”依然承續(xù)了傳統(tǒng)榜樣的道德內涵,二者所傳播的道德條目在外部體系與內在精神上均具有一致性。同時,也應當注意到兩個明顯的變化,其一,“最美人物”增加了傳統(tǒng)榜樣所沒有的道德條目——生態(tài)道德,如“最美浙江人”金德意以愛綠保綠的道德實踐宣揚了“愛物”之美德。其二,“最美人物”以其獨特的道德實踐對道德規(guī)范的內涵進行了新的詮釋。這些變化回應了當前社會道德建設的實際需要,在社會主流道德中注入了時代的內涵??梢源_證的是,與傳統(tǒng)榜樣相類,“最美人物”同樣是以社會主流道德作為傳播內容。

        我們關注的中心問題是,既然傳播內容并沒有發(fā)生實質性的變化,那么為何不沿襲傳統(tǒng)的表達方式,而一定要以“美”表達善呢?其中的答案可以從兩個維度來思考,其一,“美”的表達方式意喻著社會公眾成為道德判斷的主體,社會主流道德的真實存在由此得以確證。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發(fā)生于一些時段、一些領域、一些人群中的腐敗問題、誠信問題、公德問題等遮蔽了社會主流道德的影響力,“道德滑坡”成為學術界評判社會道德現(xiàn)狀的一種頗為流行的觀點。這種道德判斷的主體是部分知識精英,其獨特的影響力使一部分社會公眾視經(jīng)濟發(fā)展與道德進步為一種悖論,對社會主流道德在當下的可能性與可行性產(chǎn)生了懷疑,進而引發(fā)了消極的道德心理。而“最美人物”的出現(xiàn)則有力地回應了這一問題,所謂“美”是一種情感體驗,即如康德所說是一種“純粹的、無利害的愉悅”,⑥充分展現(xiàn)了社會公眾對榜樣及其內蘊之善自發(fā)的“仰慕、敬重、追求、學習”的情感態(tài)度,⑦社會公眾由此成為道德判斷的主體。如此,知識精英與社會公眾便合力展示了社會道德的“兩極”情狀:一極是道德失范的丑陋表象,另一極是展現(xiàn)社會主流道德的美麗風景。易言之,在社會公眾的自覺認知中,社會主流道德的影響力不但是無法遮蔽的真實存在,而且具有欣賞價值與仿效價值。由此,對社會道德現(xiàn)狀的錯誤判斷及其引發(fā)的消極心理在很大程度被社會公眾自我消解了,對社會道德進步的期許在“最美人物”的激勵下得以重新恢復。

        其二,“美”的表達方式意喻著社會公眾成為道德之內在價值評判的主體,社會主流道德的價值合理性由此得以確證?!白蠲廊宋铩敝懊馈敝饕侵溉诵缘淖匀恢溃@種“自然”狀態(tài)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以“自然”的心態(tài)長期堅持著某一項道德實踐,如“最美鄉(xiāng)村醫(yī)生”李佳生,十幾年來冒著生命的危險,憑借自制的滑具從怒江的鋼索上溜索過江,為江對面的村民送醫(yī)送藥。再如“最美鄉(xiāng)村教師”朱建成,甘受常人難忍的清貧,45年如一日堅守在大山深處偏僻的村莊里教書育人,等等。他們共同的特點在于,沒有任何偉大的成就,也沒有任何造作的理想,只是將服務人民、愛崗敬業(yè)等社會主流道德視為一種“自然應當”的職業(yè)常識而努力踐行。另一種“自然”是偶然情境中綻放出的人性光輝,如“最美媽媽”吳菊萍,在突然之間發(fā)生的事件面前,不假思索就伸出雙手接住了墜地的孩子。再如“最美女教師”張莉莉,面對突然失控的大客車,毫不猶豫地撲向處于危險中的學生。他們共同的特點在于,在一個不可復制的偶然情境下,沒有猶豫和權衡的空間,自然而然地以自己的行為詮釋了見義勇為、舍己救人等社會主流道德。上述兩種“自然”狀態(tài)下的道德行為何以會令社會公眾產(chǎn)生“美”的體驗?以康德的觀點,“對美的鑒賞的愉悅才是一種無利害的和自由的愉悅;因為沒有任何利害、既沒有感官的利害也沒有理性的利害來對贊許加以強迫?!雹嘁蛑?,美的體驗排除了任何外在的壓迫,完全出自于審美者內心的真實感受。就道德行為而言,美的體驗意味著審美對象與審美者在心理上產(chǎn)生了強烈的共鳴。那么,這種共鳴從何而來呢?康德認為,審美判斷具有“普遍可傳達性”,“這種普遍可傳達性卻是以一個共通感為前提的”。⑨所謂“共通感”,雖然是主觀的原則,“但卻被看作主觀普遍的(即一個對每個人都是必然的理念),在涉及到不同判斷者之間的一致性時是可以像一個客觀原則那樣來要求普遍贊同的”。⑩朱光潛將之解釋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這實際上是借用了儒家的思想,以此表明康德的“共通感”與儒家性善論的相通性。也就是說,只有當判斷對象(主要是道德行為)符合我們共同的人性構造,展現(xiàn)了人性的真實,才能引起判斷者的情感共鳴,進而產(chǎn)生美的體驗。易言之,“美”的體驗實際上是社會公眾關于道德之內在價值的自我評判,是否符合人性內涵是唯一的評判標準。這種評判意味著“最美人物”所承載的社會主流道德并非是目的性很強的政治教條,或是外力強加于我的道德規(guī)范,而是人性的自然內涵。在社會公眾的自主判斷下,社會主流道德便由崇高歸于自然,由外在約束轉化為內在自覺,其價值合理性得以確證。

        以美來表達善,并非意味著對傳統(tǒng)表達方式的否定,而是對社會主流道德傳播活動中價值評判主體的身份賦予了新的內涵。這種主體轉換順應了時代的要求,以社會公眾的立場、通過獨特的話語方式表達了對社會主流道德的欣賞、贊嘆與仿效的強烈情感,以此奠定了社會主流道德傳播的合理性基礎。

        二、榜樣之美:榜樣選擇之主體轉向

        榜樣所承載的道德內涵必然要以某一個或某一群具體的人物作為傳播載體,這個傳播載體是否有效,直接影響到傳播任務的順利完成。而榜樣的選擇機制則直接決定了傳播載體的特質,也間接地決定了上述任務完成的效果。那么,傳播載體的何種特質才是必需的呢?以學者們的觀點,成功的或正確的、優(yōu)良的和科學的榜樣必須以真實性為基礎。?易言之,作為傳播載體的榜樣人物是否具有真實性是評判榜樣選擇機制優(yōu)劣的一個重要指標。以此而論,“最美人物”的選擇機制通過對榜樣選擇主體的轉換,有效地確證了傳播載體的真實性,從而使社會主流道德的傳播獲得了可靠的憑依。

        “最美人物”的選擇機制使社會公眾取代政府及其相關組織成為榜樣選擇的主體,從而實現(xiàn)了榜樣之美與榜樣之真的統(tǒng)一。具體而言,這種主體轉換主要體現(xiàn)于兩個維度,其一,“最美人物”的選擇機制轉換了榜樣選擇的目的性訴求,使社會公眾成為榜樣選擇中設定的主體?!白蠲廊宋铩钡倪x擇機制主要有三種具體的形式,一是網(wǎng)絡推動下的社會公眾自主評選,經(jīng)由網(wǎng)民對“美”的大力傳播,最終促成政府部門的介入?!白蠲缷寢尅眳蔷掌肌ⅰ白蠲谰臁眳潜蟮热司褪且赃@種方式得以迅速傳播。二是媒體主導下社會公眾推薦與組織選拔相結合的評選,一般由國內的主流媒體與民間組織聯(lián)合發(fā)動,采用社會公眾投票與由組織篩定相結合的方式確定“最美人物”。近年來影響較大的“尋找最美鄉(xiāng)村醫(yī)生”、“尋找最美鄉(xiāng)村教師”等活動均是按照上述方式而實施。三是政府主導下社會公眾推薦與組織審核相結合的評選形式,這類活動一般由政府組織發(fā)動,經(jīng)過自薦、社會推薦、組織推薦環(huán)節(jié),采取社會公眾投票與組織審定相結合的方式?jīng)Q定“最美人物”所屬。如“最美浙江人”等即是由此而產(chǎn)生。上述三種形式均采取了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形式,設定了社會公眾在榜樣選擇中的主導性地位。與傳統(tǒng)的政府主導式的榜樣選擇機制相比,這種變化的意義在何?傳統(tǒng)意義上的榜樣選擇機制主要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導行為,如雷鋒、焦裕祿、任長霞等皆是在政府的推動下成為人人仿效的榜樣。這種選擇機制的特點在于:著力突出了以政府為代表的榜樣傳播者的道德判斷與政治意圖,政府在榜樣選擇中居于絕對的主導性地位,而榜樣學習者——社會公眾對善(社會主流道德)的主觀心理體驗則無法直接顯露出來,更難以表達政府與社會公眾在倫理判斷上的心理默契。在當下這個主體意識高揚、多元價值并存的時代,這種選擇機制易于使榜樣被理解為“政府制造”的產(chǎn)品,使社會公眾對榜樣的疏離感日漸增強,榜樣的真實性因此受到質疑。這一弊端已經(jīng)在逐漸得以糾正,在諸如“感動中國人物”、“全國道德模范”等具有影響力的榜樣人物評選活動中,社會公眾投票已經(jīng)逐漸成為其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白蠲廊宋铩钡倪x擇機制則更為鮮明地突出了社會公眾投票的決定性意義,它使得社會公眾自主的道德判斷與心理體驗得以充分顯揚,政府的意圖則退居其后而不顯。如此,社會公眾的道德需要就取代了政府的政治需要轉而成為榜樣選擇的目的性訴求。由于榜樣的選擇來自于社會公眾的真實意愿,其真實性因之無可質疑。同時,由前述可知,“最美人物”并沒有否定傳統(tǒng)榜樣所承載的道德內涵,由于對榜樣之善認知的同質性,社會公眾與政府在倫理判斷上達成了一致,政府的政治意圖亦能得以順利實現(xiàn)。因之,“美”與“真”的統(tǒng)一使社會主流道德便如春風化雨般潛入人的心里,政府與社會公眾之間達成了默契。

        其二,“最美人物”的選擇機制喻示了榜樣選擇的平民化、生活化趨向,使社會公眾成為榜樣選擇中自覺的主體。“最美人物”群體具有兩種鮮明的特質,一是草根化,他們在身份結構上無一例外為草根階層,主要涉及教師、警察、司機、工人、學生等等各類社會人群,并且大多數(shù)為職業(yè)崗位上的普通個體;二是生活化,他們皆因在日常生活的某一種道德實踐中具有卓越的表現(xiàn)而入選。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榜樣相比,這兩種特質有何獨特的意蘊?傳統(tǒng)的榜樣群體亦具有兩種鮮明的特質,一是精英化,精英群體在其中占據(jù)了很大的比例。以頗具影響力的“感動中國人物”為例,在2002年至2012年十年時間里,入選者遍布各個職業(yè)領域,其中,科技教育界占 26.05%,文體界占11.76%,商界占3.36%,國家機關和事業(yè)單位等占10.92%,軍人、警察、武警占18.49%,工人農民等占13.45%,醫(yī)生、律師等領域占15.97%。?上述數(shù)據(jù)表明,知識精英、文體明星、商業(yè)精英等精英群體共同構成了榜樣人物的主要來源,而草根階層在其中的比例則相對微弱。二是完美化,榜樣形象幾乎皆具有“高、大、全”的特征,展示了完美的道德人格。比如雷鋒,其所代表的“雷鋒精神”涵蓋了四個方面的道德規(guī)范:一是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崇高理想與堅定信念,二是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三是愛崗敬業(yè)、刻苦鉆研的敬業(yè)精神,四是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創(chuàng)新精神。再如焦裕祿,其所代表的“焦裕祿精神”所內蘊的道德規(guī)范為: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實事求是;廉潔奉公、無私奉獻。這些道德規(guī)范既代表了一個時代的道德訴求,同時也具有延續(xù)性的當代價值。從本質上看,雷鋒、焦裕祿所演繹的已經(jīng)不是生活化的真實個體,而是一種抽象的精神符號。可以說,傳統(tǒng)榜樣的形塑最初是采納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人皆可以為堯舜”的思路,?意在推崇道德上的完人或圣人??陀^而論,我們既不能否認精英群體的道德楷模作用,亦難以否認完美道德人格存在的可能性與現(xiàn)實意義。問題是,隨著時代的變化,上述兩種特質容易使榜樣與社會公眾之間形成一道難以逾越的心理鴻溝,使榜樣成為“可望而不可及”的冰冷的道德符號。如此,榜樣的真實性與說服力便大打折扣,其所承載的社會主流道德亦可能被理解為一種道德高標而被懸置于半空。由是,自20世90年代起,榜樣形塑的思路開始有所改變,“標準化、統(tǒng)一化的道德榜樣逐步讓位于多元化、個性化、生活化的道德榜樣”,?榜樣人物逐漸走出“高、大、全”的模式。

        “最美人物”的出現(xiàn)使榜樣徹底實現(xiàn)了從精英化到草根化、從完美化到生活化的轉向,榜樣真正從天上降落到了凡間,成為一種真實的、接地氣的、可仿效的傳播載體。在社會普遍期求的“應然”的榜樣人物(如作為社會道德資源者掌握和控制者的官員、對社會負有重大責任和具有重要影響者的社會精英等)遭遇種種道德危機的當下中國,上述轉向使榜樣及其所承載的善更易于獲得社會公眾的心理認同。正因如此,在“最美人物”的評選中,社會公眾不僅是榜樣選擇中設定的主體,而且成為了自覺的主體。以央視組織的“最美”系列評選為例,這一活動的影響范圍之廣、參與人數(shù)之多在主流媒體歷年來舉辦的社會公益活動中是較為罕見的。?這種參與的廣泛性是社會公眾主體身份自覺的有力佐證。這種身份自覺表明,榜樣選擇同時也是社會公眾對榜樣及其所承載之善的自覺認同過程,因之,榜樣選擇與榜樣認同便成為一個合而為一的整體行為。易言之,社會公眾取代了政府成為榜樣認同的主導性推助力量。那么,其中的意義何在呢?如沛西·能所言,“任何強迫模仿的企圖,都會引起抵制或冷淡的態(tài)度,使它不能達到目的——這一事實,可以說明有很多使年輕人崇拜文學、藝術和道德行為上優(yōu)秀范例的用意很好的努力,都會遭到失敗?!?由于對榜樣的模仿出自于社會公眾的自覺認同,所謂的“抵制或冷淡”便不再成為擔憂。由此,榜樣所承載的社會主流道德因其真實性與可行性而得以有效傳播,并成為自覺的道德實踐。

        “最美人物”選擇機制的特點在于,通過榜樣選擇主體之轉換,使榜樣之美與榜樣之真在現(xiàn)實中達到了統(tǒng)一,“最美人物”因之成為社會主流道德傳播的有效載體。但是,這并非意味著對傳統(tǒng)榜樣選擇機制的全面否定。兩者相輔相成,更利于完美地實現(xiàn)榜樣所承載的傳播任務。

        三、發(fā)明本心:榜樣教育之主體轉向

        在傳統(tǒng)意義上,政府及其相關組織通常擔任了榜樣教育者的角色,是榜樣教育活動的主體;而社會公眾則是被動接受教育的學習者,是榜樣教育活動的客體,二者之間是一種主體→客體之單向關系?!白蠲廊宋铩闭咽玖艘环N“發(fā)明本心”的榜樣教育路徑,使社會公眾在教育活動中實現(xiàn)了從客體到主體的身份轉換,由此提升了社會主流道德傳播的長效性與實效性。

        所謂“發(fā)明本心”是借用了陸九淵的思想,其意涵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思悟本心,使社會公眾實現(xiàn)了從教育客體向教育主體的身份轉換。陸九淵認為,人的本心中自然地存有仁、義、禮、智等道德內涵,?因此,欲探求學問和做人的道理,并不需要向外尋求,只要努力思悟本心之善即可?!白蠲廊宋铩钡漠a(chǎn)生過程則從某種程度上驗證了這一思想。如前所述,“最美人物”的產(chǎn)生主要是社會公眾自我發(fā)現(xiàn)、自主選擇的結果,那么,這種發(fā)現(xiàn)、選擇的內在本質是什么?亦如前述,“美”是一種真實的情感體驗,所謂真實,意味著外在的道德行為與人性的內涵正相契合。這種內外契合的發(fā)生,出自于思悟本心的心理活動,其意涵為:在高度緊張的生活節(jié)奏中,放慢前行的步伐,靜下心來不斷反思、體悟生活中“美”的事件及其所帶來的感動之根源所在,由此發(fā)現(xiàn)心中本然存有的善。這種思悟本心的活動既與陸九淵所提倡的“安坐瞑目,用力操存”之瞑想功夫相類,?又因其對“美”的專注而避免了朱子對陸子的“狂禪”之批評。由是,所謂發(fā)現(xiàn)、選擇的內在本質是:社會公眾內心本有的善在外在力量的感染與內在思悟的推動下被喚醒、被點明了,于是產(chǎn)生了真實的感動。易言之,發(fā)現(xiàn)、選擇實際上是一種思悟本心的道德修養(yǎng)功夫,其意義如陸九淵所言“明得此理,即是主宰,真能為主,則外物不移,邪說不能惑”。?這就是說,在本心的主宰下,人方能獲得道德的自主性與自覺性,成為真正的道德主體。亦如沈語冰所言,這種美的反思“一方面這涉及一種將來自某人的感性天性的所有利害或愉悅擱置一邊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涉及對一種普遍立場的采納,這一立場至少類似于作為目的王國的立法成員的自律道德行為者所采取的那個立場。”?在這個意義上,社會公眾從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育客體轉而成為教育主體,社會主流道德傳播便成為社會公眾的自我傳播。

        相對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榜樣教育而言,這種主體轉換意味著什么呢?傳統(tǒng)的榜樣教育活動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集中傳播某個榜樣,這類活動一般由政府及其相關組織展開,通過報告會、主題演講、理論學習等形式推出榜樣人物;二是學校德育課堂中的榜樣教育,榜樣人物成為學校德育教科書的內容。這兩種形式的教育活動能夠圍繞政府的意圖系統(tǒng)而明確地昭示社會主流道德的內涵,也會在一定的時段內激發(fā)社會公眾的道德行為,其特質被概括為“即時性、轟動性、應景性”。但是,由于其強烈的灌輸色彩,社會公眾在其中始終是被動接受的客體,社會主流道德易于被理解為外力強加于我的道德教條,其傳播效果的實效性與長效性確實難以估量。而將社會公眾置于教育者的地位,讓他們主動去發(fā)現(xiàn)、體悟心中本有的善,被動的灌輸便轉而成為主動的學習。社會公眾通過思悟本心所體知到的善具有陸九淵所說“天所以與我,非由外鑠”的特性,?是根源于人性、平等地存在于每個人的心中,社會主流道德因之成為一種內在的道德自覺。由是,所謂的實效性與長效性這兩個問題便迎刃而解。

        其二,依心而行,使社會公眾實現(xiàn)從教育客體向“可能的教育主體”之轉換。陸九淵所說的“本心”,是指“萬物皆備于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之心,?是指儒家意義上的天賦于人的、未受外物浸染的純善之心。并且,“本心”及其所承載的“理”(亦即善)是“天下之公理”、“天下之同心”,?圣人與平民沒有任何區(qū)別。但是,在現(xiàn)實中,此種“本心”常常因為私欲的遮蔽而不復其純善的初始狀態(tài)。那么,如何才能使善惡并存的“人心”回復“本心”呢?陸九淵提出了“在人情、事勢、物理上做工夫”的道德涵養(yǎng)功夫,?“最美人物”所昭示的道德涵養(yǎng)功夫與此不乏相類之處,但亦有鮮明的時代意蘊。在“最美人物”那里,我們并沒有看到道德知識的影響力,幾乎沒有人以現(xiàn)有的道德理論來解釋其道德行為的價值依據(jù),他們對行為依據(jù)的理解是心中本有的生活常識,如“最美婆婆”陳賢妹所言,“我其實只是做了一件很平常的事,救人是一件很平常的事”。由是可知,“依心而行”是他們共同的道德涵養(yǎng)功夫。所謂“依心而行”并非意味著隨心所欲,也并非依照陸九淵意義上的圣人境界而行動,它的要點在于:在日常的生活實踐中,能夠不斷去除私欲,遵循本心中善的律令而行動,而所謂的善即協(xié)調人倫關系的具有普遍性的基本價值共識,或者是生活常識——如前所述,此種生活常識與社會主流道德具有同一性。對于社會主流道德的傳播而言,“依心而行”的意義在于:通過著力強調日常道德實踐,使社會公眾從教育客體轉而成為“可能的傳播載體”,進而成為“可能的教育主體”。所謂“可能的傳播載體”的意涵是: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遵循作為生活常識的社會主流道德的要求而行動,每個人都可能成為道德的傳播載體——榜樣。這種“可能的傳播載體”同時亦是“可能的教育主體”,作為可能的道德承載者,社會公眾有可能在不自覺中承擔道德教育的任務,并引發(fā)他人的主動仿效。對“可能的傳播主體”的昭示,使社會主流道德實踐成為一種日常的道德修養(yǎng)功夫,引導社會公眾在具體而細微的生活事件中隨時體悟善、踐行善,努力成為可能的榜樣。如此,社會主流道德傳播的實效性與長效性問題將從根本上得以解決。

        “思悟本心”與“依心而行”是“發(fā)明本心”的兩個相互交織的環(huán)節(jié)?!八嘉虮拘摹毙枰耙佬亩小钡暮罄m(xù)支持,否則,道德體知便只能停留在“思”的層面,而無法落實到具體的道德行為;“依心而行”亦以“思悟本心”為前提,否則,“本心”之善便無法被體知,道德實踐易于陷入功利計算的泥淖。在這兩個過程中,社會公眾的身份實現(xiàn)了“客體→主體”之質的轉換。這種轉換充分肯定了社會公眾的道德自覺與道德踐履的價值,同時也弱化了政府宣傳與學校教育的權威地位,這與陸九淵所強調的“自得、自成、自道,不倚師友載籍”有相合之處。?但是,這種轉換并非意味著如陸九淵一樣將正統(tǒng)的道德教育置于輔助性地位,雖然每個人皆有充分的道德自主性與自覺性,但是,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由于個體能力的差異與外在私欲的遮蔽,人之本心的顯揚總是需要借助外在力量的引導與推助,而政府宣傳與學校教育正是那股強勁的引導與推助力量。因之,一個恰當?shù)牧鍪?當全面地把握社會公眾在榜樣教育中的客體與主體之雙重意蘊,使傳統(tǒng)的榜樣教育活動與社會公眾的自我教育活動相輔相成,并行不悖。

        作為一種新的榜樣形態(tài),“最美人物”通過對社會公眾在社會主流道德傳播中的主體地位之充分彰顯,釋放了人的道德主體性,使社會主流道德漸成一種道德自覺而直指人心。但是,審美須要審慎,只有在真、善、美內在統(tǒng)一的意義上,才能夠以美來表達善。在這個榜樣日漸式微的時代,我們既欣賞“最美人物”的迷人風景,同時也向往雷鋒、焦裕祿的經(jīng)典魅力。

        注:

        ①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論語·堯曰》

        ②③④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2005年版,第68、635、636頁。

        ⑤⑥⑧⑨⑩康德:《判斷力批判》,鄧曉芒譯,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01—202、39—40、45、75、76 頁。

        ⑦李澤厚:《華夏美學·美學四講》,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3年版,第269頁。

        ?朱光潛:《西方美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355頁。

        ?王海明:《論道德榜樣》,《貴州社會科學》2007年第3期。

        ?中國校友會網(wǎng),http://www.cuaa.net。

        ?《孟子·告子下》。

        ?鄒秀春:《道德榜樣論》,北京出版社2010年版,第55頁。

        ?以“尋找最美鄉(xiāng)村醫(yī)生”為例,這一活動在 CNTV、新浪、騰訊、搜狐、網(wǎng)易5家門戶網(wǎng)站開設官方微博,粉絲總數(shù)超過218萬,覆蓋人數(shù)超過4800萬,微博平臺相關內容58萬條。僅僅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以“最美鄉(xiāng)村醫(yī)生”為關鍵詞通過百度進行搜索,可找到相關新聞報道約39800篇次,160萬個相關網(wǎng)頁,“最美鄉(xiāng)村醫(yī)生“的官方微博的粉絲多達一百多萬。

        ?沛西·能:《教育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本,第161頁。

        ????????陸九淵:《陸九淵集》,中華書局 2012 年版,第 487、471、4、4、5、196、485、452 頁。

        ?沈語冰:《浙江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

        猜你喜歡
        主體
        一起多個違法主體和多種違法行為案件引發(fā)的思考
        論碳審計主體
        論自然人破產(chǎn)法的適用主體
        南大法學(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從“我”到“仲肯”——阿來小說中敘述主體的轉變
        阿來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9:04
        如何讓群眾成為鄉(xiāng)村振興的主體?
        何謂“主體間性”
        領導文萃(2020年15期)2020-08-19 12:50:53
        技術創(chuàng)新體系的5個主體
        中國自行車(2018年9期)2018-10-13 06:17:10
        中醫(yī)文獻是中醫(yī)寶庫的主體
        關于遺產(chǎn)保護主體的思考
        懷舊風勁吹,80、90后成懷舊消費主體
        金色年華(2016年13期)2016-02-28 01:43:27
        亚洲av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人禽伦免费交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户露av在线户外直播| 夜夜添夜夜添夜夜摸夜夜摸| 日韩av高清无码| 日本高清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日本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伊人色欲综合网| 伊人影院综合在线| 日韩在线手机专区av| 亚洲av香蕉一区二区三区av|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 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av| 区久久aaa片69亚洲|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2021| 日产国产亚洲精品系列| 午夜时刻免费入口| 性一乱一搞一交一伦一性|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 日本高清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v毛片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综合区自拍另类| 久久免费大片|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视频6|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 国产亚洲综合另类色专区|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鬼色|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Ⅴ| 国产一级一片内射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特色视频| 天堂中文а√在线| 一夲道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 深夜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观看女同| 在线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无码av免费网站| 97影院在线午夜| 中文字幕日本人妻一区| 丝袜美腿福利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