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從混沌之神到本源概念——早期希臘人的思維方式追蹤

        2014-04-20 02:51:03謝文郁
        社會科學 2014年12期
        關鍵詞:荷馬史詩諸神本源

        謝文郁

        一直以來,人們在追蹤希臘哲學史的起源時,在文獻上大都停留在米利都學派的泰利士關于水是萬物本源的說法①亞里士多德在他的《形而上學》第一卷中追蹤哲學史的起源時,便是從泰利斯關于水為萬物本源這一命題開始的。。不過,過去幾十年來,人們開始從更廣泛的視角出發(fā)處理哲學史問題。特別在希臘哲學起源這個問題上,人們開始注意希臘神話的作用②參見基爾克等《前蘇格拉底哲學家》,聶敏里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鶢柨说热藢οED神話和泰利士思想之間的關系有深入體會,特別對《神譜》關于混沌的相關論述進行了分析。。這里,我希望能夠對神話思維方式轉變?yōu)榻涷炈季S方式這一發(fā)展過程加以分析,揭示這一思維方式轉變的內在機制。簡單來說,泰利士雖然博學廣聞,但他能夠閱讀的文字十分有限。《荷馬史詩》③本文使用的《荷馬史詩》由羅念生和王煥生譯出,分別為:《伊利亞特》(羅念生、王煥生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版)和《奧德賽》(王煥生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版)。和《神譜》④本文使用的《神譜》收集在《工作與時日·神譜》,蔣平、張竹明譯,商務印書館1991年版。應該是他的主要閱讀書目。神話思維的特點是,人們在閱讀或聆聽一個神話故事時,必須運用自己的想象力來理解已述故事的內容。這是一種文本加想象的思維方式。然而,這種思維方式無法處理混沌之神的理解問題。想象需要感覺經驗,但人們無法想象萬物之前的狀態(tài)——那不是感覺經驗的對象。泰利士引入類比思維來理解混沌,認為混沌這種存在狀態(tài)類似于水的樣子。這是一種經驗加想象的思維方式,即根據自己感覺經驗中的印象來想象一種不在自己的感覺經驗中的事物。泰利士的這種說法,在思想史上,引導了一種以個人的感覺經驗為基礎的經驗思維方式。

        一、《荷馬史詩》和神話思維

        西方思想史起源于一個原始文本,即《荷馬史詩》,作者是荷馬。荷馬是一個盲人,擁有良好的記憶力。對于荷馬來說,既然看不見任何事物,也就不受任何眼睛所見的事物的影響。荷馬失明后在希臘各個城邦到處流浪游蕩,聽人講故事,收集各種傳說。他每到一個地方就會把聽來的故事經過自己的加工再講給別人聽,以此維持生計。荷馬聽來的故事往往都是發(fā)生在很早以前的事件。這些故事一代代口頭相傳,越傳越神奇。其實,在口傳傳統(tǒng)中,每一個人在傳講故事時都會把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加進敘述中。幾代人下來,同一個故事包含了不同傳講者對事件的理解這樣一來,故事內容的主線雖然不變,但故事的各個細節(jié)在思想和敘述中有了內在的連貫性,并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內容。因此,荷馬傳講的故事不但包含著歷史上實際發(fā)生過的事情,同時也包含著歷代傳講人的理解和思想,以及他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我們知道,希臘人是移民。原始的希臘人大概是住在高加索山區(qū)里,大約西元前3千年就開始遷移到希臘半島。然后,他們通過愛琴海航行到周邊的地區(qū)繼續(xù)建立新城邦,包括小亞細亞地區(qū) (現在的土耳其沿海一帶)和現今意大利半島沿海地區(qū)。就編年來看,西元前2300年出現多利安人入侵;前1600到1100年稱為邁錫尼時期(《荷馬史詩》的故事多發(fā)生在這個時期);接下來稱為“黑暗時期”。關于希臘諸城邦的興盛衰亡有許多傳說,這些傳說都以記憶的形式儲存在荷馬的大腦里。

        荷馬大約生活在西元前9世紀下半葉。當時,希臘人大概已經有了簡單的拼音文字。荷馬知道那么多故事,并努力用這種文字寫下來,給希臘人提供了一種完整的書寫文本?!逗神R史詩》大概是在前9—8世紀問世的,是最早的希臘文文本。就內容而言,《荷馬史詩》是荷馬把他所聽到的關于希臘人祖先的那些傳說寫成的文字①關于希臘文形成的歷史,請參見Geoffrey Horrocks,Greek:A History of the Language and Its Speakers,Longman Linguistics Library,Addison-Wesley,1997。。一方面,《荷馬史詩》記載了希臘人祖先的故事,因而任何希臘人想了解自己祖先的生活和思想,就必須去讀這本書。另一方面,《荷馬史詩》是最早的成系統(tǒng)的希臘書寫文字,內含幾代人對歷史故事 (其中有人和人的關系,人和自然的關系,人和未知力量的關系等)的思考。對于希臘人來說,如果他們要進入閱讀和書寫,并承繼祖先的思想,他們就必須從這本書開始。于是,《荷馬史詩》成了希臘人進入思想的唯一教科書。因此,它是希臘思想的原始文本。我們必須從這里開始去追蹤希臘思想史。

        《荷馬史詩》圍繞著特洛伊戰(zhàn)爭的事件和人物 (歷史故事),同時呈現諸神在這些事件和人物背后的設計和作為 (神話)。荷馬是怎么知道諸神的思想、感情和活動的呢?我們設想這種情況:張三把李四殺了;王五結婚了;等等。這些事情發(fā)生了。當我們談論這些事時,更加關心的是:為什么張三把李四殺了?背后的原因在哪里?荷馬在講故事時,聽眾就會問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些事。于是,為了吸引聽眾,他在講故事時就時不時插入關于事件和人物的解釋。這樣一來,他的敘述中就既有故事,也有原因解釋。我們看到,這些解釋展現了豐富多彩的神話。荷馬史詩中的神話是通過諸神來解釋他所關心的事件。比如,史詩呈現的特洛伊戰(zhàn)爭,就其事件而言并不復雜:希臘特洛伊城邦的王子喜歡上了一個叫海倫的女人,她相貌出眾。于是,王子把她搶去做老婆。這一事件引發(fā)了其他希臘城邦的不滿,認為特洛伊王子這么做是不合適的,因此他們組織了希臘聯盟軍去攻打特洛伊??傊@個故事聽起來也就是那些打打殺殺的故事。但是,荷馬在解釋這個故事的起因時,認為是諸神在爭風吃醋。于是,他就把人間的故事和諸神的故事聯系在一起了。

        神話雖然是描述諸神之間的關系,但是諸神的思想和活動都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諸神在主宰。為了讓各位對神話的這種功能有更多認識,我們來分析一下《荷馬史詩》關于四季變化的神話解釋。為什么會有四季變化呢?這涉及女神德墨忒爾和她的女兒珀耳塞福涅的生活方式。德墨忒爾掌管天下的植物、花草,被奉為豐產和農業(yè)女神。她力大無比,十分敬業(yè)。但是,一到秋天,她就不管了,任由植物凋謝。這是什么原因呢?《荷馬史詩》是這樣說明的。原來,在地底下有掌管陰間的神稱為哈德斯。有一天,他看見女神德墨忒爾和宙斯的女兒珀耳塞福涅長得美貌非凡,就想娶她做妻子。后來,他找到機會把珀耳塞福涅搶到地底下去了。珀耳塞福涅被搶讓她的母親傷心欲絕,德墨忒爾瘋狂地尋找女兒。這就導致大地上的萬物停止生長,植物花草都衰敗了。整個世界亂套了。宙斯不能讓大地荒蕪,因此派赫爾墨斯到陰間接珀耳塞福涅回她的母親家。在赫爾墨斯到達之前,哈德斯說服了珀耳塞福涅吃了六顆石榴籽。這樣,珀耳塞福涅每年必須有1/3的時間重返冥界,與之相聚。由此就有了四季的變化:每當珀耳塞福涅回到冥府時,大地的植物就開始凋零。

        很顯然,神話的引入是人們追求對事物的背后力量進行說明的結果。換句話說,諸神是萬事萬物的原因。人在生存中必須和周圍事物發(fā)生關系。如果諸神是世間萬事萬物的原因,那么,神話就是我們認識事物原因的關鍵所在。當然,神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你看見了花草;看見了樹木的成長;看見了氣候的變化;看見了城邦之間在打仗;等等。這些事情背后都有諸神在操縱。諸神是它們的原因。

        但是,感覺經驗中的事物我們是能看見的;而它們背后的原因——諸神,我們是看不見的。如何理解諸神呢?諸神的形象和他們所管轄的事物一定是有關聯的,比如戰(zhàn)爭發(fā)生在人間,而戰(zhàn)爭背后則有戰(zhàn)爭之神在控制。在神話思維中,戰(zhàn)爭之神和戰(zhàn)爭有關,因而他的形象必須是拿著武器的樣子。同理,花草給人以美感,所以掌管樹木花草之神也是很漂亮的。由此可見,是人們根據現象所顯示出的樣子,去想象背后神的樣子。因此,對諸神的理解是根據我們所看到的事物樣子加上我們的想象。

        《荷馬史詩》呈現了一個神話世界。諸神是這個世界的主宰。對于那些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都可以歸結為諸神的活動。這個神話世界相當完整。對于傳講者和聽眾來說完美無缺,情節(jié)令人想入非非,充滿美感。有了這個神話,我們在想象的基礎上能夠理解每一個神。有了諸神,我們也就理解了經驗世界。因此,《荷馬史詩》中的神話乃是希臘人解釋世界的基礎。諸神在形狀、思想、性情等方面都跟人類相似,如情緒變化,七情六欲;做事的方式也跟人相似,或執(zhí)著或隨意。因為諸神力量強大,人們就希望討好他們,和他們交流等。《荷馬史詩》關于諸神的故事都是采用經驗描述方式,人們以此來想象諸神的形象、意念和品性,并進而解釋萬物與人事。這種以《荷馬史詩》為文本基礎來想象諸神,并以此來理解世界萬物和人事的思維方式,我們稱為神話思維方式?!逗神R史詩》培養(yǎng)了這種神話思維方式,同時也就成了希臘人學習文字、理解世界、持守傳統(tǒng)的唯一文本①柏拉圖在《蒂邁歐篇》21B中記載了希臘人的一個兒童朗誦《荷馬史詩》比賽活動?!逗神R史詩》在文化和思想上具有主導性作用。。

        《荷馬史詩》不但敘述諸神的故事,而且還提供了諸神之間的紐帶聯系。比如,太陽神阿波羅和月亮女神阿耳忒彌斯是兄妹;宙斯是萬王之王,他在奧林匹斯山是坐王座的,他與海洋之王波塞冬和地王哈德斯是兄弟關系;同時,我們也知道宙斯手里有兩個東西:一個是雷霆,力量大;一個是智慧,智慧女神就是他的女兒。這兩種能力讓他在諸神面前保持了優(yōu)勢,從而坐在眾神之神的王座上管理諸神事物,等等。

        荷馬描述的諸神關系是很復雜的。讀者不太容易記住這些神和神之間的關系。為了幫助人們閱讀《荷馬史詩》,大概還不到一百年時間 (8世紀中葉),希臘世界出現了一個名叫赫西俄德的詩人。赫西俄德覺得《荷馬史詩》中諸神關系在敘述上比較紊亂,于是就寫了《神譜》來理清諸神之間的紐帶關系?!吧褡V”的意思就是諸神之間的兄妹、夫妻、父子等關系的譜系。梳理到最后,赫西俄德發(fā)現了一件很難辦的事情:諸神有同代關系,有上下代關系,一代一代往前追溯,必然有一個最原始的神。這個原始神作為諸神的最早祖宗。大地之神該亞為諸神的生存提供了居所。她是否就是最原始的神呢?她之前還有誰啊?赫西俄德在追溯諸神起源的時候,認為在大地之神之前應該還有一位神,他稱之為“卡奧斯” (Chaos),或者譯為“混沌之神”。隨著《神譜》被希臘人廣泛接受,這個混沌之神之存在也就被確認了。

        在赫西俄德的神譜中,最初有混沌,然后有該亞 (大地),最后有諸神。《荷馬史詩》中沒有混沌之神?!逗神R史詩》用神話來理解萬事萬物。不同的神各自有自己的管轄范圍。我們是通過他們所管轄的事物來理解這些神的。諸神的形象和做事方式都和他們所管轄的事物相關。他們管轄的事物都是在經驗世界中。我們憑著感覺經驗中的事物,加上想象,就可以把諸神描繪得有血有肉。也就是說,理解一位神是在想象基礎上進行的。因為諸神管理萬物,而萬物都在經驗中,因此,通過對某類事物的想象來構造這類事物的管理者并不困難。特別是《荷馬史詩》已經提供了相關文本來幫助我們在想象中理解諸神了。但當赫西俄德在《神譜》中追溯到“混沌之神”時,提出了一個嚴重的理解問題。

        混沌之神是在大地之神該亞之前。大地是有樣子的 (在經驗中),但混沌之神則不能擁有任何形象。我們要想象混沌的樣子,就不得不使用感覺經驗中的萬物。感覺經驗中呈現的事物都由相應的諸神在管理。一旦引用這些感覺經驗中的事物,所有的想象都會指向相應的諸神。萬事萬物都是從混沌中派生出來的,并且可以成為我們的感覺對象;但是,混沌不是感覺對象,因為那時沒有任何事物。因此,人們無法在經驗基礎上想象混沌。也就是說,在神話思維基礎上,混沌之神是不可理解。我們稱此為混沌理解困境。

        如何理解混沌就成了希臘神話的關鍵問題?!逗神R史詩》的神話思維沒有提供給我們理解混沌的方式。我們指出,赫西俄德的《神譜》主要是在追蹤《荷馬史詩》諸神的譜系。一般來說,讀了《荷馬史詩》之后再去讀《神譜》,人們會發(fā)現后者對理解前者有幫助。不過,赫西俄德的神譜追蹤到混沌,卻是一個《荷馬史詩》中所沒有的神。作為眾神之始,混沌在諸神尚未存在之前就在那里了。諸神都是大地之神該亞生產出來的,并掌管著萬物。因此,荷馬是在萬物的基礎上來想象相應的神。在理解上,對于任何一位神,人們通過史詩關于他或她的形象描述,加上自己想象,就可以理解這位神了。比如,我們對時間之神克洛諾斯 (Chronos)的理解是這樣的。就經驗而言,時間指稱白天黑夜輪轉,月亮圓缺輪轉,以及四季變化等。最重要的是,時間是無情的:人從生到死不可逆轉。不可逆轉是時間的根本性特征。于是,在《荷馬史詩》和《神譜》中,時間之神被想象為一個無情的神,把自己生產出來的子女都吃掉。時間不斷逝去,他生下來的都隨著時間消逝而成為過去,這個過程如同時間之神吞吃自己的子女。

        在神話思維中,人們雖然可以接受《神譜》關于混沌之神作為眾神之始的說法,但卻發(fā)現無法理解這個原始神。對于在神話思維中的人來說,這個理解困境不是可以忽略不計的?;煦缰袷潜娚裰妗H绻麩o法理解混沌之神,整個神話解釋體系就無法繼續(xù)維持。然而,神話思維需要在相關感覺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想象,而混沌之神存在于萬物未始之時,所以任何想象都無法描述它。這是神話思維的困境,也是希臘思想家的困境。希臘思想史如何走出這個思想困境?

        二、本源概念和經驗思維

        幾十年后,7世紀中葉,在小亞細亞的一個海邊城邦米利都出現了一個人,他的名字叫泰利士①關于泰利士思想的原始材料,參見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教研室編譯《古希臘羅馬哲學》,商務印書館1961年版,第一章,甲。。他的知識很淵博,有所謂希臘七賢之首的稱譽。那么,他是如何解決混沌理解困境的呢?

        在闡述泰利士的解決方案之前,我們需要介紹一種思維方式,稱為類比。設想這種情況,對于一個不在我們的感覺經驗范圍中的事物,我們是如何理解它的?比如,我生活在山區(qū),沒有見過大海,而你是在海邊長大。有一天你跑到我們山里來搞買賣并且跟我們談大海的事。我們肯定聽不懂你在說什么。為了跟我們說清楚大海,你怎么辦呢?你大概會告訴我們,大海就像我們山里的那個湖一樣,而且比這個湖大很多,無邊無際。對我們來說,這個湖就在我們山里,是感覺經驗中的事物。以它為基礎,我們開始想象,大海就是一個很大的湖。于是,盡管我們沒有見過大海,但當你繼續(xù)談論大海時,我們會覺得我們已經理解你說的那些關于大海的事。這種理解方式稱為類比。類比是建立在感覺經驗基礎上的想象。類比屬于一種經驗思維方式。

        泰利士在解決混沌理解困境時使用了類比方法。泰利士宣稱本源是水。這種說法是針對混沌理解困境而發(fā)的。赫西俄德認為眾神之祖乃是混沌之神。在神話思維中,諸神是宇宙萬物的主宰。要理解混沌之神,就必須先找到混沌之神的對應物?;煦缰袷潜娚裰?,他所對應的事物就是萬物的對立面,即無分別狀態(tài) (混沌)。因此,混沌之神所主宰的便是混沌。也就是說,混沌就是萬物的原始狀態(tài)。

        泰利士認為,萬物原始狀態(tài)就是像水那樣的東西。大地是從水那里來的,天冷時水會結冰而形成大地;水受熱而蒸發(fā)成為氣;水還可以滋養(yǎng)地上萬物的生長等。而且,水從天而降 (下雨)。因此,水對于萬物來說是原始性存在,而我們整個世界被水包圍。當然,混沌和水并非一回事。水是萬物之一,可以在感覺經驗中呈現。但作為萬物的原始存在,混沌肯定不是感覺經驗中的水。泰利士要說的是,作為萬物的原始狀態(tài)的混沌其實是像水一樣的東西。我們雖然沒有見過混沌 (原始存在),但我們在感覺經驗中見過水,以水的感覺為基礎,我們可以在想象中呈現萬物的原始存在狀態(tài),即混沌。通過類比于水,我們就理解了混沌。

        當然,我們可以采取另一種方式處理混沌,即否定所謂混沌這種東西的存在。它是個無,是編造出來的,因為《荷馬史詩》沒有提到這個混沌之神。這種處理方式的目的是讓你別去想本源這個東西。不過,赫西俄德的《神譜》關于混沌之神的說法對于《荷馬史詩》來說是重要補充。讀者如果接受了《神譜》,就沒有理由拒絕混沌之神的存在。赫西俄德關于混沌之神的說法是有足夠理由的。希臘神話中的諸神彼此構成譜系。每一位神都有他或她的父母輩。大地養(yǎng)育了眾神。但是,大地來源于何處?從神譜的角度,把大地當作最初的神似乎不合適,比如,大地為什么有這種形狀,而不是其他形狀?如果有意識地追蹤神譜,追蹤大地形狀的來源,設想一個無形狀的混沌乃是合理的。因此,拒絕混沌的存在反而不合理。

        泰利士通過類比于水來理解赫西俄德的混沌,并沒有完全擺脫神話思維。他只是企圖處理神話思維中的混沌之神理解困境。但是,他的這種處理方式預設了萬物的原始存在,即本源概念。顯然,本源作為萬物的原始存在不能是感覺對象。沒有人見過它,因為那時候還沒有人。但是,在這種預設中,它的存在卻是必然的。

        類比思維帶來了思維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在神話思維那里,根據文本描述加上想象就能夠理解諸神的形象及其性格。類比則是以感覺經驗為基礎,并不需要任何文本。文本是特定的,如《荷馬史詩》和《神譜》,感覺經驗則是個體的,人人都有。對于神話思維來說,人們可以在想象一個神的時候加點減點,但是,他們不能脫離文本來想象。然而,類比思維把理解的根據歸給個體的感覺經驗。任何擁有感官的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感覺經驗。根據相應的感覺經驗,他就可以進行相應的想象,并因此而理解了類比中的事物 (不在感覺經驗中)。我擁有關于湖水或水池的感覺印象,因而當你把大海和湖水或水池聯系起來描述時,我就能夠在類比中理解大海。類比的基礎是個人的某種感覺經驗。因此,我們稱類比思維為一種經驗思維。

        從這個角度看,泰利士并沒有按照神話思維方式來理解混沌①黑格爾在《哲學史講演錄》中追蹤哲學起源時,認為泰利士是希臘思想的起源。他談到,對于哲學來說,思想在先。先有了思想,然后采取尋找表達方式。他說:“如果哲學家運用神話,那大半由于他先有了思想,然后才尋求形象以表達思想?!?《哲學史講演錄》,賀麟、王太慶譯,商務印書館1959年版,第一卷·導言)。黑格爾并沒有對神話思維和類比思維加以分辨。而且,我認為,思想 (概念的提出)并不是在先的。泰利士關于本源和水的思考始于混沌之神的理解問題 (神話思維的局限性)。盡管如此,我們注意到,黑格爾對泰利士的思維 (類比思維)在哲學史中的開創(chuàng)性地位有充分的認識。。在神話思維中,如果說原始存在是水,這等于說,混沌之神是水的主宰。這顯然是不對的。水是萬物之一,主宰水的神顯然不是原始的。泰利士的理解方式是類比。對我們來說,沒有人見過原始存在 (本源)。但是,原始存在要生成萬物,它自己就不能有特定的形狀和性質,而是必須隱含著萬物的所有性質。在泰利士看來,水正好符合這種特征,因而可以用水來類比本源。

        神話思維和類比思維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神話思維需要共同的文本(《荷馬史詩》和《神譜》),并在此基礎上想象諸神的形象和性格。這種想象當然需要經驗成分,如對諸神所主宰的事物的感覺經驗,而且,諸神想象還帶著擬人的成分。諸神是在他們的心思意念中做事的。他們的做事方式和我們人是差不多的,不同的是,他們具有更大的能力。但是,當泰利士說混沌所主宰的事物像水一樣時,他并沒有要求進行擬人想象。他只說混沌像水那樣,并把聽眾的思維導向他們經驗到的那個水。于是,聽眾就會根據他們擁有的關于水的印象去理解原始存在。在這種解釋中,關注的中心點不是混沌之神,而是本源,雖然他沒有提到本源這個詞。

        泰利士沒有留下任何文字。但是,他的思想代代相傳,并在亞里士多德的文字中留下來這樣的記載,亞里士多德認為泰利士最早提出了水是萬物本源的說法,并把他歸為第一個物性論者 (或譯為自然主義者)。這個思想史現象表明,類比思維對于神話思維來說是一種革命性的思維方式改變:用經驗類比 (在感覺基礎上)取替了神話想象 (在文本描述基礎上)。在類比中呈現的對象雖然不在感覺經驗中,但卻不能脫離感覺經驗來理解。類比需要想象力的幫助,但想象卻不是決定性因素。經驗才是決定性因素。從這個意義上看,泰利士開啟了一種以經驗為基礎的新思維。這便是西方哲學史的開端。

        三、類比中的理解問題

        類比思維提供了一種理解本源的方式,同時也帶來了新問題。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經驗的本性。一般來說,經驗就是那些看見的、聽見的、摸到的東西。只要我們擁有“正常的”五官,我們使用同一感官在相同視角中經驗同一個對象時,所得到的感覺經驗具有共同性。我們在類比思維中能夠擁有共識并進行交流,正是由于感覺經驗的這種共同性。但感覺經驗是個人的。當一個人的關注點不同或所處角度不同時,他對同一感覺對象的印象和認識就不同于其他人。這時他所獲得的感覺經驗就缺乏共同性?;蛘哒f,人們經驗到的東西未必是一樣的。因此,當泰利士說,本源像水的時候,聽眾的注意力就轉向了自己關于水的經驗。泰利士強調的“水”是那種缺乏固定性從而可以形成不同事物的水。但人們會注意到水的其他方面,比如水冷而濕等。如果經驗是類比思維的基礎,那么,當人們以各自的個體性經驗為基礎時,他們對在類比中呈現的事物就會有不同理解。

        我們來分析泰利士的說法。如果水作為本源而產生萬事萬物,那么,水能產生火嗎?在經驗中,我們很容易知道水是生不出火來的。水濕而冷,火干而熱。它們的性質相互對立。一個事物怎能產生另一個擁有對立性質的事物呢?水怎么能夠產生出它的對立面火來呢?大家可以想想:本來,泰利士要解決的神話思維中的混沌理解困境,并引入類比思維方式。但在類比思維中,人們依據自己的經驗,就可以質問泰利士:如果本源像水一樣,而萬物都來源于本源,那么,水怎么能夠產生火呢?這個問題在神話思維中也許永遠不會被提出。然而,一旦進入類比思維 (經驗思維),這個問題就不可避免。

        這種問題屬于理解問題,是只有思想家才會關心的問題。泰利士是思想家,所以他努力處理混沌理解困境。然而,人們一旦接受泰利士的說法,就會想到對立面產生問題。我們知道,思想家往往被認為是吃飽了沒事做的人。實際上,泰利士在世時就有人諷刺他整天想一些與現實生活沒有直接關系的事情。據說,有一次,泰利士觀天象時,不小心跌到水坑里了。侍女看見了,就在旁邊笑他說:“您不是很有智慧嗎?現在看您,都跌到水坑里去了。我們沒有智慧,但還不會跌到水坑里?!边@件事情傳得很廣。大概這個侍女不僅僅譏笑泰利士,而且到處去講——泰利士吃飽了沒事干,研究天象,最后掉到水坑里去了。而且,泰利士似乎因此受到刺激。于是,他想向大家證明他的智慧可以直接謀利。有一天,他觀察天象時發(fā)現,雖然當地已經干旱已久,但明年雨水會很充分。由此斷定,明年的橄欖樹一定豐收。因此,他就在年底的時候,用非常便宜的價格收購了許多因干旱而停產的榨油坊。到了第二年,果然有了雨水,橄欖大豐收,泰利士就趁此機會出租他的作坊,掙了大把的錢。這件事證明了哲學家是可以掙大錢的,只是他們不想掙而已。那些看重錢財的哲學家都是假哲學家??磥恚斫鈫栴}絕不是一種對生存沒有意義的問題。實際上,如何處理理解問題對人類生存方向有規(guī)定性的影響。

        思想之所以發(fā)展,往往是因為思想出現了重大的理解困境。理解總是在一種思維方式中進行的。當人們在一種思維方式中遇到理解困境時,通常有兩種處理方式:一種是堅持現有的思維方式,并努力給出一種令人滿意的說明;另一種就是考察現有思維方式的缺陷,并尋找一種新的思維方式以取而代之。我們看到,對立面產生問題對于經驗思維來說是不可避免的問題。經驗思維能夠處理這個理解困境嗎?就現有文字來看,泰利士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在他的思維中,經驗思維和神話思維混雜其中。從神話思維的角度看,混沌之神 (本源)是先產生大地,而大地養(yǎng)育諸神。這里感受不到對立面產生問題。因此,泰利士極有可能不認為這里存在問題。

        但是,對于泰利士的學生來說,他們無法回避這個問題。泰利士的學生阿那克西曼德①關于阿那克西曼德以及下面的阿那克西美尼、赫拉克利特、畢達哥拉斯等人的原始資料,參見《古希臘羅馬哲學》第一、二、三章。為此辯解說,泰利士是在類比中說本源是一種像水一樣的存在。這個說法的關鍵在于“像”字。他并不是說,本源就是水,而是像水一樣。換句話說,泰利士強調的是“水”所具有的不定性質,因而用“不定性”來指稱本源。說它像水,意思是說,它是一個不定者,把一切都包容在內。因此,對于萬物來說,這個東西在形狀和性質上都是不確定的。什么是不定的東西呢?不定的意思是說,在它里面什么都有。我們在感覺經驗看到的一切,都包含在其中,因而它可以生成萬物。也許,“水”這個比喻不是很恰當,但是,這個本源具有和水相似的性質,即不定性??梢苑Q之為“無定者”。阿那克西曼德進一步說,這個“無定者”既然包含了一切,所以就能夠從自身產生一切。它可以生產萬物中的水,也可以生產萬物中的火。因此,他認為,所謂的對立面產生問題并不存在。

        阿那克西曼德的學生阿那克西美尼認為,就經驗思維而言,“無定者”不是經驗對象,因而無法理解。在萬物中,能夠包含一切并生產一切的事物應該是“氣”。因此,他認為,阿那克西曼德的那個“無定者”其實就是氣。在直觀上,氣是一種感覺對象。氣在感覺中呈現為一種可以包含萬物的東西。比如,它往干燥的方向走可以成為火;往濕的方向走就可以成為水;往密集方向發(fā)展就成為土;等等。什么時候成為水,什么時候成為火,其中應該有一種度。氣在一定的度中聚結成萬物,而萬物分解又復歸為氣。因此,氣和萬物之間的關系乃是一種聚散。

        差不多同時,赫拉克利特針對米利都學派強調水的重要性,認為本源是一團火,在一定尺度上燃燒,在一定尺度上熄滅的一團火。比起阿那克西美尼的聚散說,赫拉克利特關于尺度的說法特別值得重視。在他看來,萬物不過是在一定尺度上燃燒的火??紤]萬物都有某種熱度 (火的特性),而不同熱度呈現為不同事物,比如,活體有體溫,僵尸為冷硬;冷導致結冰,熱引發(fā)氣化;等等。赫拉克利特對此應該有所感覺。但是,如何把握事物的尺度就至為關鍵。赫拉克利特對此并未深入討論。

        他把“尺度”歸結為“邏各斯”。在語言上,“邏各斯”一詞的動詞形式在《荷馬史詩》那里常常出現,主要指的是商人之間在計算貨物價值時的討價還價。當然,后來人們在使用這個詞時更多指說出來的話。赫拉克利特在說話時,強調他說的話就是真理,就是那個尺度。不過,他說話往往帶著謎語,要從他的話中把握尺度是難上加難。人們稱他為晦澀哲人。

        畢達哥拉斯反對赫拉克利特的那種晦澀語言,認為我們可以通過數學研究來揭示決定萬物的那個數。畢達哥拉斯進一步宣稱,本源就是那個尺度,或者說,本源是數。每一個事物都有一個數,只要我們把握了它的數,就把握了這個事物。他認為搞清楚萬事萬物的數,就搞清楚了萬事萬物的原因,從而可以控制或支配萬事萬物。比如,每個人有一個數,只要知道了他的數,就能夠控制這個人。為了認識萬物的數,他組織了一個數學團體,專門從事數學研究。

        在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島,還有人認為本源是土。我們看到,從阿那克西美尼開始,人們在經驗思維中理解這個世界時,開始出現了多元化。這是經驗思維必然會導致的思想發(fā)展。經驗都是個人的,面對同樣一個對象,不同的關注和角度會產生不同的經驗。而且,就本源具有原始性(產生萬物)和不定性 (可以產生萬物)而言,人們可以在不同的事物中找到這些性質。阿那克西米尼大概是最早使用本源 (arche)這個希臘字。因為本源不是感覺對象,在類比思維的導向中,本源可以是任何具有原始性和不定性的事物,如水、氣、火、土、數等。

        在語言上,這里涉及了系詞的使用,即用系詞把本源和某物聯系起來。本源不是感覺對象,一旦被設定,如何理解它就成了一個問題。因此,本源是被理解的對象,也稱為思想對象。當人們說本源是水時,他們是通過水來理解本源。本源相當于一個未知物。對于一個未知物,我們只能把它放在主詞的位置上,而不能把它放在謂詞上。設想一個x需要我們去理解,比如,x是水。水是經驗中呈現的事物,已經被我們理解了。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經驗中的水來理解x。但是,我們不能把x放在謂詞上,說“水是x”。因此,“本源是水”和“水是本源”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說法。我們在晚些時候的巴門尼德的文字中就能讀到從這個角度分析本源概念的討論①參見謝文郁《巴門尼德的στιν:本源論語境中的“它是”》,《云南大學學報》2012年第2期。。

        結 語

        當泰利士認為混沌 (本源)像水一樣時,這種類比思維引導人們走出了以《荷馬史詩》《神譜》為基礎的神話思維,進入了一種以個人經驗為基礎的新思維。不過,他和他的聽眾都未能對主詞和謂詞的邏輯關系有所感覺。因此,“本源是水”和“水是本源”這兩句話在他們的思想中是等同的。在“水是本源”這句話中,本源是一個x,我們對此無知,因而不能放在謂詞位置并用它來界定在主詞位置上的“水”。而在“本源是水”這句話中,“水”在邏輯上不是全稱的,“水”描述了“本源”,即“水”具有某些性質和“本源”相似。但是,如果我們對“本源”缺乏界定,我們就可以用任何事物來描述“本源”。正是如此,我們才會看到本源是水、本源是火、本源是氣、本源是土等說法。這里關鍵是要界定本源這個詞。如何界定本源就成了后來的希臘哲學家關注的中心。

        猜你喜歡
        荷馬史詩諸神本源
        《諸神的黃昏:經典搖滾的盡頭之旅》(書影)
        諸神的黃昏:震驚市場的八天 精讀
        英語文摘(2022年9期)2022-10-26 06:58:10
        哈薩克族神話故事中的諸神淺析
        青年生活(2019年18期)2019-10-21 15:44:53
        生態(tài)美與人物美的交融:論《格薩爾史詩》與《荷馬史詩》的人物塑造
        保函回歸本源
        中國外匯(2019年6期)2019-07-13 05:44:12
        追溯本源,自然生成*——《兩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教學設計
        析錯因找方法 溯本源尋對策
        “諸神”歡聚
        纖維新材料:本源與生機
        傾城傾國的“無恥人”
        A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 777精品出轨人妻国产| 帮老师解开蕾丝奶罩吸乳网站|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av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 久久久久麻豆v国产精华液好用吗| 日本一本久道| 亚洲香蕉av一区二区蜜桃|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在线免费| 亚洲人交乣女bbw| 亚洲丁香五月激情综合| 亚洲AV秘 无套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诱惑| 国产女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肥老熟妇伦子伦456视频| 日本高清www无色夜在线视频| 毛片免费在线观看网址| 熟女人妻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夫妻一起自拍内射小视频| 国产91成人精品高潮综合久久 | 无码ol丝袜高跟秘书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乱码伦伦中文| 午夜亚洲国产精品福利| 毛片在线视频成人亚洲|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人成网站| 污污污污污污污网站污| 视频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一道本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欧美黑吊大战白妞| 自拍亚洲一区欧美另类| 小黄片免费在线播放观看| 深夜福利啪啪片|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电影| 97人妻蜜臀中文字幕| 91久久精品色伊人6882| 国产在线观看www污污污| 国产欧美久久久精品影院| 国产在线91精品观看| 初女破初的视频| 中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