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煥,薛 蓓,趙 蓮,于 飛,賴曉芳,閻斌倫,董麗君,孟 夢
(1.淮海工學院a.江蘇省海洋生物技術(shù)重點實驗室;b.海洋學院,江蘇 連云港 222005;2.連云港市漁業(yè)技術(shù)指導站,江蘇 連云港 222001)
脊尾白蝦(Exopalaemoncarinicauda,Holthuis)作為我國特有的物種,在我國沿海區(qū)域均有分布,其中尤以黃海、渤海產(chǎn)量最多[1]。該蝦具有繁殖能力強(1年內(nèi)可多次產(chǎn)卵,繁殖期8個月)、生長速度快(1年內(nèi)可多茬養(yǎng)殖)、生長季節(jié)長(生長期11個月)和環(huán)境適應性廣(耐低氧、廣溫、廣鹽和廣食)等優(yōu)點[2],因此,其人工養(yǎng)殖前景十分廣闊。在脊尾白蝦的各種養(yǎng)殖模式[3]中,一種秋冬季養(yǎng)殖模式很值得關(guān)注。因為該蝦具有很強的溫度適應性(2~39℃),即使在水溫低于-3℃時也不會凍死[3],在溫度18~24℃之間胚胎都可以進行正常的發(fā)育[4],因此很適合秋冬季時節(jié)氣溫還比較低的情況下養(yǎng)殖。為了更好地發(fā)揮該蝦的低溫養(yǎng)殖特性,有必要對該蝦的相關(guān)低溫生物學特征進行研究,以便為培育耐低溫特性的快速生長新品系或品種提供指導和幫助。本研究希望從溫度這一環(huán)境因素入手,通過對脊尾白蝦血清中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活性、堿性磷酸酶 (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性、過氧化氫(hydrogen peroxide,H2O2)濃度、過氧化物酶(peroxydase,POD)活性和總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的檢測,來探討脊尾白蝦應答溫度變化的生理反應機制,以便為更好地利用這一機制培育耐低溫的新品種提供指導幫助。
實驗用脊尾白蝦為連云港地區(qū)養(yǎng)殖池塘中捕獲的個體。選擇大小相近的個體,平均體長為(2.14±0.47)cm、體質(zhì)量(5.85±0.40)g。經(jīng)室內(nèi)暫養(yǎng)1周后進行實驗。
共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2組,每組放入脊尾白蝦40尾。每組蝦放于玻璃缸中,并把玻璃缸放于塑料泡沫箱中,通過水浴的方式控制溫度,溫度精確度為±0.5℃。實驗過程中對照組一直保持25℃不變,實驗組則從25℃起,每h降1℃,降至5℃時,開始升溫,升溫幅度為每h升1℃,直到水溫恢復到25℃為止。期間,分別在降溫階段的25,20,15,10,5℃和升溫階段的10,15,20,25℃共9個時間點取樣,每次取樣數(shù)量為3尾。
用注射器從脊尾白蝦心臟中插入抽取血淋巴,置于1.5mL Eppendorf管中,并與抗凝劑(NaCl 450mmol/L,KCl 10mmol/L,EDTA.2Na 10mmol/L,HEPES 10mmol/L)以體積比1∶1混合均勻,經(jīng)冷凍高速離心后析出上層血清以供酶活性測定。
本實驗所用藥品購自南京生物工程研究所,共測定5種因子的活性或濃度:酸性磷酸酶(ACP)、堿性磷酸酶(AKP)、總抗氧化能力(T-AOC)、過氧化物酶(POD)和過氧化氫(H2O2)。相關(guān)因子的測定方法參考試劑盒說明書進行。血清中蛋白濃度采用考馬斯亮藍法測定,具體參見試劑盒(南京生物工程研究所)使用說明書。牛血清白蛋白(AMRESCO公司)為標準蛋白。
采用成組數(shù)據(jù)的t-test法對處理組和對照組進行比較。P<0.05時表示差異顯著,P<0.01時表示差異極顯著。
酸性磷酸酶(ACP)活性隨溫度變化的情況如圖1所示。與對照組相比,在25~10℃溫度下降階段,ACP活性呈升高趨勢,至10℃時達到峰值,隨后開始下降;雖然從5℃升高至10℃時其活性略有上升,但隨后便迅速下降到和對照組相同的活性水平。t-test檢驗表明,溫度變化后的活性水平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
圖1 溫度變化下的酸性磷酸酶(ACP)活性Fig.1 Changing of ACP activity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 temperature stress
堿性磷酸酶(AKP)活性隨溫度變化的情況如圖2所示。與酸性磷酸酶在溫度下降階段的活性變化情況相比,在25~5℃溫度下降階段,AKP活性則呈下降趨勢,至5℃時達到最低值;隨后隨溫度上升AKP活性開始增強,在20℃時恢復到對照組活性水平。t-test檢驗表明,溫度變化后的活性水平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極顯著(P<0.01)。
圖2 溫度變化下的堿性磷酸酶(AKP)活性Fig.2 Changing of AKP activity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 temperature stress
過氧化氫(H2O2)濃度隨溫度變化的情況如圖3所示。在25~5℃溫度下降階段,過氧化氫(H2O2)濃度為平穩(wěn)中略有上升;在5~15℃溫度上升階段,過氧化氫(H2O2)濃度迅速升高,隨后隨著溫度進一步升高,則又迅速下降,至20℃時恢復到對照組的濃度水平。t-test檢驗表明,溫度變化后的活性水平與對照組相比,總體差異不顯著(P>0.05),但在5~15℃溫度上升階段,呈極顯著差異(P<0.01)。
圖3 溫度變化下的過氧化氫(H2O2)濃度Fig.3 Changing of H2O2content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 temperature stress
過氧化物酶(POD)活性隨溫度變化的情況如圖4所示。在25~5℃溫度下降階段,過氧化物酶(POD)活性高于對照組,但差異并不顯著(P>0.05);在5~15℃溫度上升階段,過氧化物酶(POD)活性迅速升高并在15℃時達到峰值,隨后隨著溫度進一步升高,則又迅速下降。t-test檢驗表明,溫度變化后的過氧化物酶活性水平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
圖4 溫度變化下的過氧化物酶(POD)活性Fig.4 Changing of POD activity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 temperature stress
總抗氧化能力(T-AOC)隨溫度變化的情況如圖5所示。在25~10℃溫度下降階段,總抗氧化能力(T-AOC)呈上升趨勢,隨后在10~5℃溫度下降期間,活性降低;而在5~10℃溫度升高階段活性又升高,隨后10~25℃溫度升高階段則呈下降趨勢,在恢復到25℃時,總抗氧化能力(T-AOC)值甚至低于對照組。t-test檢驗表明,溫度變化后的總抗氧化能力(T-AOC)值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
圖5 溫度變化下的總抗氧化能力(T-AOC)Fig.5 Changing of T-AOC value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 temperature stress
溫度是影響生物生存和生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對于屬于變溫動物的蝦類生物影響更大。已有的研究表明,水溫對生物機體內(nèi)自由基水平及其抗氧化防御體系有著顯著的影響[5],溫差的急劇變化可造成機體自由基代謝紊亂,而大量的自由基在體內(nèi)積累后會損害機體細胞和組織正常的生理機能和免疫防御能力[6]。因此,本研究選擇了酸性磷酸酶(ACP)、堿性磷酸酶(AKP)、總抗氧化能力(TAOC)、過氧化物酶(POD)和過氧化氫(H2O2)的活性或濃度等與氧化還原系統(tǒng)相關(guān)的指標來考察脊尾白蝦在溫度變化情況下的生理反應。
酸性磷酸酶(ACP)和堿性磷酸酶(AKP)都廣泛存在于甲殼動物體內(nèi),作為巨噬細胞溶酶體酶的重要組成部分[7],是一種對底物專一性較低的磷酸單酯水解酶,參與機體內(nèi)磷酸基團轉(zhuǎn)移和代謝[8],因此它們也是與能量代謝相關(guān)的酶類。本研究中,酸性磷酸酶和堿性磷酸酶的活性在溫度下降階段正好相反,酸性磷酸酶呈上升趨勢,而堿性磷酸酶則呈下降趨勢。溫度下降階段酸性磷酸酶活性上升,說明該酶所催化的反應增強,這可能與溫度下降階段脊尾白蝦需要更多的能量來應答環(huán)境變化有關(guān),而溫度上升階段該酶活性下降也印證了這一推斷。至于堿性磷酸酶,可能與酸性磷酸酶在體內(nèi)的作用正好相反。
機體內(nèi)的過氧化氫(H2O2)是一種對生物機體有害的物質(zhì),其可以形成活性氧,對機體產(chǎn)生危害[9]。本研究中,過氧化氫濃度在溫度下降階段變化不明顯,而在溫度從5℃起始升高階段表達量則顯著升高,這說明溫度降低不會促使體內(nèi)的氧化自由基增多,而溫度升高則會顯著促使此類氧化物質(zhì)增加,而這也與抗氧化的POD酶活性的變化相一致。POD在生物體內(nèi)主要起催化分解氧化物或過氧化物的作用[10],屬于抗氧化酶類。本研究中,該酶在溫度下降階段,其活性變化雖然略呈升高狀態(tài),但是變化并不顯著,在從5℃起始升高階段表達量則顯著升高,說明體內(nèi)產(chǎn)生了大量的氧化自由基,機體為消除這些有害物質(zhì),而提高了抗氧化酶類的表達量,而且比較H2O2濃度和POD活性的變化曲線可以發(fā)現(xiàn),二者具有一致性,說明二者間可能存在著內(nèi)在的聯(lián)系。
總抗氧化能力(T-AOC)可以代表體內(nèi)各種抗氧化物的總體水平[11]。在溫度下降階段,脊尾白蝦中的T-AOC活性逐步升高,在溫度上升階段又再一次升高并隨后下降。這說明無論溫度降低或升高的環(huán)境變化都可能導致機體內(nèi)產(chǎn)生氧化自由基,并使機體作出相應的生理應答反應,提高抗氧化能力的水平。
[1] 王緒峨.脊尾白蝦繁殖生物學的初步觀察[J].動物學雜志,1987,22(1):7-10.
[2] 王興強,閻斌倫,馬甡,等.脊尾白蝦生物學及養(yǎng)殖生態(tài)學研究進展[J].齊魯漁業(yè),2005,22(8):21-23.
[3] 孫益奎.鹽田效益池秋冬季養(yǎng)殖脊尾白蝦的探討[J].蘇鹽科技,2002,12(4):12-13.
[4] 陳衛(wèi)平.不同溫度、鹽度下脊尾白蝦Exopalaemoncarinicauda(Holthuis)早期胚胎和幼體發(fā)育的觀察研究[J].現(xiàn)代漁業(yè)信息,2005,20(5):23-26.
[5] 李大鵬,劉松巖,謝從新,等.水溫對中華鱘血清活性氧含量及抗氧化防御系統(tǒng)的影響[J].水生生物學報,2008,32(3):327-332.
[6] 李強,李華,傳俊,等.溫度對凡納濱對蝦血淋巴免疫指標的影響[J].大連水產(chǎn)學院學報,2008,23(2):132-135.
[7] 鄭慧,李彬,榮小軍,等.鹽度和溶解氧對刺參非特異性免疫酶活性的影響[J].漁業(yè)科學進展,2014,35(1):118-124.
[8] 吳維福,陳孌孌,李郁嬌,等.三丁基錫對羅氏沼蝦血清中免疫酶活力的影響[J].廣東海洋大學學報,2014,34(3):17-21.
[9] 宋林生,季延賓,蔡中華,等.溫度驟升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sinensis)幾種免疫化學指標的影響[J].海洋與湖沼,2004,35(1):74-77.
[10] ASHIDA M,S?DERH?LL K.The prophenoloxidase activating system in crayfish[J].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B:Comparative Biochemistry,1984,74(1):21-26.
[11] 金玲,黃國偉,石雁川,等.木瓜粉對缺血性腦梗塞患者總抗氧化能力的影響[J].天津醫(yī)科大學學報,2002,8(4):435-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